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5-13 17:25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 今天南方网邀请到省委党史办王涛处长,与我们一起聊聊广东革命史迹,探寻史迹背后的事迹。首先,请您跟网友打声招呼。
王涛:各位网友大家好!
小红楼——诞生广东第一个广东党支部
主持人:网友对于自己城市的"红色史迹"都如数家珍,但是对于这一史迹背后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对于中国革命进程所造成的影响或许不甚了了。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广东省内的几个革命旧址,来探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一些历程。首先我们谈一下小红楼。有一个网友也说到“讲史迹,要先讲讲小红楼吧,广州人都知道”,说明小红楼在广州的知名度还是挺大的。小红楼位于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里,市十中校园。1921年3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素波巷。请您介绍一下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创建时的一些情况。
王涛:广州建党的一些情况简单跟网友说一下。说到广东建党离不开陈独秀先生。陈独秀大概在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的邀请,来广东担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于是,他开始牵头筹建广东的党组织。
陈独秀(来源:来自互联网)
在陈独秀来粤建党之前,其实广州已经存在一个"共产党" 的组织,这个可能网友不是很清楚。这个政党当时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区声白等人,与共产国际的米诺尔、别斯林联系上后,在1920年8、9月间,先成立了共产党,这个跟后面的共产党有区别,他们信仰的是无政府主义。陈独秀到了广州之后,与梁冰弦、欧声白等人联系,但是由梁冰弦对陈独秀提出的党纲不同意,为什么,就是因为共产党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梁冰弦说我们是无政府主义者,不同意,所以他们就分道扬镳了。
这样,1921年春,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沈玄庐、袁振英、李季,以及共产国际的米诺尔、别斯林等9人,在小红楼重新建党,成立了广州共产党小组。陈独秀、谭平山先后担任书记。
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也开展了许多建党的工作,这方面有许多比较大的事,比如说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了《广东群报》,在这之前他们还创办了宣传员养成所以及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等,扩大影响,培养骨干,发展组织。
到了1921年7月份,上海召开党一大,广州共产党小组派陈公博为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后来他回来以后,在广州共产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广东支部,这时候支部书记是谭平山。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从这个来看,广东党组织的组建和发展,为广东成为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做好了一些组织准备。如果共产党都没有,那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p#副标题#e#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广东省委最早诞生地,大力发展党组织
主持人:讲完小红楼,在广州文明路380号至386号还有一个革命旧址,即中共广东区委旧址。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共早期组织的地区之一,党组织的力量发展很快。中共广东区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建立的?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来源:南方都市报)
王涛:党的一大以后,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发出一个《通告》,要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支部积极发展党员,成立区执行委员会。广东支部对这个事很重视,发展了不少党员,所以到1922年6月份,就已经有32个党员,现在看起来很少,但在当时已经了不得了,因为它成立的时候加上两个外国人只有9个人。
这样,在中共"二大" 召开之前,成立了中共广东区委,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任组织委员,谭植棠任宣传委员,领导广东、广西两个省的工作,因为不仅仅是广东一个地方,也包括广西。
1924年10月,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东,担任广东区委委员长(当时不叫书记,叫委员长);不久,1925年2月,因为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所以又由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接任广东区委书记(这个时候又叫书记了,名称变化了)。在工作中,广东区委管辖的地区不断扩大,到1926年初,管辖范围扩展到福建的西部南部、云南以及南洋一带。党员发展也很快,广东党组织在党的建设方面是做得很不错的,到1927年4月,广东区的党员达到9000多人,当时占全国党员的六分之一,发展是很快的,其它地方进展没有这么快。
1927年4月15日,广东的军阀发动反共政变,广东区委所在地被包围搜查,机关被破坏;4月底,广东区委机关迁往香港继续活动,改称“广东特委”。到了5月分,“广东特委”又改组为“广东省委”,广东省委最早就是从这个开始的。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广东区委的管辖范围,除两广外,到1926年初还扩展到福建西部、南部、云南以及南洋一带,党员队伍也发展到了9000人。那么,当时广东区委在发展壮大党组织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涛:最初一段时间,广东区委全力关注于发展工农运动,一度忽视了发展组织、发展党员的工作,以至出现过群众运动轰轰烈烈而党组织变化却不大的状况。广东区委很快认识到这个缺点,中央对此也对广东这个情况提出了批评。
1925年10月,区委书记陈延年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会议要求广东区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要大力地吸收工农分子入党。在这个会议以后,广东区委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积极在工人、学生、妇女、军人中吸收党员,建立了许多党的基层组织。
比如在工人方面,区委派往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和各工团中工作的党员,积极在工人中吸收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比如,在省港罢工工人中,仅海员工人中的就有500多个党员,还成立了中共海员支部。
在大、中学校,广东区委通过青年团在学校发展团组织,然后从中吸收先进青年入党。比如,在广东大学(后来的中山大学),1926年初已有党员六、七十人,建立了党支部,后来又成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有许多广东大学的老师、学生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为了加强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区委在妇女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妇女支部,带领大批知识女性和女学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
还有一个成绩更加明显的,体现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比如,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不少于70人;在教官中,每期都有十几名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也成立了军校支部、共产党的特别支部和黄埔军校党团,黄埔军校的党组织也成为广东区委所辖的人数较多、坚强有力的一个党组织。
在广西、福建、云南也有很多年轻人到广东来,接受革命思想,广东区委从中吸收了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并派往各地从事建党和革命工作,这些人回去以后,也纷纷在本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比如在1925年10月在广西成立中共梧州支部,1926年2月在厦门大学成立中共厦门大学支部,11月在云南成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这些都是回去的党员在那里发展组织,建立起来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广东区委领导下的党组织逐步壮大起来,党员人数增加很快,到了1927年4月份,达到9000多人,居全国之首,成为当时中共党建工作的“排头兵”。#p#副标题#e#
中共三大会址——中共三大促成国共合作,中国大革命的历史起点
主持人: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各地的党组织,所以我们的党才发展得这么快。下面我们说说位于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的中共三大会址。在广东革命历史上,中共三大的召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共三大的一些基本情况。
中共三大会址。(来源:来自互联网)
王涛:中共三大可能各位网友比较熟悉,因为前不久也有说到。中共三大召开之前,广东区委受中央的委托,租下了恤孤院后街31号的房子,作为会址和代表住所。为召开三大,中共中央也迁到广州,机关办公就在会址附近的春园。
三大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召开的,有40多个代表。中央的代表以及北方区、两湖区、江浙区、广东区代表等40人,出席了会议,当时全国党员有420名。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要人物都出席了,比如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国焘、项英这些主要人物都出席了这个会,我们广东有四个代表,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他们四个是广东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赞同的声音与反对的声音都有,经过激烈争论,最后统一了思想。"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次会上还讨论了广东党的工作,这个很特别,对广东、香港、澳门的工人运动作了部署和安排。
主持人:您讲到国共合作,其实从"一大"的"不联合",到"二大"的"党外联合",再到"三大"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王涛:我们党在是否要联合别的党派上确实也存在一些变化,确实在三大之前是有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共产国际在策略上发展的改变。1922年夏季后,在如何对待同孙中山国民党的关系上,共产国际已经明朗了,因为之前共产国际选了很多合作者,没有确定,这个时候就确定选孙中山国民党,所以在1922年8月,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在与孙中山会谈后,向莫斯科提议必须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国民党,越飞的建议得到共产国际的接受。在8月份,中共也召开了杭州西湖会议,接受了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的指示,初步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到了1923年1月份,孙中山、苏俄越飞发表了《联合宣言》,孙中山也公开表明实行联俄政策,双方都愿意合作。
在此之后,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要求中共努力实现同国民党的合作。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又发出召开中共三大的指示信,要求中共必须贯彻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于是,在中共三大上,中共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p#副标题#e#
广州农讲所旧址——农民运动火种的发源地
主持人:下面讲的一个革命旧址现在也成为了广州的一个固定路标,这就是位于广州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广州农讲所旧址。广州农讲所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那么农讲所的建立与国共合作也应该是大有渊源的。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农讲所是如何建立的?
广州农讲所旧址。(来源:互联网)
王涛:国民党一大后,对农民运动采取"以全力助其发展" 的方针,孙中山两次发布关于农民运动的宣言,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农民部,共产党员林祖涵任部长,彭湃任秘书,不久,又成立由谭平山、廖仲恺、戴季陶为委员的农民运动委员会。1924年8月,共产党方面也成立了以阮啸仙为书记的粤区农委。
各地农民运动发展起来已经,确实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乱的情况,所以需要人去指导,使其更好地发展起来。于是,广东区委提出建立农民讲习所,建议共产党用国民党名义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根据自己在海丰一带从事农民的经验,积极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提议,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当时彭湃根据他自己以前在海陆丰一带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积极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提出建议,在广州开办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的这个建议,很快于1924年6月30日得到了国民党的通过,经费和校舍由国民党中央给予解决。7月3日,笫一届农讲所开学(这个效率是很高的),所址在当时的惠州会馆,即中央党部所在地,彭湃任第一期农讲所的主任,谭平山、阮啸仙、罗绮园、鲍罗廷等任教员,第一期录取了38个学生,其中有中共党员、团员20人,占了一半。讲习所主要培养"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 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为主课。笫一届学员毕业时,8月21日,孙中山亲临农讲所做了《耕者有其田》的演说,当时影响很大,因为孙中山很忙,第一期学生毕业了,他自己到农讲所去做了演说。这就是开办的大致情况。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问谈谈革命史迹的保护吧,看看我们革命史迹的保护成什么样了,这位网友对于史迹的保护还是非常担忧的。您能不能谈谈革命史迹的保护问题?
王涛:我觉得这位网友是很有责任心的,他的眼界也是很开阔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许多革命的旧址包括革命的文物现在都很难找到了,因为现在很多地方都拆掉了,现在感觉到革命史迹的保护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当然,目前来看,很多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也开始重视革命史迹的保护和修复这方面的工作。中央和省委也很重视,中央2010年发布了10号文件,省委今年也发布了8号文件,里面对革命史迹的保护工作相当重视,提出了许多的要求。省委还曾经出台过一个加强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专门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都在加强革命史迹的保护工作。
近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大的革命史迹保护的工程也完成了,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共三大旧址的修复,已经修复了,也建立了纪念馆。还有在韶关抗战时期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旧址的修复,那里也修复了几处旧址,也建立了纪念馆。这些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有许多青少年到那里去参观、缅怀,学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刚刚下发的2011年至2015年广东党史工作规划里面对革命史迹的保护工作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和安排,所以说这方面的工作会一步一步得到加强。
主持人:前景还是乐观的。
王涛:对。
主持人:谢谢王处。每一个旧址都牵动着一些事情、一些人物。而那些事、那些人背后都蕴含着那些感动。短短的一场访谈不可能尽数广东的革命史迹,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访谈,能够激起网友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深藏内心对那段历史的感动。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