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08-31 13:32
作为一个军人收藏雷锋纪念品,从零星分散单一的积攒,到集中系统、全方位的收藏。董兴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雷锋的喜爱之情。下文是董兴喜对此事的解释:
不少邮友、藏友知道我搞雷锋专题收藏,都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在盛世收藏之中,小到各种票证火花,大到汽车飞机都有收藏,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收藏名人字画、领袖人物专题的也不少,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一个中国士兵,要去收藏雷锋呢。
我敬佩雷锋,也热爱雷锋。早在1963年,当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号召全国向雷锋学习时,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那时就开始学雷锋,可以说雷锋是我成长中的偶像。到六十年代末,我向雷锋学习,为报效祖国,坚决要求参军,和雷锋一样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部队,我曾多年从事过共青团干事、团委副书记的工作,不仅自身学雷锋,还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八一厂的团干部,曾先后组织和参与接待过全国模范共青团员、学雷锋先进典型张海迪、李志军、张子祥、李润虎、赵燕清等。还参加过我厂《永远的雷锋》等影视片的拍摄,采访了全国全军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知名人物和雷锋生前老战友。如陈广生、张峻、季增、冷宽、虞仁昌、朱光斗、戴明章、乔安山、陈亚娟、孙桂琴、贺敬之、洪源、生茂、张玉敏、陆柱国、董金棠、王兴东、孙茂芳、聂元铬、雪村等……。这一切,使我对雷锋怀有更浓厚的情感,在我的心中,雷锋成了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p#副标题#e#
雷锋是普通一兵,却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常的生活中做出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迹来。他的一生只有22个年华,但他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却永照千秋。雷锋——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战士,他的牺牲,能够获得党的三代领导人和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题词、题字,肯定他的事迹、颂赞他的精神,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他学习,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唯独仅有雷锋。他的模范事迹,能够如此深入、广泛、持久地获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一再掀起学习热潮,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唯独只有雷锋。他平凡伟大的一生,能够获得全国全军、社团各组织、各新闻、出版等单位的高度关注,出版发行了如此长期的、大量的、数以万计的宣传出版物品、纪念品、影视音像作品和艺术品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唯独还是雷锋。这是部队的光荣,也是军人的光荣。
作为一个军人、一名政工干部,我应该为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做点什么呢?一九八九年,党中央再一次在全国全军掀起学雷锋高潮,受我厂投拍的纪录影片《雷锋是谁》的启示,我从收集雷锋战友、雷锋班班长的签名实寄封开始,到收集所有与雷锋有关的各种宣传品、纪念品,从零星分散单一的积攒,到集中系统、全方位的收藏,这样一件又一件、一年又一年的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至今已初具规模,形成系列,共计约有1万余件(份)。1991年以来,我利用收集到的雷锋集邮品和宣传品、纪念品等,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南望城、浙江象山、辽宁抚顺、铁岭、鞍山、沈阳、湖北宜昌、河北石家庄等地,举办大型雷锋专题收藏展或参加各种红色收藏精品展、集邮展等50多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集邮报、中国商报、中国档案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燕赵都市报、抚顺日报、辽沈晚报、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台、天津电视台、湖北宜昌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经济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军报网、千龙网、三峡·宜昌网、中国收藏网等,30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作过宣传报道。
我认为收藏雷锋,不仅仅是收藏雷锋个人,而是收藏历史,收藏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史。去旧货市场的次数多了,不少人都知道我在收藏雷锋,有的人称我“雷大哥”、“董雷锋”,我说“不敢当”。人们把这类收藏,称为“红色收藏”,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人们收藏的共性是相同的,但收藏的价值取向却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收藏的目的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办展,为了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世代相传。让藏品,变为展品,让观众的感动,变为行动,人人都成为活雷锋、新雷锋。下面的话我也听到不少:“都啥时候了,还倒腾这些玩意儿”,“雷锋出国了,你还惦记他,累不累呀”!“现在是市场经济了,还讲奉献哪”,“拿这些钱买什么不好,专收破烂,傻帽”!面对这类闲言,我坚定信心,他吹他的冷风,我集我的雷锋,并加快了收藏的步伐。我更加专注,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不然这些雷锋宣传品,真的都被送进废品收购站,最终化为纸浆,岂不可惜!岂不愦憾!北京潘家园、报国寺、城南等大大小小的古玩、旧货市场,一有空就会去淘宝。利用出差、拍影视片的机会,外地的旧货场所跑了不少。近些年,网上的旧货交易很火热,我从中也拍下不少精品。为追寻雷锋成长足迹、寻找拜访雷锋的亲友、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人,我自费专程走遍了雷锋出生、生活和工作过的湖南望城、辽宁鞍山、辽阳、抚顺、铁岭和沈阳等地。因此,凡和雷锋有关的各类物品,我都百科全“收”,尽入囊中。也有人提议,市场上找点、翻拍点、找人画点、自己弄点凑合凑合,有那个意思就得了,何必较真,何必费那么长时间满世界去找,何苦来着?我告诉他们,我收藏的是历史,就必需要忠实于历史、还原于历史。我的收藏,是一种情感投入、一种精神追求。弄些虚的、假的,既对不起雷锋,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岂不更没意思!
#p#副标题#e#
我的雷锋专题收藏,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国全军各单位出版发行的各类宣传品、作品、艺术品。具体有:图书、报纸、杂志、画报、画册、幻灯片、唱片、录音录像带、光盘、连环画、挂图、照片、挂历、书签、门券、火花、剪纸、像章、纪念章、奖章、宣传画、电影海报、电话卡、扑克和各种日用品、挂件、摆件艺术品等共计30大类;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各种邮票、纪念封、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普通信封、明信片;雷锋生前的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签名实寄封,以及雷锋工作过的单位公函封;雷锋班命名以来的21任班长的签名封,全国全军六十年代以来,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公函封和先进个人签名封; 三、雷锋生前的部分领导、战友、同事、同学、老师以及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书写的书法墨宝和绘画作品。
“雷锋”的藏品相当丰富、翔实、齐全,其中有不少为珍品,如:在雷锋生前的1959年11月10日和12月5日,雷锋生前工作过的辽阳弓长岭矿报《弓长岭报》,报道了雷锋抢救停在工地旁火车上水泥的故事和雷锋投稿决心参军的《我决心应召》的文章;第一次报道雷锋的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前进报》,用了两个整版的文字和图片篇幅。,为发表颂扬雷锋事迹的文章:《毛主席的好战士》,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还亲笔起草了编者按;1960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第3版:刊载了张峻、赵志华、佟希文、李健羽采写:“毛主席的好战士”的文章;1960年12月13日《辽宁日报》第3版:刊载了张峻、赵志华、佟希文、李健羽采写:“红色战士雷锋”的文章;1960年12月21日出版的《民兵之友》(1960年第18期)杂志,封面刊载了雷锋的半身照片,书内刊载了雷锋写的文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和《雷锋日记》四大段(共4页);1960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发表了由佟希文、李健羽等采写(原报)和亲笔签名(复印报)的文章:一株茁壮的新苗——新战士雷锋光荣入党的经历; 1961年1月1日《前进报》第3版中下部:刊载了雷锋写的文章:永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1年第1期《解放军战士》,刊载了张峻、赵志华、佟希文、李健羽集体采写的文章:“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和“听党的话 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 等,共7页;1961年2月2日《解放军报》第3版:发表了董振江作的“苦孩子 好战士”的13幅连环画图文,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1961年第3期《人民工兵》杂志,刊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关于学习雷锋同志的通报”、学习雷锋的情况报道和雷锋的图片四幅等;1961年4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李虹采写的文章:“苦孩子 好战士”,用多半个版面深入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刊载“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雷锋同志日记摘抄”的1961年第1期《解放军战士》杂志;1961年沈阳医学院4名同学写给雷锋的旧信封(雷锋遗物); 1961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出版发行下发连队要求向雷锋学习的战士丛书《苦孩子 好战士》;1961年2月刊和1962年6月刊,两度宣传报道雷锋事迹的《解放军画报》;1963年3月5日前后出版发行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少年报》、《前进报》(沈阳军区)等;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社出版的5—6期合刊“学雷锋专辑”等、各种版本的《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各种雷锋塑像、茶壶、茶杯、镜子、笔筒、帽筒、时尚服装、老唱片、幻灯片、雷锋生前讲话录音等宣传品、纪念品、集邮品、艺术品、音像制品应有尽有。其直观性、可看性、艺术性、时代性都很强,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是我们在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造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的教育中难得的实物资料。
雷锋精神属于全世界。雷锋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为无限的革命事业留下了闪耀不灭的光辉,留下了不可多得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能为社会做点事,能为学雷锋活动出点力,虽苦犹荣,乐在其中。时代造就了雷锋,时代也需要雷锋。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通过收藏留住雷锋,展示藏品弘扬雷锋精神,是我雷锋专题收藏的初衷,也是我继续丰富雷锋藏品的努力方向。在集邮界、收藏界的各级组织、各位邮友、藏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将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为宣传好雷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不懈的努力。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