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7-29 11:16
大战平型关、广阳伏击、午城攻坚……兰庭辉与凶残日军短兵相接,浴血搏杀
日军板垣师团素称精锐,“七·七”事变以来充当日军侵华的急先锋,两个月内纵横千里,所向披靡。在东京的游灯盛典之夜,成千上万的日本妇女提着圆圆的灯笼,走上街头唱起日本国歌《君之代》,并高呼“战果显赫”的将领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板垣师团”响彻夜空。这番荣光;令板垣师团日益骄狂不可一世。
平型关一战,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板垣师团首尝败绩。
板垣师团败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之手。
一一五师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独立团和骑兵营,总人数为15500人。畲族勇士兰庭辉任三四三旅(旅长陈光)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连政治指导员。
一一五师在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举行出征誓师大会,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平型关群峰耸立状如狼牙,山峦相连,谷深坡陡,而沟底通道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沟岸为比较平坦的山地,便于埋伏。林彪、聂荣臻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在乎型关伏击日军。1937年9月日23日中午,一一五师连以上干部齐集一所农家小院,听林彪讲敌情作部署。散会后,各营、连干部战士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和动员。在连党支部会上及全连动员大会上,兰庭辉要求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退却在后。
一一五师实际参加平型关伏击的仅有三个团。按师部部署,六八五团埋伏在老爷庙一带,六八六团埋伏在白崖台一带,六八七团埋伏在小塞村一带。兰庭辉率着连队冒着秋雨急行军,全连官兵经一夜风雨的洗蚀,全都变成泥人,正好与阵地的颜色相融,隐蔽到位。
9月25日,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乘坐百余辆汽车,钻进了一一五师的口袋阵。随着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嘹亮的军号声响了起来,六八五团率先开火,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响成一片,日军最前面的几辆汽车中弹起火,后面的车辆互相撞击,乱成一片。日军纷纷跳下汽车顽抗。奉林彪之今,杨得志指挥所部以冲锋的速度抢占公路对面制高点。
六八五团、六八六团向谷底之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从短暂的惊恐中平静过来的日军组织冲锋,与八路军争夺公路两侧的制高点。我军冲锋号吹响后,陈光旅长率先冲出旅指挥所,参谋们拔出手枪呐喊着扑向公路。兰庭辉如下山猛虎,跃出掩体,率领连队迅速冲入敌群,与擅长拼刺刀及单兵作战的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格斗。
老爷庙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阵地几经易手,老爷庙制高点最终为我军牢牢控制。日军借助强大火力的掩护,妄图从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撕开一个口子。兰庭辉端着刺刀勇猛冲杀,全连官兵抱着有敌无我的必死决心,与敌血战,搅成一团。
面临灭顶之灾的日军作困兽之斗,但在更为勇敢的八路军将士的殊死拼杀下,锐气受挫,只得狼狈溃逃。
平型关战斗,1000多名日军战死,八路军竞没抓到一个俘虏,由此可见日军的顽抗到了何等疯狂地步。八路军在战斗中伤亡1000余人,双方搏杀的残酷程度超出兰庭辉此前所经历的任何一次恶战。
板垣师团首尝败绩,恼羞成怒,急于复仇,浩浩荡荡地朝平型关扑来,一一五师及时转移。
平型关大捷一个余月后,一一五师在广阳伏击日军川岸师团,再奏大捷。
11月4日,川岸师团突破天险娘子关,欲抢在板垣师团的前面攻占太原。为掩护川岸师团的地面行动,日军飞机频繁侦察八路军行踪。
神出鬼没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广阳布下了一个隐蔽极好的伏击圈。
当日下午3时,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六八五团以猛虎下山之势,兵分两路,一路堵住日军的去路,一路尾击西去的日军主力,六八六团从两侧的高山向谷底的日军投弹射击。
冲锋号吹响后,八路军迅速冲向公路将日军截成数段。在落日的余晖中,晃动的钢盔和挥舞的刺刀闪闪发亮,枪械撞击声、呐喊声震撼着山谷。平型关战斗之后,一一五师强化了刺杀训练,刺杀技术有较大提高。兰庭辉率着连队突人敌群,在八路军锐不可挡的攻势下,伏击圈里的日军悉数被歼。
由于很好地总结了平型关、广阳等战斗的经验,一一五师将士成了打伏击的行家里手。日军通过各种手段侦察一一五师的作战意图,但收效甚微。一一五师张开巧妙设置的“网”捕捉战机。
1938年3月16日下午,日军第一O八师团第二十五旅团辎重队一部共200余人,护送100匹骡马和20多辆大车由午城西进,“小心翼翼”地钻进六八五团的伏击圈,悉数被歼。
翌日,蒲县之敌出动60余辆卡车向大宁方向进军,大宁之敌出动500余人携带两门山炮前往接应。六八五团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迟滞、消耗大宁之敌,使这路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价。结果,这路日军顾不得完成接应任务,撤回大宁固守。由蒲县出动之日军受到六八六团的伏击,遗下200余具尸体逃入午城。
萧华、陈士榘决定攻占午城。
午夜刚过,兰庭辉率连队突击攻打午城,另一营八路军及一连八路军也同时猛攻,固守在午城唯一制高点北面山上的日军用机枪疯狂扫射,全部火力被吸引到六八五团各突击点。借此良机,六八五团一个营连袭敌侧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北面山,经一番白刃格斗,拿下了制高点,午城之敌乱作一团,日军60多辆满载物资的汽车全都发动引擎,准备夺路而逃。兰庭辉的这个连队和兄弟部队一起突人城内,攻击日军车队,日军车队四处乱窜,60多辆军车,或被击毁,或坠入山沟,熊熊燃烧。
蒲县之敌出动步兵600人、骑兵200人和一个炮兵中队,连夜驰援午城。八路军于3月18日拂晓前赶到井沟、张庄一带隐蔽,待机歼敌。
3月18日上午10时,这股日军进入伏击圈,遭到八路军痛击,死伤惨重。
罗荣桓、陈光惊喜地发现,自3月14日战斗打响,至19日结束战斗,五天时间,师直和三四三旅以游击战术频频袭击日军,有时一天打一仗,有时一天打几仗,积小胜为大胜,歼敌总数不在平型关大捷之下。
在一番番短兵相接的殊死拼杀中,兰庭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革命英雄主义压倒了日军武士道精神。
挺进齐鲁抗日反顽,六字方针卓有成效。作战科长参赞军务,教导五旅克敌制胜
1938年1月,日军打通胶济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和青岛市长沈鸿烈望风而逃,致使山东沦于敌手。中共山东省委相机发动规模不一的武装起义,开辟了大小不一的几十块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中共掌握4万余众的抗日武装。沈鸿烈控制大小股武装15万人,凭恃“正统”地位和军事优势大肆排挤、打击、吞噬中共武装。奉中央之命,罗荣桓、陈光(代师长)率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
山东沦陷不久,微山湖湖西爆发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部队于1938年5月成立了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后改称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开创了湖西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六八五团由团长彭明治(杨得志己升任344旅代旅长)率领向湖西挺进;12月,这两支部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支队下辖6个大队,共8000余人。兰庭辉任支队教导队政治教导员,后改任第三大队第三营政治教导员,率部参加攻克虞城的战斗。
挺进山东之前,兰庭辉率部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如:1938年9月13日,进抵平汉路参加漳南战役。同月20日,参加王家池伏击战,此战,三四三旅歼日军第108师团800余人。
兰庭辉随部挺进山东之初,首战崔庄,他率部闪击伪军王显忱部,打得伪军土崩瓦解。此战,六八五团歼伪军王显忱部800余人。
奉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率3个大队及教导队,政委吴法宪率2个大队,分别南下开辟抗日根据地。湖西只有第四大队留守,该大队政委王风鸣兼任湖西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独揽大权。
中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康生大摘“肃托”,滥杀无辜。王风鸣在湖西也高举“肃托”之剑,肆无忌惮地将第四大队大半营连干部投进牢房,杀害区党委宣传部长、军事部长、社会部长、统战部长,搞得人人自危,上千人的第四大队一下子逃散了六七百人。大队长梁兴初是铁匠出身的硬汉,一身正气地反对王风鸣滥捕滥杀,遭到王风鸣的逮捕。
王凤鸣编造口供,欲秘密杀害梁兴初。彭明治得知湖西局势严峻,赶回湖西制止王风鸣“肃托”,差点遭到王风鸣的暗算。
关键时刻,罗荣桓亲自出面制止了湖西滥捕滥杀行为,救下了包括梁兴初在内的几百名“囚犯”。在这场政治风云中,兰庭辉坚定支持支队长彭明治,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
在南下拓展抗日根据地的岁月里,兰庭辉率部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38年7月,日伪军7000余人分兵七路围攻苏鲁豫支队,兰庭辉奉命率部阻击徐州方向的敌军,连续打退了日军8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八路军阵地三次失而复得。随后兰庭辉所部与友邻部队出击日伪军,袭占八里庄、太平集,打退从商丘、夏邑、杨山出动的敌人,歼灭敌军300余人。
湖西“肃托”风波平息后,苏鲁豫支队率三大队留在湖西地区。彭明治、兰庭辉等各级军政干部,在苏鲁豫边与敌伪顽斗智斗勇。罗荣桓提出六字方针——插(插入日伪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空隙区域)、争(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顽固势力挤走)、打(打击日伪势力)、统(同友军搞好团结,保持统一战线)、反(反扫荡、反磨擦)。兰庭辉坚决贯彻六字方针,率部抗日反顽,屡有斩获。1940年2月9日,兰庭辉所在的三大队袭击单县朱进勤匪部,歼灭伪军300余人,接着又在鬼王庙伏击日伪军,歼敌70余人。作战间隙,兰庭辉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使部队官兵与当地百姓建立起色水深情。同时,他还和营部其他首长一起抓部队的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射击、投弹、刺杀、近迫作业、防空、防毒、对付敌坦克等。
苏北战场黑云滚滚,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丧心病狂地搞“磨擦”,反共坚决。苏北一带,敌强我弱,中共中央令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兼程南下,支援华中新四军陈毅所部。
1940年12月,梁兴初奉命率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南下苏北。据王辅一主编的《新四军事件人物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载:
(12月)二十二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两个团,从山东越陇海铁路南下,增援华中,二十五日到达宿迁、沫阳地区。
1941年1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日伪顽合流,加紧夹击新四军。日军大举“扫荡”苏北,新四军独立旅随军部转战,保卫军部。
1941年7月,日伪军17000余人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阜地区大举“扫荡”。韩德勤趁火打劫,以保安纵队两个团,侵占泗阳西北的陈道口、史家集、仰化集地区,并以第一一七师、第三十三师各一部先后侵占淮阴、涟水间的大兴庄、张官荡地区,继续沿六塘河向西扩展,企图以陈道口为中心,构成一条横贯淮北、淮海抗日根据地的东西走廊,为接应国民党嫡系汤思伯指挥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东犯苏北准备通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陈毅决定攻占陈道口,消灭保安第三纵队王光夏部,以便争取主动权,集中兵力阻击汤恩伯部东进。陈道口战役,以独立旅全部及第四、第七旅各一部共6个团兵力为突击部队,另以第五、第九旅主力及第八、第十旅各一部在皖东北及淮阴、涟水间阻援,掩护攻击。
兰庭辉拟定好独立旅陈道口战斗计划,呈送到梁兴初旅长等人手里,旅首长肯定并完善了该计划。
陈道口战役于10月14日打响,在第四、七旅各一部的协同下,独立旅各部按预定计划首先完成对陈道口的包围,肃清外围据点,经过三天的近迫作业,发起总攻。在总攻中,新四军各部队配合密切,攻击点与火力布置都恰当,士气高昂,冲杀勇猛。战至.21日,胜利的红旗插上陈道口,两个保安团除极少数侥幸逃窜外,大部被歼,其中800多人成了新四军的俘虏。我阻援部队也一鼓作气攻克大兴庄,并击溃由曹甸地区出援的顽军。
陈道口大捷后,新四军独立旅及各师乘胜扩大战果,横扫土顽。《新四军事件人物录》简述了陈道口战役的意义:
陈道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韩德勤接应国民党顽军东进的计划,对巩固和发展淮海、皖东北抗日报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东战场上,日伪顽频频夹击中共抗日武装,其中顽军孙焕彩部气焰最为嚣张。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教训孙焕彩,罗荣桓、陈光电令教导五旅(即新四军独立旅)北返山东。
1942年10月,教导五旅由淮海区北上,沿途打垮日伪顽的拦追阻截,于12月5日回到山东。教导五旅的及时归建,让罗荣桓、陈光十分惊喜,商定把教导五旅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
孙焕彩部顽军夺占甲子山,鉴于顽军火力强大不宜逐点强攻,陈光决定采取中心开花的战术,先敲掉孙焕彩的指挥部,趁顽军群龙无首之机再冲击四周阵地。
捣毁孙焕彩指挥部的重任落在教导五旅肩上,梁兴初旅长决心用教导五旅这把铁锤砸向敌指挥部。作战科长兰庭辉拟定了作战计划,梁兴初指挥所部按预定计划行动。
教导五旅在关键时刻发挥不佳,魏碧海著《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记载:
教五旅刚从苏北调回,不熟悉地形,找了个向导,偏偏是个迷糊蛋,结果带错了路。部队本应趁夜绕过刘家东山,北上石场,却南下到了朱芦。待战斗打响时,仍末发现顽军的指挥所。
在陈光的严令下,教导五旅强攻刘家东山山头上的碉堡。在顽军密如骤雨的火力扫射下,教导五旅的冲锋频频受挫,伤亡很大。
陈光执意不惜一切代价攻克碉堡,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力主撤出战斗,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罗荣桓建议调山东纵队第二旅的爆破队加入甲子山攻坚战,待炸毁敌碉堡和主要工事后,再发起冲锋。
罗荣桓的建议被采纳。山东纵队第2旅爆破队前来助战,教导五旅振作军威再度猛攻顽军。孙焕彩损兵折将2000余人,再也无力抗衡,只得带着残部落荒而逃。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以八路军的胜利而告终。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