发表于 2014-05-26 15:56
马有德
5月10日清晨,记者在银川见到了马有德老人,这位已过九旬的耄耋老人,腿脚、听力和视力都大不如前,与人对话要近身大声重复几遍才听得清。但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依旧思路清晰,历历往事如现眼前。
1936年8月,正是麦收时节,西征红军挺进宁夏,红三团奉命独立行动,移至兴隆镇驻防。当时年仅十五岁的马有德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看到红军和蔼可亲,就像见到了亲人。“他们一进村,就热情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当地群众很快认识到红军确实是穷苦人民自己的队伍。”于是,他和本村几个回民青年商量,找部队领导参加了红军。
马有德在晚年的回忆录《回民娃当红军》中,清晰地记录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宁夏活动期间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难忘事迹:“部队给养困难,没有吃的,排长就带我们到汉民地主田里拔麦子,老乡们因怕打仗都跑完了,我们只好用一家老乡留下的灶火做饭,饭后排长写了一张条子,包了两块银元挂在这家门上,偿还了柴火钱并表示谢意。”“长途行军异常艰苦,走得尽是崎岖不平的小道,加上大雪覆盖,稍不留意,就会滑倒跌伤。战士们衣着单薄,许多同志没鞋穿。寒冷、饥饿、疲劳一齐向我们袭来,但大家都顽强地忍耐,没有一个人掉队。”
红军长征结束后,马有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马有德亲历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动荡浩劫,也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怎样的经历,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
“父亲一生勤俭,走在街上,跟寻常老人没什么区别,没人知道他参加过长征、打过仗,更没人知道他曾经是个领导干部。”马有德的长子马力告诉记者,尽管父亲建国后一直当领导,可是子女们享受不到一丁点儿“官二代”的特权:“70年代,全国买什么都要票,那时候我上班离家很远,想买辆自行车,可当时身为固原地委书记的父亲,连一张自行车票也不肯给我,直到他退休,我都没买上一辆自行车。”不仅如此,对于请客送礼者,马有德也是毫不客气。“记得有一次,有人想承包一项水利工程,来找父亲‘走后门’,当时来人不过是提了两条鱼,父亲不仅没收,还让母亲把鱼从门口扔了出去!”马力说起当年父亲一身清廉的倔脾气就笑。后来,党和政府照顾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干部,要给马有德分一套住房,马有德说什么都不要,连说住在老房子就挺好。直到几年后,银川市兴庆区要进行旧城改造,对陶瓷巷的老旧住户拆迁,才说服马有德搬进新居。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