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01-10 09:42
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管理处为了筹建八女投江纪念馆、革命英烈纪念馆,自年初以来就着手收集文物史料工作。近日,在得到“八女烈士中郭桂琴的爱人尚健在”的信息线索后,管理处领导意识到烈士的亲友年事已高,他们所掌握的史料非常珍贵,所以立即派人前去进行了抢救性采访。
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我们见到了郭桂琴烈士的爱人—87岁高龄的冯文礼老人。我们的到来,勾起了老人家尘封的记忆,他激动地回忆了参加抗联的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记忆中东北抗联的战斗活动和他所熟悉的八女战士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以及在抗联五军妇女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还拿出珍藏多年的《抗联烈士名录》、《抗联将军周保中和他的战友们》?等书籍,为我们进一步确认八女烈士的生平、更加详细地了解八女投江这段历史提供了准确的依据。采访中,老人朴实的话语间,始终流露着身为抗联战士和八女烈士亲人?的骄傲与自豪,流露着对抗联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的崇敬与怀念,更流露着对共产党事业胜利的坚定信心以及对社会主义新时期幸福生活的满足和憧憬。
这次采访,是原林口县政协主席、《八女颂》、《刘英俊之歌》作者于春芳同志为我们提供的线索,采访过程中还得到了桦南县一位热心而执着地研究东北抗日史的民间学者赵海龙的支持和引导。于春芳同志现已退休,自2005年起专门研究八女英烈事迹,赵海龙同志已潜心研究东北地区抗日战争历史20多年。他们为褒扬英烈、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工作,不思索取,不求回报,这种精神境界令我们深受感动。
#p#副标题#e#
一、冯文礼的基本情况
冯文礼现年87岁,1920年出生在桦南县土龙屯,家境殷实,父亲在土龙伊泰德当先生,做生意,早年丧母,寄住在舅舅家,在屯办学校读了两年小学。1935年春参加抗联,1937年到苏联学习无线电发报,1938年春回国,历任抗联五军传令兵、宋一夫(原五军政治部主任,后叛变)的警卫员、教导团教导员、教导队支队长。1938年西征时所在部队被打散,失去联系,回到桦南。1945年光复后与组织取得联系,1946年4月重新参加革命,1947年由冯仲云介绍,在呼兰松江省委党校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省财政厅供给处工作,1952年因病并经组织批准回桦南休养至今。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抓,被省公安厅拘留两个月,被桦南县公安局拘留15个月,1982年开始恢复老红军待遇。
二、冯文礼参加抗联的过程
当时桦南县的山林队很多,挑头的都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山林队经常动员百姓参加,愿意加入哪支部队随时都可以,人多编一个连,人少就编一个班。共产党对各支抗日部队实行统一领导后,特别是土龙山暴动后,就不允许队伍抢劫当地百姓了。当时抗联的第四、五、六、八、十一军都在佳木斯一带活动,并划分了各支部队的活动范围。抗联队伍经常做宣传,晚上唱歌跳舞,看多了冯文礼的心就活了,于是在1935年春(大概3、4月份)参加了抗联。
三、冯文礼参加抗联的经历
冯文礼1935年刚参加抗联时因为岁数小又识字,开始当传令兵。1937年在第二教导队当教导员半年,主要教战士识字、学政治。当时教导队里最大的不超过20岁,最小的13岁。部队到了伊兰三道刁翎时,?开始给五军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后为吉东省委书记,叛变)当警卫员,1938年西征时他在五军第二教导队当支队长。
冯文礼1935年参加抗联后,先后在七星砬子(当时归宝清县,现归桦川县)密营住了两年,在四道河子密营住了两年,在克上克密营住了两年,在牡丹江老爷岭住了一年。?1937年,冯文礼与姜毕林(后牺牲)、陈玉华(宁安东京城人,妇女团教员)一同去苏联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1938年随部队西征,从牡丹江经尚志到达五常县,最后部队被打散,与部队失去联系。
#p#副标题#e#
四、冯文礼经历过的战斗
从1935年到1939年期间,冯文礼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先后参加了娄山、元宝镇、夹板、龙王庙子、小石龙、冲子等战斗。
西征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战斗有两次,一次是参加位于亚布力一带的娄山战,另一次是参加大盘战。
娄山战发生在1938年7月。娄山山头有日伪军把守,驻军首领是姓白的伪大队长。部队头一天出发,第二天清晨到达当地。因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就向老百姓询问情况,百姓也不清楚,就只好顺着铁路往前走,早上7点多钟到了日伪军营房的大门口。当时为了掩护身份,抗联部队穿的都是缴获的日军和伪军军装,打的是日军军旗,还有会说日本话的,冒充日伪军讨伐队,没有引起两个站岗哨兵的怀疑,直接进了营房。进了屋之后,被日军发现并首先开火。因抗联部队早有防备,马上用机枪扫射,投手榴弹,屋里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共打死了23个日军。当时的伪军都是中国人组成的山林警察,抗联战士一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他们就没有开枪,都被抗联缴了械,打了一次胜仗。
大盘战时天气很冷,下着清雪。部队在三道冲得到消息后开始急行军,经过四道河子直奔刁翎,第二天早上到达指定地点,开始埋伏起来。到了中午,日军二、三百人的换防部队开了过来。日军发现了几只狍子,就开始射击打狍子,抗联没有马上开枪,等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才开始发起了攻击。此次战斗共打死日军100多人,缴获了200多套爬犁,全都是军用物资。参加此次战斗的抗联部队有陈翰章的一师二团(团长姓杨),第一教导队70多人,第二教导队50多人,妇女团也参加了战斗。当时杨桂珍的丈夫宁伯昌是第二教导队(1937年下半年改为教导团)的连长,冯文礼是指导员,徐桂清和杨桂珍与妇女团一起参加了战斗。
#p#副标题#e#
五、抗联西征前后的有关情况
西征前抗联发展态势比较好,当地各乡屯都非常支持抗联,都设有反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抗联在地方征收车马、土地税,所需给养基本上是由地方组织负责筹集或者抗联出钱通过地方组织购买。武器装备基本都是缴获日伪军的。抗联与地方组织的联系始终顺畅,日军讨伐队一来,他们就把日军来的时间、地点、人数、武器装备等情报提前告诉抗联。后期,日军实行归屯并户、十甲连坐等封锁政策后,地下组织被日军破坏不少,老百姓只要与抗联有接触,不论年龄大小一律抓起来。1937年4月,滨江省三兆一带被抓了不少老百姓。日军审讯被抓的群众,问谁家留抗联住过、吃过饭,如果抗联吃了七个豆包,就判七年,如果吃的是小米饭,就判无期。
日军讨伐队经常出来讨伐抗联,每次出来讨伐大约两个星期,时间一到就撤回。夏天树林茂密,不敢进山。冬天大雪没腰深,也不敢往里走得太远。
1937年日军抽调约两万人的部队围剿抗联部队,妄图把抗联部队圈在三江地区,彻底消灭掉。鉴于当时形势严峻,抗联决定西征突围。
参加西征的抗联部队有在松花江以北一带活动的三军、六军,在桦南一带活动的四军、五军和八军的第八团。
抗联部队西征离开桦南后,所到之处日伪军实行归屯并户、保甲制,修筑围墙由伪军把守,日本的开拓团和移民又都配备枪支,封锁严密,形势对抗联十分不利。抗联西征所到之处人生地不熟,当地的老百姓虽然对抗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由于日军封锁严密,部队之间的联系和给养十分困难,大部队在一起目标又太大,因此抗联西征时没有采取大兵团作战,而是把部队分散开来,组成几支百十来人一支的队伍分头前进。日军也同样采取小股部队对抗联进行讨伐。
#p#副标题#e#
抗联西征时,部队整天都在深山老林里行军,不漏行踪。早晨天一放亮,日军的飞机就飞过来侦察,山沟里有雾,以为是抗联点篝火冒的烟,就用机枪扫射,投弹炸。怕暴露目标,抗联也不敢打。抗联西征途中经常发生战斗,很多战士都牺牲了,来不及收尸掩埋,负伤的就留下来养伤,部队给搭一个小窝棚,留点干粮和干柴禾。因为受伤严重,又没有药物及时治疗,等部队回来时负伤的战士基本都牺牲了,尸体都臭了。
由于各支部队缺乏有效的联系,给养严重缺乏,日军围追堵截,战斗力明显削弱,很多部队被打没了。
在桦南的抗联部队参加西征的有五军的一师、二师和四军全部,五军只留下彭世儒部队,其余全部撤走。走的时候共有1000多人,回来时只剩下100多人。当时二师师长是关书凡?,副师长张振华因调到三师任师长没去,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叛逃,整个二师基本被打没了,后来五军政治部主任陶英飞带领二师剩余部队继续活动。
六、抗联五军的有关情况
当时五军在抗联部队中武器装备是最好的,每个班的枪都是同一个型号的,都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式、捷克式和连珠枪,每个连都有两挺机枪,其他军就很少配备机枪。冯文礼开始在军部当传令兵,年龄小,个头矮,第一年没有发枪,第二年给发了一支匣子枪和一支马枪,妇女团都配手枪。部队军装是统一的,是用山榛树皮、黄菠萝树皮和柞树皮熬水将白花旗布染成黄色做的,没有穿便装的,很规整。
周保中军长治理五军很严格。他是由党中央周恩来亲自从云南派来的,刚到沈阳时没有与党组织接上头,又转到哈尔滨,与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东?贤取得联系,被任命为满洲省委第一军委书记,几个月后又被派到宁安县,组建平南洋抗日武装,最后任五军军长。每次打完仗,缴获的战利品必须交公,由组织同一分配。一次在伊兰,五军把伪军贺?团三营全部缴了械,缴获了80多支枪、一挺歪把子机枪和一门迫击炮。贺团长的太太有10个金戒指,都被缴获。有一位孙副官和他的警卫员每人各偷偷密?下了一个金戒指,被发现后,周保中亲自下令把二人枪毙了。当时孙副官30多岁,他的警卫员李少彬刚19岁。
#p#副标题#e#
七、抗联妇女团的有关情况
妇女团是对外的叫法,对内叫妇女队,一共有30多人,其中一师有10多人,另外跟随柴世荣军长军部的有20多人。其中周保中的夫人王一知、柴世荣的夫人胡贞一也在妇女团。
她们平时都穿军装,佩戴手枪,主要跟随军部活动,在被服厂做被服,或做一些宣传工作。当时五军的被服厂就设在七星砬子,1938年后被日军发现破坏掉。她们平时不参加战斗,发现敌情或有战斗时,先转移到后面安全的地方。她们平时有冻伤的,也有跟随军部参加战斗牺牲的。
军部和教导团跟妇女团接触较多,所以大多数人都互相认识。八女中安顺福是四军的,其余7个是五军的。其中:
郭桂琴:中等个,圆脸,长得漂亮,歌唱得好;
冷云:中等个,比较瘦,老实,不太爱说话,1937年到抗联,原来在桦川县当教师,为了逃婚参加了抗联,她在教导队教队员识字;?
陈玉华:?她是宁安县人,原来是地方妇女会主任,频繁开展地下活动,身份暴露,敌人到处抓她,组织把她调到抗联五军妇女团,是妇女团里教识字教得最好的;
杨贵珍:教导团二团团长宁柏昌的夫人,矮个,鸭蛋脸,喜欢唱歌;
李凤善:朝鲜族人,20多岁,中等个,尖下颌,好说笑,长得漂亮;
安顺幅?:朝鲜族人,团长朴德山(后牺牲)的夫人,中等个,比较胖,方脸;
黄桂清:细高个,比较瘦,爱唱歌;
胡秀芝:中等个,瓜子脸,长得漂亮;
王惠民:岁数小,圆脸,活泼好动,跟其他人一起学习歌唱跳舞。
妇女团结婚的有冷云、安顺福和杨贵珍三人。安顺福、李凤善是朝鲜族人,安顺福任被服厂厂长,西征时跟随四军过来。
#p#副标题#e#
八、与郭桂琴的相识和相爱等有关情况
抗联部队的官兵有不少结婚的。处对象、结婚没有年龄限制,大多数是组织给介绍,也有的是互相认识,产生好感,确立恋爱关系的。有结婚的,部队在开会或搞联欢时顺便由组织宣布一下,就成为合法夫妻了。有的组织来不及宣布,但组织知道,也就认可了。杨桂珍与宁柏昌的夫妻关系,组织就没有宣布。冯文礼与郭桂珍之间也属于这种情况。?
当时妇女团女战士很少有带孩子的,一般都把小孩寄养到地方,冷云寄养在农村的孩子就找不到了。当时部队行军作战频繁,妇女团平时跟随军部活动,结了婚的夫妻不经常见面。只有两支部队集结到一起时,组织给单独分配住处,夫妻才能在一起生活几天。
1937年在四道河子成立二路军,冯文礼当时给宋一夫当警卫员。因冯文礼年轻,又识字,各方面条件不错,因此柴世荣军长对他印象比较好,宋一夫让徐云清把郭桂芹介绍给冯文礼当对象。
当时冯文礼在教导团,与郭桂琴原本就认识。冯文礼18岁,郭桂芹17岁。郭桂琴中等个,长相漂亮,在关书凡的一师,与一师谢副官的女儿谢桂珍在一起。冯文礼与郭桂琴开始接触,互相产生了好感,确立了恋爱关系,直至结婚。部队西征分开时郭桂芹曾送过冯文礼手套、手绢和围巾等小礼物,但两人没有留下书信、照片等任何资料和物证。
1938年,冯文礼跟随抗联五军一部西征到了五常。而郭桂琴等八位女战士被编入五军一师西征,部队冲出包围圈来到牡丹江与乌斯浑河汇流处,在关门咀子山下露营,遭到驻刁翎的日伪军伏击,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与其他七位女战士一起壮烈牺牲。
因冯文礼与郭桂琴不在一支部队,冯文礼所在部队又被打散了,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回到了桦南,虽然听说过妇女团在林口牺牲了一些女战士,但不知道八女投江烈士里有郭桂琴,从此与郭桂琴失去了联系。
大概在2002—2003年期间(具体时间冯本人记不清了),冯文礼与桦南民间抗战史研究学者赵海龙一起去齐齐哈尔市,看望自己的抗联老战友、原周保中的警卫员刘玉泉,刘玉泉向冯文礼提起了八女投江牺牲的事。冯文礼后来又到哈尔滨找到了田仲樵,问田仲樵在抗联时徐云清给自己介绍的对象姓啥名谁,田仲樵告诉冯文礼是郭桂琴,是“琴”字而不是“芹”,冯文礼这才知道自己的对象郭桂琴牺牲了的具体情况。
#p#副标题#e#
九、抗联对日军的牵制作用
抗联坚持战斗了14年,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损失,牵制了近百万的侵华日本关东军,致使侵华日军不能南下进关。如果没有东北抗日联军的牵制,一旦日军南下进入山海关,整个中国的抗日战局将会被重新改写。
十、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冯文礼的关注情况
改革开放后,1982年组织给冯文礼发放了光荣证和工作证,恢复了老红军待遇。桦南县出版的《桦南文物志》?、1993年由江泽民亲笔题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保中将军和他的抗联战友》、2001年东北抗联烈士?出版的《东北抗联子女通信?录》都对冯文礼有过记载。2005年冯文礼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做过冯文礼的专题采访并播放,获得过纪念雕像、跨世纪健康老人等纪念章。
十一、抗联战友的情况
过去抗联的战友基本都过世了,有个郭凤成比冯文礼大两岁,住在驼腰子,去年去世了。张国志是抗联八军的教员,在桦南陶瓷厂工作,也去世了。
这次抢救性的采访,我们收获颇丰: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笔录多种方式同步留下了影像、文字资料,为下一步“三馆”设计布展和馆藏史料留存提供了依据;走访英雄家乡,使所有参加采访的工作人员对八女英烈、抗联将士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与热心此项事业有关人士的接触,更增强了我们弘扬英烈事迹、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加快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紧迫感。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