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6-11 08:27
2010年9月24日至27日,应第五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组委会邀请,50多年前,曾在北京中南海担任毛泽东主席的专职摄影师、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吕厚民先生,不顾82岁高龄腿脚不便,专程赶到都匀市,冒着毛毛细雨,穿行于苗乡布依山寨、田间地头、乡野农舍,把胸前的照相机镜头对准普通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产生活。
吕老在坝固苗族村寨采风
期间,都匀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申军安排我陪同这位令人尊敬的摄影师采风创作,他虽然有许多光环在身,其实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长者,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亲切。
吕老饶有兴趣地为我们一行,讲述了他为毛泽东主席等一代伟人照相的经过:
1950年,年仅21岁的吕厚民从东北电影制片厂照像科一名普通员工通过层层考核,调到北京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专门负责为伟人拍照。1950年至1964年期间,担任毛泽东主席的随身记者,拍摄了大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的珍贵照片。
吕老拍摄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吕老说,毛泽东主席是一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长者,他照相从不刻意摆姿势,他喜欢自然、真实的画面,也不告诉摄影师哪个可以拍,哪个不可以拍,而是像平常一样做自己的事,把更大的主动权交给摄影师。
吕老谦虚地说,他一生中拍过无数作品,其中也获过无数大奖,提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居然只有两张:
其中一张反映的是,1953年,中南海召开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总理没有立刻离去,而是手拿文件来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察觉后立刻站起来,两人肩并肩站在一起,神态自然而亲密。凭着职业敏感,吕老及时抓拍了这一画面,这幅名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照片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后来还被制成大幅挂画,进入了中国普通百姓家庭。
还有一张反映的是,1958年,吕老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随军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大量珍贵的历史画面,其中一张是朝鲜人民把一位志愿军抬起来欢呼,并手摇鲜花的欢送场面。这幅名为《欢送志愿军归国》作品,曾在前苏联、德国、古巴的国际摄影展中获得大奖,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吕老拍摄《欢迎志愿军》
吕老说:“摄影艺术是遗憾的艺术,一个摄影师一生能够留下一、两张经典作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p#副标题#e#
2010年9月26日,尽管天公不作美,下着绵绵细雨,仍挡不住众多摄影师的行程步伐,因为这条采风线路是第五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组委会先前安排的。上午9时,我陪吕老和众多摄影师一起,驱车赶到距都匀市区40多公里外的王司镇新场村格多苗寨采风创作。
格多苗寨背山面水,依山而建,寨脚有一条清清河水流过,下游就是美丽的清水江。后山是黔南有名的大山--罩子山,海拔1680米,分为大寨和小寨,大小寨间现只是几块田相隔。格多寨祖先原为江西朱家巷,后迁徙入贵州,先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江沿岸.此后部分苗族又沿江而上来到了王司格多寨定居下来。在苗族老人所唱的《苗族古歌》中就有“到佛就的到,到诶就的到;到佛就展麻,到诶就娘雷(苗语)”祖先原来“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天水紧相接,波浪滚翻翻,眼望不到边”;他们“翻山涉水,来到深山老林中”,先后渡过“河水黄泱泱、河水白生生、河水稻花香”三条大河南下,然后又沿着“稻花香”河西进。
吕老(右)在苗乡创作
至明朝洪武初年,苗寨开始建立,苗民才正式定居下来,以后虽历经沧桑,但村民的住房仍然是独特的木质结构吊脚楼。现寨子日常交流语言还是苗语。寨子里是单一的姓氏--卢姓,这与别的苗寨比很有个性。民居多为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鳞次栉比,具有典型的苗寨风格。
数百年来,这里的苗族儿女沿袭着古老的民族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着时代的足迹,在不同的时代里格多苗寨涌现出多个“苗王”,在黔南颇有名气,近年来,成了摄友和游客的向往之地。
车行1个多小时后,我们的采风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格多苗寨,吕老成为这次采风创作摄影师队伍中,无论是年纪、还是摄影技术水平以及资历,都称得上是“老大”级别。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举行了原生态的婚礼仪式、打糍粑、吹芦笙、跳舞蹈、斗牛、赛马、斗鸡等活动,整个苗寨像过新年一样热闹。吕老真是好汉不减当年勇,高兴地与苗族同胞一起,爬坡上坎走进田间地头,捕捉苗族同胞辛勤劳动、欢歌跳舞等精彩的场景;主动与苗族同胞一起,围着低矮的桌子吃“酸汤火锅”,苗族姑娘热情地向他敬酒唱歌,整个热闹喜悦的场面成为众多摄影师抢拍的镜头。
9月27日8时30分,我又陪吕老和来自韩国、北京的20多名摄影师来到距都匀市区40多公里的坝固镇坡脚苗寨。
吕老在坝固乡场上抓拍精彩照片后现场给苗族同胞欣赏
坡脚苗寨位于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全寨300多户1000多人均为苗族,全寨民居一律采用“平栏式”建筑——吊脚楼样式,房屋沿着山坡地势自下而上排列,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情,客人进寨前,有三道“拦门酒”迎客;进寨后,可领略芦笙舞、铜鼓舞、情侣对歌等民族歌舞,可品尝原汁原味的苗族农家饭菜,还可购买“连心带”、背带、围腰、鞋垫、毪子、银饰等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苗族工艺品。
坡脚寨民风民俗文化神秘、原始、淳朴,是摄影师、特别是爱好民俗的摄影人理想的创作基地。有两样东西是可以让摄影人动心的,一个是傍山而居冒着缕缕炊烟青瓦迭交的吊脚楼群;一个是当地苗族同胞保留的较为丰富淳朴的苗族文化活动。每当有游客光临这块土地,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会身着盛装夹道欢迎,苗族姑娘分别站在三道拦门寨口,手持自家酿造的米酒,唱起美妙动听的敬酒歌一位一位敬献,让游客和摄影人一道一道“过关”,以示隆重。
坡脚寨自1995年定为黔南州民族旅游村以来,已接待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来客和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多家新闻媒体及组织团体,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吕老(左)走在苗寨中
我们来到坡脚寨后,这里没有事先安排节目活动,大多数村民们都出门赶场,或上山忙活路,仅有少数村民在家煮饭、剥包谷子、晾晒刚收割回家的新谷,吕老时而爬上吊脚楼,时而钻进苗家客厅厨房,时而走在田间土埂,抓拍苗族同胞独特的民居和生活习俗;还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坝固乡场,抓拍少数民族同胞做买卖的镜头,并不时与苗族同胞交流摆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吕老高兴地说,他有几十年没有赶这样的乡场了,今天有幸遇到赶乡场,很有意思。#p#副标题#e#
中午13时,由坝固镇党委政府请客,我们一行在镇政府食堂简单地吃过午饭后,立即驱车到都匀洛邦镇绕家寨。
绕河平寨是绕家人聚居的自然寨,位于都匀市洛邦镇的东南面,距市区20多公里,有农户100多户,人口400多人,有着古朴、独特的民族民风,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是都匀市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绕家建筑风格独特,住房是吊脚楼,有走廊、栏杆、楼梯等特色建筑,平寨在绕河村14个自然寨中,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保存较为完整,被定为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2008年,由都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民宗局联合参予挖掘整理的绕家“呃嘣”荣获多彩贵州原生态歌曲比赛金黔奖。
我们来到这里看到,绕家民居依山傍水,田间铺满着黄灿灿的稻子笑弯了腰,吊脚楼上挂满了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溪水里一群群鸭子在嬉戏,农民朋友挑着丰收的果实、赶着肥壮的牛马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天真无邪的农家娃背着书包、唱着儿歌,高兴地放学回家。
作者陪同吕老在山乡采风创作时合影
见到这些乡村美景,吕老手中的相机镜头快门“咔嚓、咔嚓”按个不停。
吕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2002年以来,这是他第三次来都匀了,每次来都匀都有很大收获,感觉都匀城乡的变化都很大,尤其是通过举办摄影博览会,吸引大量中外摄影师到都匀采风创作,外界许多人都是通过摄影作品认识都匀,前来都匀的,比如,他就是通过照片认识都匀、走进都匀的,都匀有着秀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尤其是山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很纯朴和热情,每到一个村寨,尽管彼此语言不通,大家都会用微笑来表达,这在城市是很少见的。
在两天的陪同采风创作中,我对吕老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他还是一个勤奋工作的人,一个82岁的老人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仍在忙碌,还到都匀来爬山涉水、走村窜寨,深入少数民族山区,采风创作,体验和记录普通百姓生产生活,其老当益壮的精神很值得青年一代学习。
吕老诙谐地说,我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再说,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就得喜新厌旧!在这方面,我永远是个年轻人,有机会我还会来都匀的,我特别钟情于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