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7-29 11:23
飞赴东北,城防部队剿匪安民。四保[防江,三纵九师连战皆捷
东北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上就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
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蒋介石在一次会议上说:“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具有雄才大略的中共领袖们更深知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东北地区,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邻蒙古,既有山区,又有平原,可以成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掌握了东北,就可依靠东北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武装,生长和积蓄力量,支援关内各解放区的斗争,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1945年8月15日,冀热辽军区4000余人,分东、西、中三路挺进东北。紧接着,中共中央紧急抽调生力军进入东北,至11月底止,前后到达东北的中共部队有17批,共计10.7万多人。同时,中共中央还派遣二万名干部赶赴东北(其中包括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仅政治局委员就有4名)。如此,中共迅速完成了向东北扩展的战略行动,为夺取东北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岂甘拱手将东北交给共产党。蒋介石利用“正统”地位,一方面派人到东北摘“行政接收”,另一方面搞“军事接收。”在美军飞机军舰的帮助下,国民党军源源涌进东北,大肆动武,扩占地盘。
兰庭辉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为期两年。学习结束,恰逢抗战全国胜利,他奉命紧急赶赴东北,赴任嫩江军区参谋长。
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血战四平,给北进之致以有力杀伤。在四平战役打响后,东满、北满军区部队发起了对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的进攻。
4月18日,东北民主主联军攻占长春,歼灭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及日军残余1.8万余人。4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占齐齐哈尔,歼伪匪武装3000余人。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兰庭辉参加了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
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简述了齐齐哈尔的解放战斗:
4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以山东第7师第19旅、第21旅第62团、新四军第3师特务1团及嫩江军区部队进攻齐齐哈尔。
13时开始攻击,守城伪军及土匪武装慑于东北民主联军之威力,一经接触即四散逃命。25日晨,解放该市,俘匪首袁大街、张伯全及伪市长以下1500余人,缴获坦克5辆,机枪11挺,步、手枪1000余枝。逃窜的1500余人亦被追击歼灭。
齐齐哈尔解放后,兰庭辉被任命为齐齐哈尔城防司令。
东北,历来匪患严重。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日伪政权垮台,新政权尚未建立或不巩固,社会混乱,给土匪造成适宜的土壤,而日伪投降时所遗弃的枪支弹药大量流散到民间,又给土匪提供了必要的武器。一时间,东北地区土匪股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东北土匪的骨干来源大部分是日伪残余势力、封建地主恶霸、惯匪和地痞流氓,而匪首大都是恶贯满盈的伪满权贵和伪军军官,权禄熏心。抗战胜利之初,由于国民党大军远在战略大后方,国民党为扩大其在东北的势力,就利用东北匪首贪图升官发财的心理,广泛收罗,并封官加委。据黄友岚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据统计,东北的伪匪系统有16个,先后加委正副“总司令”和“总指挥”32名, “军长”33名,“师长”158名。
当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向东北大举进攻时,政治股匪在后方发动暴乱,夺城掠地,摧毁我地方政权,破坏交通运输,袭杀我后方武装,造谣生事,盎惑人心,并刺探军情。东北土匪已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别动队,是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心腹之患。
嫩江军区参谋长兰庭辉奉命率部剿匪。在北满军区的统一指挥下,山东第七师、陕甘宁第三五九旅、松江军区、合江军区、北安军区、牡丹江军区、嫩江军区各抽调三分之一的兵力,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会剿,在三个月之内基本肃清了北满地区大股土匪武装。
兰庭辉赴任齐齐哈尔城防司令后,采取迫剿、堵剿、驻剿三结合的办法,对土匪进行穷追猛打,并配以政治攻势,土匪武装或覆灭,或瓦解,匪情渐趋缓和。兰庭辉等指挥的嫩江地区剿匪部队,自1946年9月至1947年3月,共进行剿匪战斗524次,收复城市10座,消灭土匪1.5万余人。
在剿匪的同时,兰庭辉大力肃清暗藏在齐齐哈尔城内的日伪汉奸、特务及潜入齐齐哈尔策划破坏、暴乱的国民党特务,稳定了齐齐哈尔的局面。
1946年6月7日,东北地区暂时停战。国共双方商定停战半个月,结果战事一直沉寂到9月末。东db我军利用这难得的战斗间隙,开展百日整训。整训以诉苦教育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为重点。通过整训,东北我军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百日整训期间,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下属的七、八、九旅依次改称为七、八、九师,每师都补充了新兵和武器弹药,恢复了满员的建制,每师都建立了山炮营。兰庭辉调任三纵九师副师长。九师下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个团。
第三纵队成立于1946年1月,是东北民主联军最早建立的两个纵队之一,是东北民主联军的王牌主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新六军的克星,被国民党军称为“旋风部队”。
九师负责攻打西丰县城。1946年9月末,淫雨潇潇,九师官兵冒雨急行军,在泥泞的道路上疾速前进。10月2日黄昏,全师抵达指定位置,发起攻击。
二十六团在县城西南徒涉水深及胸的寇河,抵近城壕与敌交火,并于当夜突人城内与敌展开巷战。
二十五团由东面突破,攻击数番受阻。师炮兵营前来助战,营教导员壮烈牺牲,复仇声中,敌桥头堡被炸塌,打开人城的道路。
二十七团攻打西丰北山266高地,经一日激战,攻克北山,冲入城内。
西丰城内,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敌军用矩马铁丝网堵塞封闭街头巷口,在每处丁字街、十字街、人字街街口修筑了地堡。九师官兵不与敌人硬拼,战术机动灵活,或穿墙过院攻其不备,或利用敌人地堡只能打低不能打高的死角,用长竿挑着爆破筒插进射孔里爆破敌人地堡。
10月4日上午8日,西丰攻坚战结束,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团长以下1300余人。担负阻敌打援的七师也歼灭敌援军一个营。王树和著《四十军征战纪实》 (白山出版社1997年版)引述了四十军军史关于西丰战斗的意义:
西丰战斗是我纵建纵以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坚歼灭战,也是在东北蒋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的一次主动出击,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打击了敌人发动进攻的气焰,开拓了我军应战的战场,鼓舞7部队的士气,增强了战胜蒋军的信心。“东总”曾专电嘉奖,指出:“你们收复西丰和附近煤矿区,歼灭守敌及增援之敌一个营,这一胜利是对破坏停战协定背信弃义的蒋军以有力的打击,也是给企图进攻哈尔滨之敌以有力的打击,给进攻张家口之敌以有力的回答,望你们发扬艰苦与勇敢的精神,为保卫东北解放区而斗争,为粉碎敌人之新进攻而斗争!”九师攻克西丰,被战史专家称为“捅马蜂窝”、“拉牛尾巴”。国民党军调集四个主力师扑向三纵,发起报复性进攻。三纵转入通化保卫战。兄弟部队四纵在新开岭歼灭敌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国民党军恼羞成怒,再增派二个主力师,进攻通化。敌我兵力悬殊,为摆脱被动,三纵于11月2日主动撤离通化市。
在十万之敌的疯狂进逼下,南满后方根据地只剩半条铁路(七道江至临江)、一座大山(长白山.)、两条大沟,四座县城(临江、长白、檬江、抚松),东北民主联军兵源、弹药、生活物资等方面,遭到严重困难。
南满是弃是守?不少人对坚持南满失去了信心。12月11日,南满分局在七道江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师级以上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弃守南满的意见占绝对上风。两天后,陈云赶来参加七道江会议,在萧劲光、罗舜初等支持下,陈云拍板:坚持南满。
1946年12月17日,郑洞国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师的兵力,分三路由西向东向临江地区发动了第一次进攻。
四纵由六道江出发,转到敌后作战,频频出击,拔除敌据点十余处,收复自永桓公路以东,八河滩大青沟以北纵横150里的地区。 ·
留在内线作战的三纵严阵以待,八师在南岔阻击南路敌人,七师沿浑江运动防御,九师师长徐国夫、政委谭开云、副师长兰庭辉奉令率部在通化以北凉水河向梅河口警戒。
南满东北民主联军歼敌4000余人,挫动进攻之敌锐气。1947年1月5日,为配合南满作战,林彪率12个师“一下江南”,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向长春、吉林以北的国民党军进攻,歼敌两个团和地方保安团队一部,国民党军被迫从南满战场抽出二个师北援,敌对临江的第一次进攻遂以失败而终。
1月30日,杜聿明趁东北民主联军北满主力回师松花江北,集结美械装备的4个师兵力,由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指挥,二犯临江。
国民党军气势汹汹而来,大有一举把东北民主联军挤出南满赶入长白山之势,为其实现“先南后北”战略铺平道路。萧劲光、罗舜初等决定集中三纵三个师攻击号称“常胜军”的敌一九五师。
敌一九五师充当二犯临江的急先锋,孤军冒进至高丽城子。
时值寒冬季节,朔风凛例,大雪没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三纵各师爬冰卧雪,奔赴指定位置。其中,最辛苦的是九师,其二十五团本来在通化以东的鸭园、铁厂地区向北疾进,进抵大荒沟再回头折向东南,迂回到一九五师的左侧。
2月5日拂晓,三纵各师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经一天激战,七师攻占599高地、杨木桥子及大青沟附近阵地,把敌一九五师压缩在高丽城子和半截荒沟的狭窄地区,八师攻占大龙爪沟、小马麓沟,切断敌军往通化的退路。打得最漂亮的是兰庭辉所在的九师。
九师经长途奔袭,于5日拂晓包围柞木台子,以一个排的兵力,一鼓作气攻下柞木台子东山,俘敌36人,缴获2挺机枪和1门六0炮,撕开了柞木台子防御的缺口。随后,徐国夫、谭开云、兰庭辉指挥九师3个团从四面八方攻击柞木台子。战至黄昏,九师攻占柞木台子,歼敌大部。
为防驻通化之敌二十二师出援,奉上级之令,九师抢占二兑与二密河的722高地。九师先遣团向突围之敌发动突然袭击,似风卷残云般横扫敌军,另二个团包抄溃乱之敌。由于九师缺少重武器,火力不够猛,敌一九五师凭其山炮营的掩护,向西南突围而出,沿途遗弃了所有重武器和辎重、汽车。
敌一九五师侥幸脱逃,新六军二O七师第三团却自投罗网前来增援已突围而去的一九五师。萧劲光命令七、九两师立即围歼这股敌人。九师官兵在这场围歼战中可圈可点,如:二十六团八连首先与敌接火,抢占制高点525.8高地,堵死了敌人经小城子向安口镇退逃的去路。垂死挣扎之敌出动一个营兵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八连连续攻击,八连死守阵地,在伤亡严重,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反复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连续打退整营敌人的13次冲锋,为围歼这团敌人立了头功。
2月8日,第三团走投无路,全部被歼。
二保临江之战,三纵七、八、九师同心协力,四纵第十师密切配合,连续战斗九昼夜,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第一九五师和新六军第二O七师各一部共计4000多人,成功粉碎了敌人对临江地区的第二次进攻。其中,九师能攻善守,其二十六团第八连被第三纵队授予“钢八连”荣誉称号,获“进攻猛防守坚”锦旗一面。
杜聿明不甘失败,亲自挂帅,于2月13日指挥5个师分4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
2月18日,徐国夫、谭开云、兰庭辉率九师出击,与七歼敌1000余人,围攻德惠。杜聿明抽调15个团北上增援,欲与“共军将领”一决高下,东北民主联军果断“三下江南”,在其塔木一举歼敌八十八师。
第三次临江保卫战历时37天,第三纵队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歼敌4个多团共1万余人,解放了柳河、辉南、金川、旺清四座县城。
敌众我寡,形势严峻。陈云、萧劲光在萧华、韩先楚、罗舜初、兰庭辉等众多将领的支持下,决定坚持南满,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
敌第八十九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抗战时参加过远征军,战功卓著,战斗力较强。四犯临江,其充当中路,长驱直人,韩先楚、曾克林统一指挥三纵、四纵的四个师,在红石镇包围该敌,仅以10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毙敌660余人,俘敌7800余人,痛快淋漓地挫败了四犯临江之敌。
为保证红石镇围歼战的胜利,兰庭辉等率九师6000余人,在安口镇、谢家营子地区血战三天三夜,顶住出援之敌暂二十师和一八四师的猛烈攻击。红石镇歼灭战接近尾声时,兰庭辉等率九师勇猛反击,援敌惧歼而撤,九师英勇追击,歼敌一部。
四保临江,前后历时108天,东北民主联军歼国民党军4.5万人(含“三下江南”歼敌数量),收复县城15座。李颖著的《决胜东北》(海潮出版社2001年版)如此评价四保临,粉碎了国民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打破了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进攻,改变了东北战局,为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四保临江中,兰庭辉英勇善战,铸就了畲族虎将的威名。
转守为攻,打响夏季攻势第一炮;威远堡之战,敌一一六师灰飞烟灭。辽沈决战当“配角”,大军南下搞总务
四保临江之后,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夏季攻势。夏季攻势的第一炮,是兰庭辉任副师长的第九师在山城镇打响的。
1947年5月13日17时,兰庭辉等指挥九师总攻山城镇。二十七团率先发起进攻,扑向镇东头中学里的守敌;二十五团向山城镇北面的卧牛山运动,截获了敌装甲列车,趁夜黑袭占49l高地;二十六团肃清敌外围据地,并从山城镇南门口突破敌阵。
九师将山城堡守敌消灭大部,残敌龟缩在4个坚固的院子里负隅顽抗。兰庭辉等人为尽快结束战斗,命令师山炮二连把火炮推进到距敌只有30米远,直接瞄准射击,为步兵打开冲锋的道路。在大炮的轰鸣声中,九师官兵发动员后强攻,于5月14日上午7时,全部歼灭了敌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及保安、警察各1个大队,共2000余人。
山城镇战斗,奏响了夏季攻势的序曲,八师攻击草市、二龙山,又歼敌两个营。
敌新六军二十二师兵分两路向三纵反扑。敌新六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国军之花”、“王牌虎师”,其第二十二师,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被国民党军树为“东北旗杆”。
两强相遇,战况空前激烈,在秀水甸子,敌二十二师施展了全部作战本领,攻势如潮。我军凭借有利地形防御。任凭敌人天上飞机轮番扫射轰炸,地上坦克成群结队横冲直撞,三纵阵地岿然不动。
三纵曾以“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这一号召来激励士气,三纵将士着意狠揍新六军,越战越勇,敌二十二师在损失近千兵力、9辆坦克、10余门榴弹炮、20多门迫击炮及大批枪支弹药后,败下阵来,沿来路狼狈逃窜。九师二十五团炮连炊事班班长带两个炊事员加入捕俘行列,仅靠一支步枪和两条扁担俘获40多个敌人。
在秀水甸子战斗期间,四纵十师与九师的一个团猛攻梅河口。梅河口地处沈吉、四梅、梅辑三条铁路交汇的中心,是东北五大战略要地之一,防御体系十分坚固。攻城部队熬战数日,与敌逐堡争夺,伤亡惨重,疲惫不堪,战斗陷于胶着状态。
东北民主联军调整部署,增调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加入梅河口战斗,迅速打乱并砸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歼敌一八四师师部和两个团。
随后,东北民主联军扩大战果,打通南满、北满的联系。在血战中,兰庭辉所在的师英雄辈出,二十七团一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二十七团九连获“七退八进”锦旗一面,不少指战员被树为战斗英雄。
1947年7月8日,重病在身的杜聿明离开东北。8月23日,陈诚出掌国民党东北党政军大权。陈诚此前在关内连吃败仗,此番到东北雄心勃勃要打几个大胜仗,“一定要从共军手中恢复满州一切失地。”
东北我军发动秋季攻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50天内歼敌6.9万人,收复城市15座,扩大解放区面积3.84万平方公里,把蒋军孤立于沈阳、长春等24座大、中城市。
威远堡战斗是秋季攻势中的杰作。奉韩先楚、罗舜初将令,三纵七师担任全纵队的前卫,于9月29日出发,昼夜兼程,在10月1日晨7时许进入毛家窝棚、头道沟、庙岭沟以东阵地。兰庭辉等率九师,从靠近东丰县城的太阳威子,绕到威远堡与开原之间的四家子,两天行军140公里,于10月1日晨8时许插入塔子沟、四家子地区。
大战在即,驻威远堡之敌一一六师却全然不觉。敌人哪能料到,“共军“竟敢长途奔袭以掏心战术直捣“国军”一个整师。
10月1日上午10时,威远堡战斗打响,九师二十六团一举攻占塔山的203高地,切断了敌一一六师逃往开原之路。敌人为避免覆灭的命运,向塔山203高地发起4次反扑,均末得逞。敌反扑时,大炮轰鸣,震得地动山摇;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气浪袭人。当日下午14时,七、九两师肃清威远堡外围之敌,向威远堡发起四面进攻。
威远堡一战,三纵以猛虎掏心的战术,长途奔袭,速战速决,仅以19个小时就歼灭敌8100余人(其中九师俘敌6000多人),缴获火炮108门1、轻重机枪283挺、汽车13辆。
秋去冬来,英雄的“旋风部队”第三纵队踏冰履雪,连战连捷,歼敌1.5万余人,其中,最惨烈一仗当数闻家台血战。为解除主攻闻家台部队的后顾之虑,兰庭辉等率九师向新民、沈阳、铁岭方向警戒,准备抗击敌人的增援,诸敌惧歼,未敢出巢增援。闻家台一战,三纵七师浴血搏杀,俘新五军军长陈林达,新五军全军覆灭。
为适应作战需要,“东总”政委罗荣桓十分重视二线兵团的建设,在“东总”参谋长刘亚楼的协助下,将二线兵团的一部分和地方兵团编为.15个独立师。
个独立师由“东总”直辖,其中,独立第三师师长为李金才,代理政委由三纵九师副师长兰庭辉调任。兰庭辉很舍不得离开英雄的“旋风部队”三纵,但他从革命需要出发,愉快地服从组织调配。
辽沈战役,大仗、恶仗、硬仗主要由野战纵队“承包”,独立师基本上作为配局部队配合野战纵队作战。在辽沈决战中,独立师代理政委兰庭辉只能当“配角”,但可别小规了这类“配角”的作用,且看:
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锦州、辽西时,成功迷惑敌人的正是独立师。按东野总部部署,几个独立师白天编成大部队,由四平附近向长春方向开进,并开放电台,收发电报3夜间,独立师乘火车返回原地,待明日天亮后又浩浩荡荡北进。如此炮制,实为声东击西,给敌造成解放军要攻打长春的错觉。
辽沈战役打响后,李金才、兰庭辉率独立第三师加入围困长春的序列。奉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萧华之指示,兰庭辉领导所部指战员对长春守敌发动强大政治攻势。1948年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长春守敌斗志瓦解,10月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9日,李金才、兰庭辉指挥独立第三师在东陵、7j草、英达堡子歼灭国民党军暂编第三十一师一部,击毁敌丛克4辆。
关于独立师在辽沈战役中的贡献,钟兆云著《开国上联刘亚楼》(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有两段话可为佐证:’
独立师发挥了巨大作用。辽沈战役时,我几个主力纵队攻取锦州后,又展开辽西会战。沈阳守敌惊慌。失措,倾巢向辽南营口方向逃窜。我10多个独立师像潮水般很快涌向沈阳以南地区,协同主力部队相继夺取辽阳、鞍山、海城、大石桥,截断了铁路干线,有力地阻止了敌兵南逃。
当年“东总”参谋郭瑞乐说: “在东北战场上,我军主力部队大量歼灭敌之有生力量,是与我各独立师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分不开的,也与刘亚楼参谋长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的建军思想,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加强主力纵队建设,同时相应发展独立师的建军策略分不开的。”
如果说兰庭辉在辽沈战役中没能像主力纵队将领那样耀眼,那么,在广西战役中,兰庭辉则站在离弹雨如织的火线更远的位置。此时,他担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总务部政治委员。
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总得派出一批干部接管,作为南下工作团总务部政委,兰庭辉的工作十分繁重。所谓总务,其实是诸多具体事务的总和。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敏感时期,任何一点事务上的失误,都可能给工作带来损失。
十万大山难挡英雄路。解放军第十二、十三、第四兵团兵分三路,发起广西战役。
退入广西的白祟禧部,其兵力尚有5个兵团12个军共15万余人,加上由广东逃至粤佳边境的余汉谋残部,桂境敌人总兵力约20万。白祟禧企图以桂林为中心,沿全县至柳州铁路两侧组织防御,以阻止解放军人桂。为全歼桂境之敌,解放军采取大迂回的战术,首先切断敌人退往云南、雷州半岛和钦州的道路,尔后依次进行围歼。
广西战役,桂境20万之敌,除2万余人逃人越南境内及白祟禧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17.3万人悉数被歼。如此,在国民党军队里雄踞二十余年的桂系不但丧失老巢,而且消耗殆尽,在国民党系统内的地位一落干丈。
在广西战役中,兰庭辉虽未能在最前线指挥部队冲锋陷阵,但他出色的“总务”工作,同样为广西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也为广西的接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中共调派531名政治工作干部到起义部队,领导和组织整编工作。10月20日,陈明仁所部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下辖五十二军和五十三军。其后不久,兰庭辉荷负组织改造五十二军二一四师的重任,上任该师政委。
兰庭辉在二一四师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人民军队本质教育和传统教育,开展民主运动、爱民运动和生产运动,使该师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改造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1952年,兰庭辉奉命赶赴朝鲜战场,出任志愿军铁道工程兵第九师政治委员。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极为艰巨、复杂。美军依靠空中优势,大肆轰炸志愿军铁路运输线。兰庭辉与广大铁道工程兵将士冒着生命的危险,抢修铁路。在抢修中,兰庭辉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智慧,善于借鉴兄弟部队的经验,采取了诸如架设活动桥梁(白天移开晚上搬回)等方法,既节约了抢修时间,又迷惑了敌机,从而减少了路、桥、车损失,提高了运输效率。在人员的安排上,采取轮工作业昼夜抢修,做到随炸随修,当天被炸,当晚修复,当晚通车。国产影片《铁血大动脉》形象地反映了志愿军铁道工程将士这一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合族虎将兰庭辉率部与美军的狂轰滥炸“过招”,在后勤战线一展雄风,立下勋功。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兰庭辉历任铁道工程兵第七师师长,铁道工程兵第一军副军长,铁道兵副参谋长,铁道兵副司令员,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披肝沥胆,操劳过度,于1983年逝世。兰庭辉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铁路建设立下了赫赫功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