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12-04 22:07
1929年,从古田曙光小学里流溢出的灯火,温暖着闽西的大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一个政党在追寻真理中突破了历史局限、阶级局限,为政党领导武装、建设军队、驾驭战争开创了一个全新境界。走出古田的党和军队,拥有了焕然一新的政治品格和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古往今又来,沧海变桑田。古田,这个小镇在风雨洗礼中磨淬升华,成为出发的地标、时空的坐标、前行的路标,历久而弥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期,也开始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古田出发的队伍,再次走到一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关头。从血火烽烟远去到“政治转基因”硝烟袭来,灵魂的纯度面临挑战
出发了这么久,环境发生了巨变。走了这么远,是不是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11月28日,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三期“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训班一行学员员汇聚闽西,叩问往昔风雨,将心灵的信仰熔铸成永恒的红色基因。
在这片充盈着革命热血的红色土地上学员重走红军路,沐浴着强国兴军的漫天霞光,在鲜红旗帜的引领下,赴古田,访长汀,经中复村,攀松毛岭。每到一处,学员皆是纪律严明,队伍整齐划一,踏着的都是纪律的音节;每到一处,学员都将纪律谨记心间,举止言谈,都不负红军战士之名。
庄严的授旗仪式上,学员们接过神圣的红四军军旗,仿佛从革命先烈的手中接过革命的使命,从古田再出发,重新追随老一辈革命家坚毅的脚步重走红军路,革命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走进古田会议会址,学员仿佛回到了80多年前那个改变党和人民军队历史的日子里。当年古田会议会址里,熊熊火光驱散了严冬的寒意,更驱散人们心头“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经激烈讨论,会议最终通过《古田会议决议》,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一根本原则,指引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古田这个原本不起眼的闽西深山小镇,一跃成为红色圣地。当学员们怀着深切的敬意以一名红军的身份再次走进这段历史,聆听那段波澜四起、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时心灵一次次受到荡涤。
瞻仰完会址,学员们整齐列队,紧握右拳高高举起,面对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入党初衷。
接受红色思想洗礼,专题课上学员们认真学习《古田会议精神》,思想建党的脉络、政治建军的源流,思想政治工作铸魂的历史,群众路线的根基,实事求是的哲学命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学员们脑海里更加清晰、明朗。
80多年风雨飘过,廊桥依旧屹立着。当年的红军征兵处——红军桥,廊桥窗户上方的木板上用毛笔写下的“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虽然历经80年的风吹雨打,至今依然清晰可见,依然墨香四溢,依然震撼人心。观寿公祠前,镌刻着“红军长征零公里处”的石碑巍然屹立。学员们深切凝望这一处处红色遗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致敬革命先烈。长征壮行出发仪式上,喝壮行酒、领福禄寿蛋,高举革命的火把,走过红军桥,切身感受历史烟云里面的那动人一幕,感受共和国的一代伟人和无数英豪正是从这里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的壮烈情怀。
无名烈士墓前,一捧黄土,身后无名,多少红军战士在这样惨烈的环境中坚持革命理想。穿行松毛岭,硝烟已逝,长征的号角已远去,但当年红军战士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将生死置之度外地奔走前线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镶嵌在这小道上的坚实脚印是不畏艰辛的精神烙印,挑粮送弹、护送伤员等情景教学在一次让学员深刻体会当年松毛岭战役里红军的无私付出。
汀江畔,青砖墙、红灯笼,浓浓的客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长汀时,仿佛走进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画卷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桌一椅,都深深地印上了革命先辈们的光荣足迹……当年红旗“跃过汀江”的火热场面跃动眼前。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到瞿秋白纪念馆;从青石板路铺就的红军街到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福音医院,每当走过一处革命胜迹,都像翻阅一首革命史诗,令人肃然起敬。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