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5-30 15:36
王守明老人在孙女王霞的陪同下,接受记者采访。
5月20日,一场透雨让同心这个旱塬萌发出勃勃生机,泥泞的山路并没有让陪同的同心县档案局的党史专家们气馁。一路上,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这场雨将给同心的农事带来的种种好处,而记者的思绪早就飘到了1936年那段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中……此行,我们要去拜访同心县革命老区唯一健在的老红军――王守明。
王守明的家在预旺镇南塬村二社9号,院门朝东,院内有3间崭新的大瓦房。离王守明家不远处,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将领杨得志、肖华的故居,现在也变成高墙大院的民居。88岁的王守明老人在三儿子王家祥、孙女王霞的搀扶下,为记者追忆了那段红色记忆。
1936年9月,红四方面军经四川进入甘肃成县,年仅13岁的孤儿王守明报名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小卫生员。他说,当时参军只为能吃饱饭,“对共产党、红军的认识,都是在部队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红军一路经过甘肃天水、靖远,经过数次与国民党部队激烈交战,冲出敌人封锁圈,沿途经过如今的原州区黑城镇、海原李旺镇、同心王团镇和张家塬乡,于11月到达预旺堡。在数次战斗中,王守明和卫生队的战友们一起为许多红军战士疗伤,把好几名战士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他也目睹多位战士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到预旺堡后,王守明不幸患上严重的腹泻病,而当红军不得不紧急撤离时,连续数日卧炕不起的王守明与队伍失散。据同行的党史专家说,当时和王守明一起患病留下来的共有3人,其他两个人病养好后去寻找部队,王守明因为没有得到部队的消息,留了下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南塬村王家堡子村民王清雨收养了王守明,当地的回汉群众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着这个小红军,没有一个人向反动军阀告密领赏。病愈后的王守明一直在打探部队的消息,但都没有结果,只能留在养父家里务农、娶妻生子。在此期间,敌军民团多次组织搜查,但他还是被养父和乡亲们保护了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守明积极投身当地农村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当中,并于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公社成立后,他曾先后担任生产队长和大队长。“是同心的回汉乡亲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好日子!”老人感慨不已,改革开放后,王守明的慰问金逐年提高,从每个月18元到现在1500元,膝下儿孙满堂,衣食无忧。
前不久,同心县委副书记滑志敏拜访了王守明,他问老人还有没有什么要求,老人希望组织能考虑给他一副棺材,好在他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几天后,专门在红寺堡区定做的上好棺材运到老人家里。这副棺材在市面上价格在三四千元,没事的时候,老人就会去看一看,追忆追忆往事,“我这一辈子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也无愧于心,我相信自己对得起共产党员和红军的称号。”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