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0-09 10:52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场上的雕像群
100年前,辛亥革命先驱向封建统治阶级打响第一枪。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拥有大量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遗迹。100年后,广州投资2.26亿元兴建辛亥革命纪念馆,意图挖掘广州市作为“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城市内涵,擦亮广州城市文化品牌。
10月8日,气势恢宏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届时公众可领取门票免费参观。
10月1日至5日,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大型建筑试运行。记者进入尚在封闭中的馆内进行探营,静静地顺着展览路线重温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与黄埔军校同在长洲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是由广州市主建、主管的一座具有全国性题材的大型革命历史专题纪念馆,位于黄埔区长洲岛。著名的黄埔军校也在岛上,这里同时还拥有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长洲炮台等人文历史遗迹。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等形成了展示中国近代革命历程的纪念性建筑群。
穿过宽阔的广场,远远可望见纪念馆入口处,在天空背景下,一尊4米多高的孙中山纪念铜像显得格外伟岸。这是著名雕塑家唐大禧的作品,名为《风雨泰然》,与主体建筑相呼应。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目光中透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紧抿的嘴角似在思索中国未来路在何方。
一条向上延伸的坡路寓意“共和大道”。由于纪念馆内九个单元的展区仍在进行内部装饰及设备调试,试运行期间,只有馆的外围部分允许公众参观,其中包括这条“共和大道”。大道上陈列着由广东等地雕塑名家塑造的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陆皓东等辛亥革命先驱塑像,每个都是真人大小。
#p#副标题#e#
同盟会证书保存完好
到了“开辟共和新纪元”展区,映入眼帘的这几个大字镌刻在一石块上。石块已被凿开,隐喻辛亥时期英烈们开天辟地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历程。
这个展区的历史旧照、文物尤为丰富,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一张发黄的纸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书“中国同盟会李湛”几个黑色毛笔字仍十分清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杨琪说,这是当时同盟会的会员证。旁边还有另一会员秦更年的入会证书及交纳会费的收据,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同盟会成立后,一直在努力发展壮大组织机构,并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武装反清,是同盟会当时从事的最重要活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先后组织了十余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和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除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展区中还有许多平时大家并不十分熟悉的辛亥志士的介绍。
一处图文并茂的展板,清楚地记述了被孙中山称之为“同盟会员之第一次流血”的萍浏醴起义。1902年12月3日,哥老会会众3万余人在龚春台的领导下,于江西萍乡、湖南浏阳和醴陵一带发动起义,次年1月中旬失败。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参与了起义的谋划,在起义中被捕遇害。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他留下了英名,也留下了著作《衡山正气集》。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刘道一被捕,在狱中屡遭酷刑仍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同盟会会员名单及组织情况,清廷一无所获。清吏无奈,以从他身上搜出一枚“锄非”二字印章为借口,决定处死刘道一。1906年最后一天,刘道一被斩首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
#p#副标题#e#
大量铜像述说革命故事
珍贵文物固然吸引眼球,而展馆内的大量人物雕像,也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一大亮点。这些人物以1∶1的比例塑造,多以历史照片、模拟场景等巧妙结合,每个人物都是一个故事,述说着那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
这是一个身上挂满炸弹的人物雕像,说的是“炸弹大王”喻培伦的故事。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枪炮声起。革命党人奋勇冲向战场,与敌展开激战。喻培伦前胸挂一大筐炸弹,一马当先,率四川和广东籍的同盟会员直奔总督衙门,用炸弹将围墙炸裂,攻占总督大堂等多处地方。后与清增援兵遭遇,展开恶战三个多小时,喻培伦负伤多处,终因弹尽力竭被捕。面对朝廷刑审,他毫无惧色:“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最后惨遭杀害,时年仅25岁。
殉难后数月,喻培伦与同难同志共葬于广州黄花岗,成为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之一。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抚恤亲属。
另一尊铜雕,是一位面向大海的青年。他就是《警世钟》、《猛回头》的作者、时年30岁的陈天华。他以跳海殉国的方式来唤醒同胞,用生命谱写一曲警示的“绝唱”。
1905年12月8日,连夜留下“绝命书”的陈天华,从日本大森海岸走向白浪滔天的深海。陈天华在《绝命书》中说:“与其死于十年之后,不如死于今日。若如此能促诸君有所警动,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更卧薪尝胆,刻苦求学以养实力,则国家兴隆亦未可知,中国不灭亦未可知。”
#p#副标题#e#
专程赴美征集孙中山家族文物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包括陈列区13200平方米,藏品库区1000平方米,观众服务及配套设施2000平方米等。展厅总面积6350平方米,共有3大陈列部分,包括1个主题陈列和2个专题陈列。主题陈列为《开辟共和新纪元》。2个专题陈列分别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名人》和《伟人后代的平凡生活——孙婉女士遗物展》。
纪念馆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它与周边地块从东往西分为三部分。往西,是6万多平方米的中山公园;向东,是4万多平方米的原生态小山丘。纪念馆主体部分就耸立在东西之中。
杨琪告诉记者,纪念馆利用了传统、现代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如采用了先进的声光电高科技,包括3D等,目的是要达到在国内领先的最佳展览效果。“文物征集用了近2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历史文物和线索,甚至到每一张历史照片,都力求去寻找最清晰版本并将其买下来。”据透露,为征集孙中山家族文物,有关部门曾专门组织人员赴美国。
从2009年4月开始,主办方编辑陈列大纲和陈列展览文稿,历经12稿,目前成功征得文物6602件(套)。纪念馆开放后,观众可看到采取征集、借展和复制等办法完成布展的物品。
#p#副标题#e#
百年前漫画唤醒民众
国庆期间,广州举行了一个动漫展,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追捧。纪念馆在这方面也跟得上潮流,在展区内突出了广东元素的声光电多媒体,通过动漫形式,激活历史。杨琪说,这种展演手法在全国属于领先。“看了展览观众还能了解到,其实漫画在广东很早就出现,当年一批漫画家,如潘达微、何剑士、郑侣泉、冯润芝等代表人物,在百年前,已经通过漫画以笔为枪,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
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建的同类型展馆,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杨琪说,主要是突出了广东地区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特色。“我们专门设立了‘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名人’展,主要是展示参加辛亥革命广东籍的名人。”记者在广东名人榜上找到邓荫南、孙眉、邓铿、郑士良、林义顺、尤烈等,一些名字并不广为人知。
另据悉,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拥有大量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遗迹。早在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时,民革广东省委就曾倡议兴建该纪念馆,后一度搁浅。此后,广东省政府、省政协等单位向中央争取,促成该项目在广州立项建成。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