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7-14 09:49
15岁,离开银匠店,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6岁,急行军中,火线入党;26岁,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29岁,防空洞里举办婚礼;40岁,亲身参与原子弹试验.落户宜昌后,他又指挥修建了东山大道、鸦官铁路。宜昌军分区原司令员都志成,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建党90周年,恰好是他入党70周年。昨日上午,记者在城区东山军休所一处幽深静谧的小院中,找到已86岁高龄的都志成。虽已满头白发,听力略有下降,但谈起当年戎马生涯,都老激情不减。
16岁火线入党
1940年,15岁的都志成在家乡河南省清风县一个银匠店里当学徒。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颇感乏味。当年2月,一队八路军的到来,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一次,都志成盯住两个站岗的战士仔细观察。“小鬼,你多大了?”看着他好奇的眼神,一位战士发问。“我15岁。”“会写字吗?”都志成点点头。“那把你名字写来看看。”都志成随即捡来一支竹签,在地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恩,不错。愿意参军吗?”这句话,正中都志成下怀。当天,他便离开银匠店,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1年,都志成亲历了一次18个昼夜的急行军。“那时,营长要找一个警卫员。识字的我,自然成了最佳人选。”都志成说,按照规定,警卫员必须是党员。因此,在经过简单申请审查后,他在急行军路上火线入党。“我记得申请书就是简单的两句话,也没有宣誓,但心里却觉得神圣得很。”
听刘少奇讲党课
1941年秋,都志成跟随涟水独立团政委朱世金赴华中根据地党校学习。期间,他被调到党校警卫排,担任保卫任务。
“论资格,我们这些年轻战士不够听课级别。但因为我们承担保卫首长的特殊任务,所以偶尔能蹭课听。”一次,少奇同志来讲课,都志成便借口给朱政委送水,一睹首长风采。
“他穿一身洗得灰白的衣服,脸庞清瘦,双眼有神。站在土堆上,左手叉腰,右手半举。说起话来,掷地有声,滔滔不绝。”都志成回忆,他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少奇说每个党员都不能失去对新事物的知觉。“这话到现在,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和文化教员喜结伉俪
1951年3月,时任第二野战军四十五师训练科副科长的都志成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他邂逅他一生的知心伴侣。
“一到朝鲜,我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十分艰苦。”都志成回忆。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后,都志成回到司令部。在这里,他认识了司令部里的文化教员,来自山城重庆的女战士蒋承蓉。经上级同意后,两人于1954年3月举行了一场标准的“战场婚礼”。
婚礼地点设在一个简陋的防空洞里。没有什么点心,只有少量从祖国运来的慰问糖果招待来宾。婚礼上收到的唯一一件礼物,是军队组织管理处的何处长送来的一些山楂果。没有床铺和棉絮,就在木板上随意垫上了一些树叶和稻草,当做新床。自那以后,两人辗转于孝感、南京、罗布泊、武汉等全国各地,并最终定居宜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二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直至今日。
#p#副标题#e#
驱车穿越中心爆炸区
1965年,都志成由南京军事学院选派,奔赴罗布泊,参加我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此次试验中,都志成的任务是:在原子弹爆炸后,率领小分队通过爆炸中心区,封锁“敌人”突破口。“原子弹爆炸有巨大辐射,我们都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都志成说。
1865年5月14日清晨,都志成率领分队全副武装,进入待命位置:距爆炸点大约五六公里的一个小山坡背面。上午10时,飞机投下原子弹:顿时火球光芒四射,随即向空中升腾翻滚,变成一片巨大蘑菇云。我国第二个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此时的都志成来不及为胜利欢呼,他们迅速按预定计划出击,身穿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快速抢占冲击阵地,通过爆炸中心,占领阵地,顺利完成任务。最后,经过监测,他们受到的污染只有0.5克伦。“这在安全范围以内,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1970年,都志成调至宜昌军分区,从此扎根于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曾任修建东山大道总指挥,鸦官铁路总指挥。他还从四川五粮液酒厂请来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使宜昌的西陵特曲、三游春声名大噪。
1984年,都志成从宜昌军分区离休。现为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宜昌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记者手记:最珍贵的勋章
那些听起来惊心动魄的往事,从他口里娓娓道来,却如同讲述生活点滴一般,琐碎而平常。
我想,对于他这样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或许早已达到了宠辱不惊、笑看人生的精神境界。但是,当记者提出,想看看都老的各种勋章时,他却显出了一丝激动和万般慎重。
老伴要去帮他拿勋章,他执意起身自己去拿。在抽屉最里层,都老端出一个大盒子。里面是满满一盒各类勋章。“这是解放勋章,这是抗美援朝的,这是抗战60周年的……”都老一一抚摸,如数家珍。
“这么多勋章,您最看重哪个?”记者问。“这怎么区别呢?”都老呵呵一笑:“它们每个都是我最珍贵的人生财富,要陪我走完此生的。”言语中,满是坚定。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