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4岁,宣讲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有45个春秋了。对怎样提高党史宣讲的理论水平,在认识上是有个过程的。起初,只是讲讲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改造绿林、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一直讲到向赣南闽西进军。好处是让听众了解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和重大事件,不足是就事论事,而且与革命博物馆陈列内容重复。后来,我认识到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把重点转到讲英雄人物:“毛委员多谋善断”、“朱军长带兵有方”、“彭德怀顾全大局”等。这样讲,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多了。可我觉得只靠“以情感人”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做到“以理服人”,因为听课的对象大部分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在介绍斗争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从中悟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可以升华的。就拿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地位来说吧,很长时期我在讲解第一个根据地、第一支人民军队、第一个土地法等一连串的“第一”时,都是按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来讲的,深层次的东西出不来,理论水平上不去,没有理论水平又怎么能“以理服人”呢?
为了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我认认真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思考多年宣讲中碰到的问题。那么,当年指导井冈山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有些人觉得这是个难题。其实,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作了明确回答。他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在井冈山讲的是“思想”,在闽西讲的是“路线”,到了延安讲的是“理论”,而思想、路线、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在宣讲中,我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进行了初步解读:“工”,指的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的;“农”,主要指70%的贫雇农,他们迫切要求的是土地;“武装”,指的是军队,包括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割据”就是拥有政权的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是在根据地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土地革命、建设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这“四位一体”的思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我们党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它回答了中国革命要高举“工农武装割据”这面旗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实现“打倒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目标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革命理论不仅振奋了党和人民的精神,坚定了人民的革命信心,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启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实质上也是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在宣讲中,我把它与党史相结合,用党的历史证明旗帜、道路、奋斗目标的来之不易。
几十年来,我就是这样凭着一种执着、一份情感,坚持不懈宣讲党史的。离休24年,累计宣讲7200多场,听众达150多万人次,算是尽了一位党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吧。
毛秉华相关内容
1949年参加革命
1950年入党,当过教师,进过工厂,历任区长、省总工会科长、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等职
1968年调任井冈山博物馆馆长,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
1968年,毛秉华调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
1989年离休后,他只身一人自费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到赣南、闽西、广州、北京、长沙、洛阳、汕头、徐州、三门峡等地拜访老红军和红军后代
毛秉华被国防大学、同济大学、南昌陆军学院等数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主编了《井冈山革命故事选》、《井冈山人物》、《天下第一山》、《井冈山题解》等著作。这些读本的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尤其是《天下第一山》这本书,再版20次,发行20多万册。他与吉安市关工委配合,将整理出版的《井冈山市革命故事选》无偿赠送给全市中小学校及有关单位。同时,毛秉华还充分利用井冈山市委分给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平台—党员网络号大力的宣传和讲述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和井冈山精神。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