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7-20 09:24
“战火离家赴前线,屈指战斗卅四秋。 流年花甲离职位,余热生辉永不休。 虽到耄龄体尚健,决心尽责不回头。 只今老骨犹堪许,交瘁身心方罢休。”这是“老革命”王振海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下的一首诗。从这寥寥数字,我们不难看出一位革命老人乐观、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原市委书记、已经91岁高龄的王振海老人。老人娓娓的回忆,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更感受到了革命者对党的事业的拳拳之心。
18岁投身抗日洪流
1920年2月,王振海出生在河北省赞皇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虽不富裕,但日子过的还算太平。可谁曾想,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眼看着自家田地被占、乡亲们被杀, 1938年5月,年仅18岁的王振海毅然投身到抗日革命队伍中。翌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队伍中,王振海迅速成长,先后担河北省赞皇县抗日自卫队大队长、子弟兵连长、县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副科长、县武委会副主任兼参谋组长、县一元化对敌斗争指挥部参谋主任和高赞元县武委会主任等职。1940年8月,他率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主要负责营救伤员的工作。这期间他成功营救了18名伤员。
1942年,王振海正在抗大总校学习,日军突然对我军进行大扫荡,战斗中他不幸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头部受伤的他,一个人躲在密林深山三天三夜,与敌人周旋,直到我们部队搜山时,才将他解救回去。
1943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王振海与战友刚刚秘密锄掉了一个汉奸,在回根据地的路上,突遭日寇埋伏。“我们当时还都有说有笑,就等着回去报喜呢,哪知突然就被偷袭了。”原来敌人是打算袭击我军另一路部队,没想到王振海他们的出现打乱了敌人的计划。“我们去杀汉奸时没有携带大型武器,不具备与敌人正面对抗的条件,于是我们几个人跳入封锁沟,约好汇合地点,迅速分头撤退。”敌人疯狂射击,子弹打在他们头顶的地上,手榴弹也在四周响起。到达安全地带后,战友才发现王振海左腿鲜血直流,鲜血与棉裤粘在一起。原来在撤退过程中,王振海左腿受伤,疾跑中他根本未觉得疼。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约定地点。类似这样的经历,王老自己都数不过来了。他说:“在那个年代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p#副标题#e#
智取千根大炮楼
王振海常年坚持在敌我斗争最残酷的前沿,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日寇曾扬言重金收买他的人头。但他依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和指挥战斗,成功地拔掉了日军在赞皇县的最大据点——千根炮楼。
千根大炮楼建在赞皇县千根村以西10公里处,是敌人侵犯我抗日根据地的交通咽喉,也是敌我争夺最激烈的战略要地。
为了捣毁千根炮楼,王振海所在的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没少下功夫。1944年夏收季节,小麦丰收在望,广大抗日军民喜气洋洋的准备开镰收割。与此同时,敌人却也在集结兵力,强拉民夫阴谋抢我粮食,破坏我夏收,企图置我广大军民于死地。我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根据赞皇县一元化对敌斗争指挥部的积极建议和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在农历六月的一个晚上,对千根炮楼的敌人实施了出期不意的强攻,但这次行动失败了。
根据线报,农历十月初十这天晚上,盘踞在千根炮楼的敌人将要为他们的伪警长——汉奸李兰祥,庆贺“新婚之喜”。借此为由,游击队员扮成百姓模样,以给警长送贺礼的机会,将一袋装有6公斤炸药的洋白面送进了炮楼。按照约定,炸药将由事先安插在炮楼内的一个名叫安运更的伙夫将面袋藏入伙房,并负责点火。
这时的王振海和几个战友隐蔽在离炮楼不远处观察动静。“见内线已将‘贺礼’取进炮楼,大家心里都十分兴奋,就等着10点钟那一声了!”
突然,大地一阵颤动,紧接着就是一声震天的巨响,炮楼方向一股浓烟冲天而起,给毫无防范的敌人造成了重创,11个敌人被炸死,未被炸死的敌人四处逃窜。王振海率领战友迅速奔到炮楼附近的一个打谷场上,用仅有的一支手枪,向敌人连打三枪,并向敌人喊话,开展政治攻势……
附近几个村庄的老百姓被爆炸声惊醒。望着千根炮楼的熊熊大火,大家跑到房顶上拍手称快!千根炮楼的拔除,不仅给全县人民铲除了一大祸害,把敌人对我抗日军民的封锁线轰开了一个大缺口,而且对保证根据地和我军分区党政首脑机关的安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