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9-22 00:00
俄界会议之后,一、三军团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兼第三纵队司令员,王稼祥、杨尚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叶剑英率第三纵队北进途中,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孩,试探地问:“小朋友,这里到哈达铺还有多远?”小朋友回答“不到十里路。”在这个地方能见到听懂汉话的小孩,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两个多月,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同老百姓根本讲不通话,行动非常不便。到了哈达铺,看到有汉族群众,就方便得多了。
到哈达铺后又往那里去呢?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北上红军经过甘东北,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的帮助,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根据地。但具体路线如何走,一时众说纷纭。一天,叶剑英看到部队缴来的一张国民党报纸,上面有一条消息,是报道“国军”进攻陕北红军胜利的新闻。从消息中可以看出,刘志丹的部队不少。根据地也不小,而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叶剑英赶忙问总政治部的白军工作部部长:“拓夫,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搞革命,他们的根据地还不小,力量也可观,你是陕北人,一定晓得陕北的情况,快讲给我听听。现在我们三个方面军在原来的根据地都呆不住了,长征了。刘志丹还能在原地坚持,说明陕北的群众是好的,没有群众基础不可能做到。红军的力量也不小,我们到他那里去吧!你看怎样?”
贾拓夫是陕北神木人,听他这样一说,又看看报纸,高兴地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迫切要求革命。“群众基础好,又加上穷乡僻壤,可以和反革命势力进行周旋。”
他们俩接着议论起来:“刘志丹靠自己的力量能坚持这么久,而且还打胜仗,很不容易。我们去了后,力量就更大了。”
“陕北群众生活很苦,要求革命,是个很理想的根据地。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陕北人。现在刘志丹在那一带很有影响,人民群众拥护他。”
……
#p#副标题#e#
当天下午,叶剑英把那份报纸拿给彭德怀着。彭德怀看完报纸,顾不上同叶剑英商量,拿着报纸就去找毛泽东。
彭德怀回来,兴奋地对剑英说:“你提供的报纸很重要,老毛和中央其他同志已初步决定,到陕北去靠刘志丹。”
中央决定到陕北去是非常英明的,那里是老根据地,有刘志丹、徐海东的部队,又接近抗日前线,如果走宁夏或河西走廊,会有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决定去陕北的问题上,叶剑英又为党当了好参谋长。
九月二十八日,支队在班罗镇召开了军事政治干部会议。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会议在清晨五点就开始了。支队政委毛泽东、司令员彭德怀和党的总书记张闻天先后讲了话。他们说:“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兄弟们去。……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的前线去!”并鼓励大家,“为着民族,为着使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奋力向前。”
经过一天的休息和政治动员,第二天就出发了。叶剑英率领第三纵队在离通渭二十里路的一个村庄宿营。这里的老百姓对红军非常热情。指战员同前来欢迎的群众亲切交谈:
“你们怕不怕红军?”
“我们见过红军,徐海东的红军到过这里,可好啦!”
“你们是徐海东的红军吗?”
“我们是从江西北上的毛泽东、朱德的红军。”
毛泽东、朱德的名字就这样开始传到周围的村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跑到部队驻地,这个问:“你们怎么走的这样远?”那个问:“你们在路上打了多少次仗?”指战员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群众也帮助部队杀鸡宰羊,烧水做饭,军民关系呈现一片新气象。
次日上午向通渭前进,只有二十里路程,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叶剑英决定沿途组织军事演习。演习的内容是对空防御和打敌骑兵,参加演练的部队主要是干部团。有许多群众跑好几理路观看部队演习,看到精彩处,不断咋舌鼓掌。演习完毕,队伍已靠近通渭城。为了预防敌机轰炸,他命令部队跑步进城。十点钟,敌人的飞机来到时,部队早已进入了安全地带。
#p#副标题#e#
通渭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县城,城墙是用黄土堆成的。城内除了几十家做小买卖的以外,其余都是农民,总共约二干居民。为了通过西兰公路,部队在这里休整一天。一方面进行政治动员,另一方面检查群众纪律。晚上各部队会餐,并组织文艺晚会。叶剑英主持的第三纵队的文艺晚会会场,就设在通渭县城外的河滩上,工兵营塔了一个临时舞台,会场周围贴着五颜六色的标语。下午六时敌机不会来了,各部队纷纷涌向会场,把事先准备好的饭菜也挑到河滩上。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宣布开会,全体指战员高唱国际歌,叶剑英、杨尚昆、邓发都讲了话。战士们兴高采烈,一边吃一边谈笑,有的高声大喊:“司令员请来我们这里,我们有红烧肉。”“参谋长请来我们这里吧,我们有白切鸡。”叶剑英杨尚昆、邓发等各级军政指挥员,到各个伙食单位,表示慰问。娱乐晚会上,原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李克农,以及红军有名演员黄兴等都登台表演了节目,表现了官兵同乐利指战员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翻过六盘山,路过白杨城,越过吃水困难的杨家园子,到达环县。叶剑英和第三纵队在铁脚城宿营。铁脚城听来是个城名,但总共只有十多户人家,十几个窑洞,据当地居民说,铁脚城是古代战争遗留下来的名字。这一夜,部队全部露营。
离开铁脚城,部队开始上山,山高约十里,当队伍走到山上时,追赶的敌军骑兵也到山下了。部队吃午饭,敌骑兵陆续向止坡上集中。彭德怀、叶剑英站在山头上,研究敌情,商量对策。山下不断传来稀稀落落的枪声。彭德怀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之后,叶剑英接过望远镜又看。富有战斗经验的彭德怀,一把将叶按倒,正在这时,一颗子弹从叶的头上呼啸而过。“好险哪!”解放以后,叶剑英他还曾多次对身边工作的同志说:“彭总救过我的命!”两位军事领导人从敌人的冷枪和兵力对比等全局分析,估计敌人是孤军怕歼,不敢紧迫。他们要求部队迅速前进。敌骑兵果然没有敢追,红军安全到达老爷山宿营。
老爷山有个古庙,砖石结构,叶剑英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据说该庙在周围百十里有点名气,善男信女常来参拜,终年络绎不绝。庙中只有一口储水窖,这个窖没有泉源,靠雨水流进去,水量有限,所以红军一到山上就派战士守卫控制水窖,接伙食单位的人数分配用水,每个人平均一茶杯。部队爬了十多里高山,大家都渴得要命,这一茶杯水,一到手就喝光了。煮饭没有水,叶剑英就让每个伙食单位派人挑粮下山做饭,做熟了再挑回来。山上住房少,水源缺,但为了防备敌骑兵偷袭,只好选在这里宿营。除纵队司令部和电台外,战士们全部露宿。平日求神念经的供台,变成了纵队司令部的临时办公桌。晚上,叶剑英、邓发、蔡树藩、张经武等就匝在供台脚下。每间庙堂,除了神的塑象外,都随着人。然而这样多的人住庙,对于泥塑象没有丝毫的损坏。当地群众无不称赞红军好。
从老爷山向东,进入了陕北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群众对红军早有了解,所以欢迎的场面更为热烈。先头一、二纵队已进入吴旗镇宿营,第三纵队的后卫和收容队还未出发。这时敌人骑兵赶来了,并将三纵队后尾截去一段。叶剑英命令战士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作好战斗准备。敌骑兵沿着水沟穷追,当敌人进入我火力网之后,步枪和机关枪一齐射击,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两边是悬崖陡壁,骑兵不能发挥作用,前面又受阻,只得放弃追击的企图,回头包围被截断的红军尾部。而被截的这两个红军连,是久经战场考验的战斗部队,他们在叶剑英的指挥下,利用地形阻击敌人,且战且退。直到天黑,主动撤出了战斗。
十月十九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吴旗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一方面军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在这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叶剑英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越过了千山万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为党为中国革命又一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