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2-13 09:23
郄老坐的藤椅上打满布补丁
8日,一笔由苹果园干休所代交的个人捐款,让大同市民政局救灾仓储中心的同志们肃然起敬。除了1万元的捐款额创下今冬全市“送温暖、献爱心”的个人捐献最高纪录,更让大家感动的是,捐款人竟然是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怀着由衷的崇敬之情,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这位99岁的“老革命”——郄晋书。
9日上午,根据市民政局救灾仓储中心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在苹果园干休所负责人的帮助下,辗转找到了郄晋书老人。毕竟过了年就100岁了,上牙掉光的郄老口齿已经含混不清,与记者的对话,需要女儿女婿当“翻译”才能进行。另外老人的听力也衰退严重,每次说话必须贴着耳朵大声喊叫。不过让人非常欣慰的是,老人的思维和记忆能力还非常强。
#p#副标题#e#
据郄老回忆:自己的祖籍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王快镇,生于1912年。因为受够了没文化的苦,要强的父母一直省吃俭用,希望供他读书改善家境。没曾想,该他上学的年龄了,到处是军阀混战,读书梦最终化为泡影。高小没毕业的他,被迫进城给一家木匠作坊当了徒工,为的是每天有2毛钱的工资可以补贴家用。抗战爆发后,血气方刚的郄晋书毅然随八路军奔赴前线,并作为当时阜平县唯一的担架队队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并于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先后担任阜平县人民自卫队中队长、八区和六区区委书记、山阴县委委员、山代县工委组织部长、晋绥山阴县委副书记、书记和山阴中心县委书记等职,解放后一直在雁北地区、省直机关党委和大同市担任领导职务,1975年以后担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1984年离休。
离休后的郄老虽然一直享受正厅级待遇,但是生活却极其简朴:常坐的一把藤椅到处打着布补丁;用了60多年的板柜,柜腿早已没了踪影,用两块砖头支撑着;洗澡的浴缸,居然是已经拉丝破损的仿水磨石玻璃钢材料。
老人一生育有三女两子,如今也都是花甲古稀之人。想到父亲出身贫寒,战争年代受过太多的苦,大家一直想让老人的生活条件好一些。但是郄老就是不肯,只要是有点余钱,就让他们给捐献出去。除了这一次捐出的1万元,2008年南方遭受冰雪灾害,老人捐了1000元;四川汶川大地震,老人又捐了1000元;青海玉树大地震,老人一次就捐出2万元;中央号召缴纳“特殊党费”,老人二话没说捐出4000元。
老人说,自己是穷苦人出身,知道没钱是个啥滋味。现在国家虽然强大了,但十几亿的人口总有不富裕的。党和政府号召大家“送温暖、献爱心”,参加革命多年,自己当仁不让。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