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0-09 10:45
尚谷山房印行的邹容所著《革命军》书册,沪语男声口述的“上海光复记”,辛亥时期上海市容市貌的珍贵影像……一件件文献文物,仿佛让记者置身于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展厅另一边,一幅幅遒劲的书画作品,一方方篆刻印章,展现了沪上艺术家对辛亥革命先贤的敬意。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由市政协主办的“辛亥革命与上海”文献文物展和辛亥百年美术作品展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开幕。联展将免费开放至 10月 16日。昨天,记者先睹为快。
“先攻制造局,第一顶要紧……为此我哩上海国民军,大家约齐心,必定先要拿到哩,才能事体办得成。”一进门,记者很快被一段琅琅上口的上海话播音所吸引。走近看字幕,播的是一段《上海光复记》。据介绍,《上海光复记》最早见于《申报国庆纪念特刊》,讲述了1911年上海光复经过,当时用沪语写成,是为扩大在老百姓中的影响。此次上海历史博物馆将其制成沪语音频。
#p#副标题#e#
一部9分钟的历史文献片为首次展出。片中出现了1911年至1912年的汉口路外滩码头,码头工人扛着大包小包。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此登岸,坐上汽车沿着南京路来到哈同花园 (现展览中心)。虹口三角地菜场内,两名身穿日本和服的妇女正在买菜,附近往来的中国男子中有些已是短发造型,应该刚剪辫不久。这部名为《辛亥革命与上海》的短片,缘于一段珍贵影像史料的发现。几年前,一名台湾学者找到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馆员张景岳,希望他帮忙鉴定一部纪录片中在上海的拍摄地点与内容。通过与专业人士的探讨和对资料馆中现有资料的比对,张景岳最终证实,这部纪录片正是辛亥革命时期拍摄的。拍摄者是与中国电影事业开创有着深厚渊源的美国人班杰明・布洛斯基。辛亥革命期间,他曾先后走访香港、上海、北京等地,完成了纪录片《经过中国》的拍摄。后来,上海音像资料馆积极开展搜集工作,历时4年,终于辑成这部弥足珍贵的短片。
整个文献文物展包括浦江潮涌、辛亥洪流、气象更新、风云再起、历史选择等五部分,展出了与上海革命团体勃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上海光复、南北和谈、“宋案”、“二次革命”直至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等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献文物300件(组)。
在另一侧的美术作品展,除了展出戴敦邦100幅辛亥人物作品,还有300幅油画、国画、书法、篆刻作品。80多岁的许宝驯以长卷写下邹容的《革命军》――“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以利平民,使人享其平等自由之幸福……”;林曦明则以徐锡麟的《出塞》为素材,写下“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祗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之句。
“我们组织西泠印社名家创作了100方篆刻作品,风格各异、含义隽永。”主办方表示,创作过程也让作者们深切感受到辛亥革命 “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希望接下来的展览能给参观者带来同样深刻的印象。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