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1-08-18 15:31
1931年,由于顾顺章的叛变,总部在上海的党中央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一大批党的高中级干部选择了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浦,进入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都瑞金。这是一条秘密交通线,又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后来被毛泽东主席誉为“革命血脉线”。交通线的入闽第一站为“伯公凹”。伯公凹上伯公庙的油灯发挥了信仰灯、信号灯、希望之灯、见证之灯的重要作用,九十年风风雨雨永不熄灭。
以前,祭“伯公”是客家人的信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之一,但凡,有客家人住的村庄就有伯公庙。因地处福建和广东交界处的奶姑岽东南山凹附近有客家人居住的村庄,所以村民在山凹上设立伯公庙,所在村庄也因山凹设有伯公庙标志而命名为“伯公凹”。该村庄一面是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一面是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分上凹、下凹两个自然村。上凹姓曾,下凹姓邹,两村相距仅数百米。在秘密交通线上,上凹当年主要用作存放物资和交通护送队的驻地,下凹则主要为护送对象的落脚点。周恩来、叶剑英等当年就曾在下凹停留过。伯公凹自然村隶属于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距城郊镇政府驻地西南11千米,是着名的革命基点村。伯公凹上伯公庙的油灯记载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这盏灯寄托着村民的信仰,因为村民认为伯公庙的伯公是保一方平安的土地神,祭了他,家中就能平安,所以,祭“伯公”时都会点亮油灯,让“伯公”神光照耀,这既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这盏灯是交通线上重要的信号灯,如果交通站发生敌情,当地村民会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将油灯吹灭,当交通员们在夜晚走到凹口对面看不到油灯的亮光时,就不敢贸然进村,会先让领导干部退回山上隐藏起来,等进村探明确定安全并把灯重新点亮后才返回去接人。
这盏灯是交通线上重要的希望之灯,当前往苏区的党政领导干部疲惫不堪时候,交通员都会在途中不断地安慰和鼓励着他们“快要到了”,到时候如果看到伯公凹上有灯光,就安全到家了。1931年1月,叶剑英元帅从香港出发的时候,因为走漏风声,在汕头被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抓捕他,一路上被敌人围追堵截,机智的交通员突破层层封锁线护送着叶帅来到伯公凹,当叶帅看到伯公庙上那一盏灯的时候,激动地说,这盏灯就是交通线上的一盏指路明灯,给了共产党人在暗夜里艰难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交通员们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都希望见到油灯的亮光,这个亮光既照亮了村民的心,也照亮了交通员的心,更照亮了秘密交通线的希望之心。
这盏灯是神圣使命的见证之灯,一是见证了交通站所经过的革命人士及干部、传递情报和文件、采购和运送的急需物资。1931年至1934年,经过伯公凹到达瑞金的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以及知识分子、学生等有1000多人,其中高级领导干部有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博古、张闻天、陈云、邓小平、叶剑英以及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等200多人;二是见证了伯公凹的群众几乎是家族式参加红色交通线的工作情景,据不完全统计,上凹牺牲了28人,而不足30人的下凹竟有13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三是见证了伯公凹邹氏一家七兄弟,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的悲壮事迹,为了保护这条交通线,伯公凹邹氏一家有七兄弟,前赴后继成为交通员,并先后壮烈牺牲。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被敌人用刺刀开膛剖心,一刀刀捅死,有的为了保护苏区干部甘当诱饵牵引敌人等等、等等。
参考文献:
【1】龙岩市永定区党史信息
【2】红土地网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