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9-22 00:00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十万人。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是日寇向华北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涨局面。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处在总退却阶段,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重大分歧,六月下旬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张国焘勉强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但又借口中央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要求改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妄图篡夺领导权。党中央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会后,张国焘造谣生事,蒙蔽事实真相,肆意歪曲中央的路线,破坏中央的威信,挑拨一、四方面军的关系,并进行频繁的篡权活动。他指使他所控制的川康省委致电党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增设军委常委,并提出了具体的名单。他还授意他的支持者向中央建议,要求任命张国焘为“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问题没有解决,阻挠四方面军北上。中央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张国焘才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
党中央应四方面军领导的要求,派叶剑英等同志到那里去工作。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在芦花开会,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富春为政治部主任。
#p#副标题#e#
叶剑英接到命令后,立即同李富春等从黑水出发,向毛儿盖前进。从黑水芦花到毛儿盖,要翻越四千多米的大鼓山,这是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雪山。山上空气稀薄,行走十分困难,但有了前面过雪山的经验,这次在物质上又做了御寒的准备,挺拔险峻的大鼓山,在他们谈笑之间也就撇在身后了。
七月底,叶剑英到达毛儿盖。毛儿盖是当地最大的一个村子,大约有三四百户藏族人家。那里的房屋是石砌的,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存牲口。叶剑英在毛儿盖住在一户藏族同胞的家里。他到前敌总指挥部,加强了司令部的工作。
八月六日,党中央政治用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开会,重申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强调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和一、四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对张国焘的错误也进行了批评。张国焘对自己的错误多方进行辩解,陈昌浩也为张辩护。由于张国焘的干扰,使红军在这一地区耽误了一个多月,失去了占领松潘北出四川的机会。敌人在这一个多月,完成了对红军围追堵截的部署;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一带集结了四个师二十多个团,企图堵住红军北上;川军刘湘占领了整个眠江东岸,并有一部越过眠江占领西面的杂谷脑,薛岳、周浑元部集结于雅安地区,随时可以策应;尾随红军的刘文辉郎已赶到懋功。蒋介石作好了准备企图把红军围歼在四川西部。党中央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决定出其不意,改变行军路线,穿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向甘南的夏河流域前进。并根据两个方面军的位置,决定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同时并进。左路军包括一方面军五军团、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于卓克基集中,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下,经草地到阿坝,然后向东出墨洼,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师。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右路军包括一方面军一军团、三军团和四方面军四军、三十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直接率领下,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指挥,在毛儿盖集中,经草地到班佑,与左路军会师。
毛儿盖会议之后,叶剑英召开前敌总指挥部直属单位会议,传达党中央的决议,具体布置过草地的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工作。部队迅速组织征粮,收购青稞,炒麦磨面。
#p#副标题#e#
在征粮的过程中,有一个团遭到敌人骑兵袭击,受到很大损失。根据这一教训,全军组织学习打骑兵。叶剑英到三十军为部队讲打骑兵要领。他说:过去我们擅长在森林、山地打敌人的步兵,现在我们要过草地,会遇到敌人的骑兵,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同骑兵作战,能州自己的手中武器战胜骑兵。他重点讲骑兵的特点和战术,以及步兵与骑兵应战的战术原则。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概括了几个要点:一,发现敌人骑兵后,最主要的是沉着、冷静,占领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对付骑兵。二,敌人骑兵在八百米距离上,应用重机枪射击,在四百米以内,应用轻机枪和步枪射击。三,如果敌人骑兵向我方冲锋时,步兵应用火力破坏骑兵的战斗队形,而不要进行白刃格斗。四,如果骑兵真正冲到面前了,应用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即或骑兵冲入我们的队伍,也应作抵近射击。五,敌骑兵被击退时,则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火力追击,不要脱离有利地形。要字牢记住占领有利地形和密集火力是与敌骑兵战斗的基本手段。叶剑英还讲道,在宿营、行军时要加强对放骑兵的侦察和警戒。在草原宿营队应选择天然有利位置,行军时,切忌一路纵队前进。要制定行军、宿营的战斗预案。
叶剑英讲得既切合实际,又通俗易懂,解决当时以我之步兵战胜敌人骑兵的一大难题。
讲完打骑兵战术要规程世才军长请他吃饭。他在吃饭时间程世木“有熟悉草地的老百姓没有了我们要过草地,需要找个向导。”
程世才回答:“有一个老乡去过草地,对草地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姓李,我们叫他老李。”
程世才派人把老李请来,叶剑英对老李说:“老李同志,我们大部队要过草地到拉卜楞去,需要几天时间?”
老李说:“草地没有路,也没有人,大军从那里无法通过。”
“你过去不是走过吗?”
“我走草地靠神的保护。”
#p#副标题#e#
“你能过草地,我们也能过。我们是穷人的队伍,要北上抗日,蒋介石阻拦我们,不让走大路,我们就走草地,到甘南的拉卜楞去。”
“你们是穷人的队伍,神会保佑你们的。”
“我们不靠神仙,不信上帝,全靠我们自己两条腿。过草地,还要请你给我们带路呢!”叫剑英和老李谈得很投机。
老李说:“参谋长,只要你们能信得过,我愿意给你们带路。”
侦察了敌情、地形,找到了向导之后,叶剑英迅速从三十军回到前敌总指挥部。毛泽东听取叶剑英汇报后,召集陈昌浩、叶剑英等开会,进一步研究右路军北上的具体路线。
陈昌浩语气低沉地说:“从毛儿盖往北,就是茫茫草地,一无人,二无路,大军难以通行!”
叶剑英针对陈的消极情绪,简要汇报了他所了解的实地情况,最后说:“草地是没有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在草地可以走出一条路来!”
毛泽东问另外的同志:“你们看怎么办,我们还是走吧!”
那些同志也说:“既然草地能走,就走吧!”
可是陈昌浩又但心地提出:“行军路线不明,大军贸然进发,转遇敌人堵截,那时何以自拔!”
叶剑英很有把握地说:“我们走草地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万万不会料到我们会选择这一着棋。为了更有把握,如果我们预先派遣精锐部队侦察开路,可以化险为夷!”
#p#副标题#e#
陈昌浩问叶剑英“你能为全军开路吗?”
叶剑英毫不迟疑地回答:“能担任这项任务,不胜光荣,我愿作开路先锋。”
陈昌浩听完叶剑英令人信服的调查报告,又看叶剑英的态度那样坚定,自己提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表示同意说:“我们就走吧!’
但是要当开路先锋不能单枪匹马,总得有足够的兵力。毛泽东对陈昌浩说:“剑英先走,给他带点兵吧!”
陈昌浩说:“给他一个团,提前三天出发。”
毛泽东感到少,摆摇手说:“我看担任这一任务,一个团恐怕不够!”
有的同志说:“再加一个团。”
叶剑英扭任开路先锋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过草地的先遣司令八月十八日,叶剑英带着向导老李,率领定南三团向草地出发了。程世才、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军跟随前进。
茫茫大草原,一望无际,没有路,没有人烟,连飞鸟也看不见。多年枯烂的水草层层淤积,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到处是积水、泥泞。部队踏着一窝一窝草根前进。叶剑英每天都要召开干部会,了解行军情况和问题,要求各单位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他把敌情、地形、给养、行军路线、宿营地点、大部队行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向指挥部报告。
#p#副标题#e#
叶剑英和程世才住在一起,他们对如何行军、如何休息、如何对付敌人的突然出现,都研究得很具体。根据从向导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在松潘西边的草地上,常有少数民族骑兵出没。他即命令部队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一天下午,他派一个连去侦察、警戒,这个连走到三角地带,他用望远镜一看,发现山丘后有隐隐约约的长矛梭镖,估计可能存埋伏。于是,命令两个司号员同时吹号,通知部队停止前进。看来距离不远可是部队听不到号音,仍然继续向前,接近山脚时,被反动藏骑打了伏击。他和程世才立即命令以迫击炮火力支援,并派部队增援,敌人骑兵听到炮声,又看到援兵,飞速逃跑了。
经过这次小的战斗,把松潘以西的敌人骑兵赶得很远很远。
部队继续前进,走在一望无涯的泥泞草地上。向导老李看到叶剑英迈着艰难的脚步,说:“参谋长,路真难走啊!”但是这位向导哪里知道,我们的先遣司令,不只是考虑脚下的路,而且还要考虑大部队的行军路线,需要判明敌情和前进的方向。
“世才同志,把地图拿来,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行动?”几乎每走一段路,他都要和程军长以及参谋人员根据侦察的情况作一次分析研究,确定行动路线。
在草地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有的同志因长途转战,体弱多病,在饥寒的折磨中牺牲了。有的同志身着单衣,又冷、又饿、又困,拾点干柴烤火,睡着了,却永远离开了人间。叶剑英悲痛地说:许多同志为了北上,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个活着的人,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为完成党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而奋斗。
带的粮食吃完了,叶剑英和大家一样吃野菜,有时吃了有毒的野菜,还拉肚子。他不论骑征马上,还是徒步行军,只要有机会,就给周围的干部和同志讲战术,讲敌情,讲自己经历过的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尤其是讲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什么“以堡垒对堡垒”,“御敌于国门之外”,搞“短促突击”等。他要大家记取这些教训。他还特别讲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毛泽东重新问到领导岗位的伟大意义。这些情况是四方面军的同志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听叶剑英一讲,顿觉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教育。
#p#副标题#e#
过草地有时碰到雨天,没有房子,只好在露天宿营。叶剑英和同志们一起坐在地上,雨水从头到脚向下流。有一次他和程世才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没有帽子,没有雨衣,全身都湿透了,从天黑一直坐到拂晓。但他还是那样乐观,还不时地给大家讲一些古今中外有趣的故事,以古喻今,鼓动情绪。他还领着大家一遍一遍地唱国际歌,激励指战员的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到达班佑的前一天,叶剑英对部队说:“同志们,离班佑不远了,加油吧!”那时大家把班佑想象成草原的天堂,好象要进大城市,顿时增加了勇气和力量。
在到达班佑前,向导忽然对叶剑英说:“参谋长,你看到了吗?右边有棵大松树。”
叶剑英朝着向导指的方向看,他还未讲话,向导又说:“有松树的地方就离大路不远了。从大路去甘南比较近。”
“那戏们就从这里向大路转弯。”
叶剑英又对程世才说:“程军长,今天晚上部队就住这里,明天休息,怎么样?”
“不行啊!今天不走,明天休息又不走,后边的部队就没地方住了。”
“不要紧,你准备在斑佑转弯,从大路直接去俄界,那边就是甘南了。不去拉卜楞寺了。”
就这样,他们在班佑宿营,住的是牛屎房子。所谓牛屎房子,是用木条或用柳条编成的篱笆作墙,上面搭上树枝,外边糊上一层厚厚的牦牛屎,没有窗户,里面黑呼呼的,从外面看全是牛屎,这就是牛屎房子。到了冬天,牛屎拿下来可做柴烧。经过草地,连日风餐露宿,到班佑能住上这样的牛屎房子,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而且还可以生点火,把湿衣服烤一烤,比草地宿营不知要好多少倍,大家都感到心满意足。
班佑是少数民族游牧集居地,估计在这里可能迟到敌人的骑兵,叶剑英要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果然,在进班佑前一天,先头部队与敌人二百多骑兵相遇,很快就把敌人汀跑了。进班佑后,敌人三四千骑兵又分几个梯队,向二六五团驻地进攻,叶剑英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形,用密集火力消灭敌人,同时命令二六三、二六四团也投入战斗。三个团互相支援,协同作战,给了敌骑兵沉重打击。敌骑兵向西跑得无影无踪。
#p#副标题#e#
向导老李问叶剑英:“参谋长,你看今天有多少骑兵?”
“有三四千吧!”叶剑英回答。
向导老李说:“你如果再到拉卜楞之,还有四天路程。今天遇到三四千骑兵,越往前走,骑兵越多,进入游牧区,会有更多的骑兵跟着你。所以不能走那条路,应该转弯走大路。两天就到俄界。”
叶剑英想:是啊!五六百骑兵都难对付,如果更多的骑兵,我们怎么对付得了!到拉卜楞去还有四天路程,他不打你,跟着你也难缠得很!
随后,军委领导同志都陆续到了。叶剑英向他们汇报:“这里出现树木,说明靠近甘南了,我建议改变原来行军计划,不走拉卜楞了,在这里转弯走大路,部队停止前进。”
听了叶剑英的报告,几位领导部表示同意,但要等毛泽东来再议一议。
程世才派了两个营出去打粮,缴获了好几头牛和几匹马。把敌人骑兵赶跑以后,又获得了许多牛羊。叶剑英问程世才:“程军长,今天搞了多少牛羊?你们留多少?”
程世才一一作了回答。
叶剑英又说:“你们部队走在前头,自己少留点好不好?咱们分配东西不要忘记党中央啊!”
经叶剑英这么一提醒,程世才立即派人给党中央送去一头犊牛。第二天秦邦宪见到叶剑英高兴地说:“老叶,昨天你们送头牛,我们吃了一餐饱饭,谢谢你们。”
#p#副标题#e#
先头部队第二次打粮,带回一个四川人。这人是个风水先生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活动。少数民族迷信风水,盖房子朝东朝西都要请风水先生看看。由于这个风水先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对此地的道路、地形、居民、给养都比较了解。叶剑英找这个风水先生再次调查去甘南的道路。
“红军,你们想走哪条路去甘南?”
“我们计划从拉卜楞走。”
“你们为何走那条路啊!从这里爬过山去不远,就是甘南了。”
风水先生与向导老李的意见不谋而合。
毛泽东等同志到了班佑,叶剑英向毛泽东等报告了先遣部队行军情况。他根据调查的情况提议:一、照原计划去拉卜楞还有四天路程,均为草地,沿途敌人骑兵很多,不易对仇二、这里按近大路,占领包座,翻过山就是甘南了。我们应在这里轮弯。”
毛泽东很赞成这个意见:“好!我们就在这里转弯。”
随后,右路军向巴西、阿西、包座、俄界前进。
叶剑英就是这样完成了开路先锋的任务,给红军开辟了穿过草地之路。
一九八○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党,程世才遇到八十高龄的叶剑英,上前握手问好。叶剑英兴致勃勃地说:“世才同志,还记得吧!过草地时我们那个向导真解决问题,不然我们连方向都找不准!”
程世才接过话:“叶帅,你是我们的先遣司令,领导我们顺利地走出了草地。”
这两位当年的草地探路者,都呵呵地笑了。
#p#副标题#e#
“疾风知劲草”
右路军到达班佑之底为了打开通往陕甘的门户,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了胡宗南守敌一个团和援敌一个师,给胡宗南以沉重打击。
此时,蒋介石的主力尚在四川,位于松潘、漳腊地区的胡宗南部因其四十九师被歼,不敢再孤军北上。东北军于学忠部尚在两当、徽县地域,甘南兵力十分空虚。如果左路军能按原计划迅速北上,必能开展一个新的大好局面。
然而,张国焘篡权的野心不死,处处向中央离心离德。他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之后,却按兵不动,拒不执行中央要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全力向跳河以东发展的指示。相反的,他要左右两路全力出姚河以西企图越黄河向青海、新羽等边远地区逃跑。中央三令五申,坚持变他率部出墨洼、班佑,同巴西的右路军会合。张国焘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勉强向东挪动,化又借口噶曲河涨水,拒绝向右路军靠拢。其灾河水虽然上涨,但仍可沙渡,张国焘于九月三日却致电欺骗中央说,侦察七十里,亦不能徒涉和架桥,还说“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再北进,不但时机已失,恐亦多阻碍”,决定返回阿坝。问时还向已出草地的右路军提出“回击松潘”的南下要求。
这时,随右路军行动的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对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仍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一切等待张国焘的电示。
张国焘视陈昌浩为心腹,陈昌浩的表现,更助长了张国焘的野心,他不仅不率左路军北亡,反而致电中央进一步提出要主力包:军全部南下川康。中央九月九日复电张国焘,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英对不应改变,定路军应速卯北上。”
张国焘拒绝中央的耐心说服,违抗中央的命令,篡权野心恶性发展,竞然向陈吕浩发出密电,命令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
#p#副标题#e#
密电到甘西,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开大会。叶剑英看到电报后,大吃一惊,感到事关重大,很快地把这封电报交给了毛泽东。
住在前敌总指挥部附近的毛泽东,看完电报,立即把电文抄了下来。他意识到叶剑英处境危险,要他赶快回去开会,并嘱咐应当沉着冷静,谨慎从事。
毛泽东获悉密电后,立即与张闻天、秦邦宪等研究,认为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在这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和党与红军命运的严峻时刻,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北上的决议,中央决定率一、三军团迅速离开巴两,脱离危险区域。
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等中央领导很快到三军团驻地,与在那里的周恩来、王稼祥开会。
与此同时,叶剑英到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找到吕继熙(即吕黎平)要了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地图。
党中央在离开甘西之前,考虑叶剑英的安全曾经通知他,要他以到三军团参加直属队会议的名义,离开前敌总指挥部。
张闻天、秦邦宪临走时也对叶剑英说:“老叶,你要走,这里危险!”
叶剑英毫不犹豫地问答:“我现在不能走,你们先走吧!我和直属队一同行动。”他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想到直属队同志的安危,毅然决然留了下来。
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走后,究竟怎样把直届队带走?叶剑英急中生智,决定利用张国焘的南下电报,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把直属队全部带走。
九月十日凌晨两点,军委直属队出发“打粮”了。草原上乌云密布,寒风袭人,情况又不允许打火把,军委直属队向三军团艰难地开进。叶剑英没有带警卫员,也没有带饲养员,一个人牵着没有备鞍的骡子,追赶已出发的部队。当他走到军委宜届队行军休息的地九同志们看到叶参谋长来了,高兴地对他说:“参谋长,我们开小差跑出来了。”叶剑英也非常风趣地说:“不!我们不是开小差,而展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方针。”
在一个交叉路口,叶剑英碰到了张闻天、秦邦宪。他们着急地说:“老叶!你要快走啊!”
“我现在不是和你们一样走吗!”叶剑英恢谐地答道。
#p#副标题#e#
泰邦宪说:“者叶,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把密电送给毛主席,又把军委直屈队指出来了,人家对你恨死了,会放过你吗?”
“好!我就走。”
叶剑英和军委直属队从巴西到阿西,二十乡里路足足摸索了六个小时,拂晓时到达。在阿西见到了毛泽东、彭德怀。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哎呀!剑英同志,你出来了,好!好!现在情况紧急,我们不能在此停留,应立即向俄界前沧与一军团会合。
十日,党中央公布《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向全军提出;应该继续北上,南下是没有出路池并命令军委直属队和三军团立即向拉界、俄界开进。
一、三军团北进以底四方面军有的干部间陈吕浩打不打。在此关键时刻,徐向前总指挥严肃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徐向前的话,得到多数同志的赞同,避免了两大主力红军之间的冲突和流血牺牲。陈昌浩为了向张国焘有所交代,派人送信给彭德怀,企图阻止北上。只有李特等几个人不愿跟中央北进,把红军大学的部分人员带回巴西去了。
军委直属队和三军团北上以后,在通过敌军封锁线时,敌机又来轰炸了。他们不顾一切继续前进,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饥饿,翻越了两个二三十里的大山,急行军八十里,到一个小小的村庄宿营。居民全跑光了。房子里一无所有。叶剑英和军委育屈队伍,同志喝了点水,吃了点青棵炒面准备休息。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实在太累了,多么希望能好好睡一觉啊!可是,晚上又下起了滂沱大雨,不仅不能睡,连坐的地方也都有水,大家的衣服被子全湿透了。
十一日,叶剑英和同志们继续行军,又走了六十里路,到达俄界。秦邦宪在俄界见到剑英高兴地说;“老叶,好危险啊!你明天走后不久,路上有四支驳壳枪到处找你。他们问,参谋长在哪里?我问他们找你干什么,他们杀气腾腾地说,把他打死再说!”
叶剑英紧紧握住秦邦宪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昨天提醒了我,是你帮了我的大忙。”
中央为了争取张国焘改正错误,电令他“立即率左路军向班佑、甘西开迎,不得违误”。但张田轰仍执迷不悟,反诬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竞率一部秘密出走”。他还给一、三军团发电报,危言耸听地说北上“不拖死也会冻死”,企图诱使一、三军团跟他南下。
十二日,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用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是“绝对不可容许的”,号召四方面军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叶剑英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及时地揭露了张国焘妄图危害中央和分裂红军的阴谋,巧妙地率领军委直属队北上,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高度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九六七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毛泽东边说边摸摸脑袋)就没有这个了。”周恩来在一九七二年—次会议报告中谈到长征问题时说:“剑英同志将密电报告了毛主席,因而(中央)脱离危险,立了大功。没有剑英同志立这个功,那个局势就很坏了……在关键时刻才显出是同志嘛!古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叶剑英在同张国焘斗争的关键时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品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