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03-27 10:51
五月的北京,春意融融。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百岁革命老人,八十年革命历程,翰墨丹青抒豪情,皴染人生放异彩——老红军王定国书画展新闻发布会暨《王定国书画集》出版首发式”于5月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场隆重的活动,再次目睹了王老的风采。
第一次见到王老还是在几年前,王老作为嘉宾参加我们的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节目录制现场,老人的传奇故事和她的风趣、开朗,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以后,我们曾多次陪同来自老区的领导拜访老人,并对王老作了多次采访。在我的印象中,王老为人极其热情。对于我们的采访,老人定是有问必答。
从童养媳到革命者
19l3年2月4日,王老在四川省营山县农村的一个佃户家里降生了,取名王乙香。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年根的日子,一个女婴的降生并未给这个贫困的家庭添加多少喜庆的气氛。
王老的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一个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困苦的生活迫使王老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六七岁的她就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老的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吃食,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生活的重压病故。
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父亲病故后,母亲更加难以支撑生活,不得以将不满16岁的王老嫁入邻村李家做童养媳。
王老没有遵循大多数山里妹子嫁人、生子的命运轨迹。1931年春,王老在舅舅家幸运地结识了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王老的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王老家里开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而负责放哨的王老和母亲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克明又介绍她认识了一批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他们给王老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听得年少的王老“心里发痒,恨不得跑出去看看”。进步的思想不断地激励着王老,在杨克明的鼓励下,王老剪了长发,放开了双足。而这时,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已在的脑海中形成了——她要离开那个不属于她的家,她要过和那些进步青年一样的生活。后来,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解除了王老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在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的帮助下,逃离李家的王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获得自由的王老,到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还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集中所属红4军、红9军和红30军的主力约5万人挥师南下,解放了营山。10月6日,营山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王老当选为内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委员会主席李禹候在战斗中牺牲后,她代理了主席职务。在11月召开的营山县党代会大会期间,王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12月,县政权组建起了妇女独立营,由县委书记王崇道兼任营政委,王老任营长。他们率领妇女独立营到三元、五块石、消水河等地抬担架、送弹药、围剿土匪,在营山的战斗历时5个月。
艰苦的长征历程
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决定扩大宣传队伍,将原有的剧团规模扩大。平时就爱唱爱跳的王老被调到剧团负责服装、化妆、演出杂务工作。
1 9 3 5 年6 月, 红一方面军的中央机关和四方面军总部在懋功
会合,在庆祝红一、红四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大会上,王老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6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了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共同抗日。
王老随剧团经过毛儿盖来到卓克基,为过雪山做准备。就是在这里,王老与谢觉哉偶然相遇,后来结成了终身伴侣。
长征路是异常艰苦的,而王老和她的战友们比别人多走了几乎一倍的长征路。为了鼓舞激励红军战士,新剧团要在行军间隙排练以革命内容为题材的歌剧、话剧、歌舞、双簧等。部队行军时,剧团必要紧跟队伍向前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涌雾罩,冷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老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
过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有50来斤。说起那段经历,王老总是会笑着说:“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是的,在过草地时,有多少战友就在身边陷进了沼泽,没能再爬出来。过草地时,最可怕的还是饥饿,绵延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战士们没有充备的口粮供给,能够果腹的仅仅只有野菜和草根。但是,即便是野菜和草根也不可能支撑那么多的队伍一次次地采集,更何况有的“野菜”和“草根”是有毒的,长征的途中,就有许多战士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菜”,而永远的留在了草地中。
长征路上,王老一直非常幸运,她挨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但是就在1936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的时候,王老的身上被留下了永久性的创伤。当时,他们要翻越的雪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在雪山顶上,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那里。但是她却没有为自己的这根脚趾掉一滴眼泪。
虽然,长征的道路是异常的艰苦和曲折,但是,王老记得更多的是艰苦中的快乐。
王老告诉我们,她在长征路上还遇到了毛泽东主席,而且还帮了毛主席一个小忙:“我们是一路啊。他一路要抽烟,没有吃的,我们就把树叶子没有毒的背在背上甩干,然后毛主席弄弄就抽。”毛主席也和大家一样,不骑马,徒步前行。一路上抽着战士们为他卷的树叶香烟,和战士们说笑着,毛主席的乐观也同样感染了王老,让她更加坚信脚下的征途。
王老曾三次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红四方面军执意南下;南下作战失利后,红四方面军又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一起再度北上。王老当时并不明白如此艰苦的行军为什么要一次次重复,知道的仅仅是必须不停地赶路,因为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她还记得:“贺龙是跟战士们一起过草地的,他骑在马上给我们钓鱼。边走边钓,我们小孩子就跟在后面捉鱼。”
掩护红军女将领
1936年10月,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令王老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的征途并未结束。10月下旬,王老所在的“前进剧团”随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继续向河西走廊挺进。
12月5日,剧团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9军官兵,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剧团战士抢占了一个三层楼高的土围子。与敌人苦战一天后弹尽粮绝,剧团领导大多牺牲,余下30多人全部被俘。误以为包围了红九军军部的敌人,发现抓到的都是些妇女和孩子,大骂上了当。
幸运的是,一贯疯狂屠杀、活埋红军战俘的马步芳这次认为“剧团有用,留着不杀”,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并提出扩大剧团。王老和战友乘机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掩护进剧团。张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我党第一代女党员,曾留学苏联5年,当时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敌人悬赏1000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王老在1934年就与张琴秋相识了。那是她在川陕省干部学校学习的期间,因工作需要她被派到通江县开展农村工作。当时接待她们的就是县委书记张琴秋。初次相识,这位二十七八岁,身着灰布列装,腿上打绑腿、腰间扎皮带、头顶红星帽、皮带上还挎着小手枪,漂亮威武、英姿飒爽的女青年给王老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起工作使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张琴秋更是逐渐成为她们心中的偶像和依靠,成为了她们最亲近的大姐。
张琴秋被俘后,她化名苟秀英,说是做饭的炊事员。得知这个重要情况,王老同战友们商量,以剧团都是小孩不会做饭为名,提出让“苟秀英”来剧团当炊事员。敌人没有发现破绽,张琴秋顺利来到剧团掩护了身份,躲过了一劫。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琴秋被押送到南京,在周恩来营救下才返回延安。王老把张琴秋称为“没有授衔
的将军”。
西安事变后,王老在地下党的营救下回到党的怀抱,随即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 共救出2 0 0 0 多名战友。1983年王老重访甘肃,了解到一批滞留在甘肃、青海的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生活十分困难,就和伍修权一起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实地考察调查,向党中央写了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建议,对解决原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的生活、医疗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