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11-25 13:18
访谈实录:
受访者:胡宝海、杨世英
陈晓楠:1966年3月8号,河北邢台发生了一场6.8级的大地震,这是新中国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第一次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的第2天,国家总理周恩来就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在震后那个漫天飘雪的冬天,周恩来总理三赴震区,给大灾之后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安慰。
据说有一次周总理在广场上讲话,当时刮着凛冽的西北风,风向正朝着群众。周总理什么都没说,他自己转了个身,于是呢群众也都随周总理转了半圈,结果正好就背着风。
好一会儿才有人意识到原来周总理这样做是为了让老百姓不受罪,他宁可自己受点罪,况且他还穿得非常单薄。今天我们请到了邢台打地震的亲历者胡宝海和杨世英两位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一下他们所亲历的震后故事。
解说:地震第二天仍然余震不断,晚上周总理坐夜车赶到了邢台。人们提着马灯为周总理照明,踩着废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隆尧县城。这座楼是地震时县委所在,现在已经拆除,因为在当时就已经损毁得非常严重。就是在这样一座危房里,周总理听取了来自地震最前线的汇报。
余震中大地摇晃 周总理仍镇定听报告
胡宝海:在当时这个汇报当中,期间发生了一个强余震。有些工作人员就要往外跑,总理坐在那不动一直在听汇报,说继续讲。说其他人也都赶紧一点一点赶紧回去,接着跑回去了,感到挺不好,是吧。总理在那一直听了,我们跑什么,总理听完汇报,当时就回去了。
解说:灾区的人们怎么都没想到周总理回去之后的第二天还会再来,隆尧河边的白家寨是受灾最重的村庄之一。3月10日,人们接到消息,周总理要来了。
胡宝海:人们处在悲伤这个状态,这个时候,一听说我们国家总理受毛主席的委托来看我们灾民来了,那群众马上把这个哀痛放到一边了,都赶紧跑到这个地方,去迎接这个总理的到来。
杨世英:站在这个舱口一看,就向大家伙就招手,这一看都认得了,大家一看,周总理来了。一看这时候这人都眼含热泪,都欢呼开来,毛主席万岁,周总理万岁,周总理来了,欢迎周总理。
解说:杨世英的家里放着一张著名的照片,是他和周总理的合影。经历过地震的邢台人很多都见过它。
胡宝海:这是,这个照片这是这个3月10号,总理到白家寨视察的时候,这是当时的白家寨公社书记杨世英,这个是白家寨大队支部书记靳景印,他们向总理汇报地震工作,总理接见他们的时候,拍的照片。就在被周总理接见汇报灾情的时候,杨世英还闹了笑话。
杨世英:在帐篷里张彪书记说你给周总理汇报一下吧。我说行咯,我在那开始我说了一个7号,周总理说8号、8号,就给纠正了。
解说:杨世英一紧张把地震日期说成了七号,周总理亲切地纠正了他。但他很快发现周总理不只是亲切而已,总理对灾区的情况比当地的干部还要了解。
杨世英:周总理说你们受灾的有多少个公社?大家答不上来,周总理掏出来个小本,小本他的这个左手,这个右手不是周总理残废了。左手拨捻一下,拨捻拨捻看着小本说,34个公社。周理还问我20年前打鬼子你们记得了吗?周总理说那是和阶级敌人打仗,现在这是地球底下的敌人,我们要跟地球底下敌人作斗争。
解说:白家寨北边的这一块空地,40年前周总理就是在这里走下飞机的。今天这里立着这两个纪念碑,成了百家寨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而当时人们见到周总理的轰动情景,公社书记杨世英仍历历在目。
杨世英:周总理来了,周总理都想往上拥,这个秩序很不好维持。张彪是怎么说,每个村里来3至5名,7至10名代表,开代表会哩。可是这人一听说这情况,这人涌涌的就多了。周总理往前走,走不动,过不去。周总理当然接着说开个群众会好,说开个群众会好。
解说:开代表会没几个能见到周总理,开群众会,大家就都能见着了。听周总理这么说,于是人群的骚动慢慢的平息下来。
杨世英:周总理在这把参加会议这人,都搅拌个圈,都搅半个圈,所以就搅了半个圈,自然就成了一个开会场面了。有的蹲下,有的坐着,有的立着,在这开个群众会好。
胡宝海:讲话,讲话也没有东西,也没有桌椅,也没有凳子。当时那供销社里,有两个卖盛鸡蛋的这个食品箱子,那木箱子,上面写着邢台食品把那箱子扣过,总理站在那箱上给群众讲话。总理讲了是代表党中央,代表毛主席来看望大家。要求这个大家要振作起来,要恢复生产,要重建家园。要掩埋好死去的人,照顾好受伤的,照顾好娃娃孩子们。
在这个总理讲完以后,总理又带着群众举手喊了四句口号。说自力更生,群众喊自力更生,说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这就是后来的16字抗震救灾方针。总理领导喊的口号,就是后来的16字抗震救灾方针。
周总理在震区喝浮尘土的水 身体力行激励灾民克服困难
解说:在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醒目位置,挂着周总理留下的这十六个字。这里还保存着周总理站过的木箱子,他前后来了隆尧三次,坐过的椅子,吃饭用过的碗,都成了乡亲们再旧,也不舍得扔掉的宝贝。而其中最宝贝的就要数陈列馆里的这个大碗,这里还有一段胡宝海所津津乐道的总理旧事。
胡宝海:当时也给总理喝水,也就是喝这个大瓷碗,那水上都漂着尘土,灰土当时是空中到处都灰尘,总理就端着碗喝了一碗那个水。所以一看这个群众都哭了,都掉泪了,你看国家总理代表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看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痛苦克服不了,困难克服不了的。
解说:喝完水周总理进入村子慰问受灾群众。在一这一路上,作为公社书记陪同在左右的杨世英亲眼见证了总理的每一言一行。
杨世英:一个半截墙,一个小妮,这个周总理一看,当时抱了抱她,你怎么在这半截墙,看砸着你了。因为这本来这房倒屋塌的,看半截墙砸着你了。周总理抱了抱她,又把她放下来。等走到这个那部队搭了这个矮屋。于小俊这个人在这个矮屋里,周总理到那就说你受伤了吗?这个于小俊说这个周总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爬起来,给总理磕了头。
地震中于家的8个孩子死了四个,于小俊的丈夫当时也还在抢救中,生死未卜。周总理一边扶起跪着的于小俊,一边也跟着掉眼泪。为了一个普通农妇的不幸,总理潸然泪下。这样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周总理关心群众的疾苦,群众也关心着周总理的安全。
杨世英:倒了的房子,有的房子还在那直愣着,那一看周总理从那儿通过,这心里非常就非常担心,万一把这个墙一晃一捅就倒了,就得砸着人。一看这群众们在这把这墙壁排个队,排个人墙,把这墙挡牢。砸别人也不能砸到总理,大家都这样说,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陈晓楠:“与地下的敌人作斗争,战天斗地球,”这是周总理留下的话,后来也成了受灾群众最为坚定的信念。胡宝海回想起来说至今他仍然觉得非常感慨,他记得总理走后,获得鼓舞的群众们擦干眼泪,埋掉尸体,开始重建家园。那种高涨的热情,那种无比热烈的景象,旁人完全无法想像这是一场浩劫刚刚过去。
胡宝海:当时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鼓励全国人民,咱们要自力更生,就要奋发图强。中国人就要站立起来,就要不要被困难吓倒。所以说当时就那个群众就喊这个非常革命的口号,现在叫革命的口号,说你震你的,我干我的。你喷水,我浇麦,你冒沙,我盖房,就是利用你这个自然灾害造成的这个灾害,我利用你。这是毛主席的,毛泽东的他的思想,一个很主要的一个思想,他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毛主席他提倡这个。
解说:持续了二十多天的邢台大地震几乎把一切都摧毁了,那还是个飘着雪的冬天。灾区的房子几乎全倒平了,人们无家可归。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对邢台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援救行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震后全国大力支援邢台灾区
胡宝海:当时我们刚过了三年自然灾害,这个人民生活刚刚恢复,有饭吃了。这个时候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人民都是这样无私地支援。有什么献什么,吃的粮食、面粉、穿的衣服、被褥,这个湖北给运来菱角,山西的这个煤炭,锅碗瓢盆都从山西运来的。
解说:西藏自治区也不远万里运来了240匹马支援灾区,后来重情谊的邢台人回赠给西藏240台拖拉机,一时传为佳话。胡宝海说地震后邢台人记住的不全是痛苦,还有感激,他家里还好好保存了纪念地震的许多照片。
胡宝海:这个是我们在地震21周年揭幕仪式时候,《邢台日报》登的头一天发表了一些这个抗震救灾的时候,当时这些照片。党的恩情大,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制度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支援。所以当时群众都发自肺腑地喊出这四句,唱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歌词: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胡宝海:群众发自内心的对党,对社会主义歌颂。
歌词:毛主席思想是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毛泽东思想成为自然劫难之后最强大的国家动员力量
解说:这首歌后来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声音。广泛流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每个人都带上了一股越挫用勇的劲头。在部队和群众中间,不断地涌现出许多偶像般的人物。44年过去了,胡宝海至今仍然对一个叫马萍国的小姑娘,印象深刻。
胡宝海:她这个小学生,她这个地震以后,她被惊醒以后,她当然是要逃命的,这是一个。她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毛主席语录》不能丢失。所以说就赶紧在黑夜中摸着自己语录,带着《毛主席语录》才从屋里跑出来。当时在报纸、电视台都播送她这个事迹,当地也流传传送她这个事迹。很受人们尊重,对主席的感情深,就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毛主席的著作,对毛主席的热爱。
解说:热爱毛主席的心,成了灾区人民战天门斗的精神武器,周总理曾对救灾部队的一位师长说,备战备荒为人民,你看毛主席说的多准啊。现在不是发生灾害了吗?要赶紧组织万人宣传队,宣传毛泽东思想,鼓励大家重建家园。这就是后来轰动全国的万人宣传队的由来。
胡宝海:当时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宣传毛泽东思想以实际行动就是说,救灾,恢复生产这些都要带头干,组织队伍都干。开始主要是救灾,救人、救灾、救伤员,到后来分发救灾物资,帮助群众建房,恢复生产都干。
解说:万人宣传队其实就是解放军派往邢台的四万余人救灾部队。他们从一片废墟之中抢救出了5300多位乡亲,后来又帮助群众挖出将近180万斤粮食和60万斤棉花。抢险一边进行着,另一边也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成为了自然劫难之后,最强大的国家动员力量。
国家民间地震预测起步 邢台农民成名扬海外土专家
陈晓楠:邢台大地震过后,震中白家寨的房屋成为了一片废墟,人们先是搭起临时的防震棚度日,不久在全国人民的支援还有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之下,村里盖上了新的砖瓦房。如今白家寨的农民已经住上了第三代砖瓦房了。四十四年前的邢台大地震还催生了出了另一座高大的建筑。它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旁边,那就是中国地震局。
解说:地震局的建立还要从邢台持续不断的余震开始说起,3月8日最初的6.8级大震过后,邢台的大地仍像是安装了弹簧一样,小震持续不断。
胡宝海:余震延绵的线太长,直到现在44年来,现在我们邢台地区还每个月要出现一级二级三级这个小震,十几次,尤其这一二级人感觉不到这个地震,还每个月还要发生10几次。有时候像三级四级还时有发生,一直衰减非常慢。很长时间人们都不敢回屋睡觉,都在外面。几年以后在帐篷里睡,有房也不愿意进去睡。
解说:当时的小余震有多少呢?有一次毛主席问周总理,还有多少地震啊,周总理说每天还有一千多次,整天就那么摇摇晃晃的。还会有下一次的大地震吗?它将在何时到来,人心惶惶的灾区群众,国家该如何用科学的力量保护他们。早在来白家寨视察灾情的时候,周总理就想到了国家该走下一步。
杨世英:周总理讲你们受灾了,损失很大,要记录下来,周总理跟我们讲要记录下来,下代再发生,就会受损失小。就1200年前就闹过这样大的地震。1200年前美国、日本正在研究,我们也在研究。
解说:遵循周总理的指示把地震记录下来,后来成了很多地震幸存者毕生的心愿。在地震中失去了三位家人的马栏村民袁桂后来成了一位名扬海外的地震土专家。
胡宝海:马栏的袁桂锁他用他那口井预报,通过井里泛黄冒泡的方位和大小,他自己总结了这么一个规律一个公式。你像那次日本专家来我们沙湾马栏参观,他袁桂锁都说有一次余震,4级的余震,结果专家没走。那个日本人没走,我们都在那,说非常佩服他大家。于是他这个袁桂锁到北京参加过几次全国地震会。香港报纸,香港给他定的土专家,后来咱们也就喊他土专家。
解说:袁桂锁兢兢业业地守着这口井,做了40多年的地震记录,翻看着当前的老资料,胡宝海回忆起了这样一个让他有点吃惊的细节。当年这个为周总理打着红旗,指示着直升飞机降落的模糊的人影原来就是袁桂锁。总理的鼓励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他提醒人们在伤痛之后开始思考,面对地震原来中国没有设防,于是中国的地震研究测报开始从这里起步了。
中国地震事业从邢台的血泊中站立起来
胡宝海:邢台地震以后,要建这个地震队伍,没有地震部门怎么办,就从石油部,煤炭部,跟这个地质部,跟这个地质有关系的队伍里边抽调。像李四光牵头,李四光地质部长牵头就从石油部各个地质部,什么调来这个人员,科技人员赶紧组织组建队伍,在邢台部署了很多个台站,在我们邢台隆尧县那个布置了很多个。
解说:在离马栏村不远的田野中。有一座国家级的红山基准地震台。它建于邢台大地震之后不久,一度是全国规模最大,观测手段最多的地震台。四十多年过去了,红山培养出了百余位地震专家。充实到全国各地的地震台,这里被称为地震工作的井冈山。
胡宝海:通过这一次邢台地震,也就是说建国以来有大地震吗?有,但都发生在西藏,青海啊,这种荒芜人烟的地方多,你像在这个邢台地震个,放在这个人口稠密伤亡最大的就是这次邢台地震。通过这次地震媒体宣传和科学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和讲解和大量印发一些地震知识宣传材料。我们大会讲小会讲,认识到这是一种自然灾害。这并不可怕,并不是妖怪,迷信传说,不是这样。给群众普及了地震知识,普及了科学知识。
解说:44年后的今日,邢台地震的阴霾正在渐渐散去,隆尧城里人们平静的生活在继续。惟有独处一隅的红山地震台还在默默检测着脚下这躁动的土地。
陈晓楠:1966年的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的高发期,5年以后的1971年国务院终于正式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是十年动乱时期新成立的为数不多的国家机构。而它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的地震研究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起源于邢台地震时候的会商制度,也一直以来延续了下来,从此各地的地震局会定期的商讨震情。这对集思广益搞好地震测报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地震事业正是从邢台地震的血泊当中站起来的。
后话:
近几年,中国地震不断。先是有汶川地震,后有玉树地震,最近有吉林松原地震。在灾害中,如何坚强,如何自立,如何度过难关,上述例子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面对灾害,要有信心,要勇敢面对。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