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6-08 11:38
3月18日,刘可桑老人的最后一个生日,他和老伴一起合影。
走过万里长征,参加过解放全国的三大战役……戎马生涯中,他经历无数战斗,7次负伤,身上20处被子弹穿过。
挖野麻、割芨芨草,搓草绳、用草绳拉木犁……屯垦戍边时,他在伊犁河谷留下血与汗,率领战士建设起了一个个农场。
他就是老红军刘可桑,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副师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州长。2011年6月2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间病房内,老人在病床上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不寻常的历史……”老红军刘可桑说。
两天之后,2011年6月4日14时20分,享年99岁的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今日(6月8日)10时40分,刘可桑老人的追悼会在乌鲁木齐市燕儿窝殡仪馆举行。
逝者传奇一生,虽已走,却为世人留下无尽思念与感动。
长征路上痛失战友
1935年,家住湖南省龙山县的刘可桑追随贺龙加入红二六军团十六师四十八团,任龙山独立团团部通讯班班长,同年11月,他随部队从桑植出发,开始了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英雄史诗的长征,并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中,一望无际的草地处处是陷阱,表面是草,草下是软软的沼泽,每踏出一步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当时,刘可桑和一同参军的老乡,一前一后走在草地上,走在前面的他突然听到惊叫,回头一看,老乡的半个身子已经陷了下去,举着双手,大呼救命。很快,老乡整个人就被沼泽吞噬了。看着水面上冒着的水泡,想起和老乡一起长大,一起当兵,枪林弹雨中一路走过来的情景,他当场大哭了一通。再次出发时,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眼里尽是泪花。一直走到很远,那片沼泽早已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心情还难以平静。
“他是为革命牺牲,我们还要随着部队继续前进,去完成他未完成的任务!”刘可桑低声说着,眼眸微湿,神情激动。
为了平复心情有些激动的老人,他的女儿轻揉着老人因多次输液,有点肿的左手。
“过草地时,父亲还将自己的皮带烤来给战友们充饥。”他的女儿说,当时,时任班长的父亲,带着一班的战士背靠着,在草地上蹲着露宿。饿得实在坐不住了,他起身踱步,宽大的裤子不时往下滑,提裤子时碰到腰间的皮带。这让他想到,自己的皮带是生牛皮做的,是不是可以拿来充饥呢?于是,他立马抽出皮带的一截,撕下点放在火上一烤后,放进嘴里嚼了嚼,还有点牛皮味。后来,父亲就把整条皮带抽出来,给每个战士分一段吃。
#p#副标题#e#
解放后,刘可桑在延安的留影。
主席像前深情三鞠躬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刘可桑跟随王震将军进疆,根据国家需要,1952年就地转业,他成为一位兵团人直至离休。
为了开发伊犁河谷,他跑遍了伊犁河的两岸,当农场一个又一个地建设起来后,就把它交给别人。最先他率领一部分官兵来到肖尔布拉克的盐碱地上,挖地窝子,开荒地,开垦出现在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的沃土良田。1959年初春,他带领二十多个年轻人又来到了积雪有几尺深的察布查尔荒地,他们挖开积雪,修起几间简易房子,然后就踏荒勘测,着手修建新的农场。不久后,他又离开新建起来的农场,到昭苏去接受新的任务。
听着老人女儿的讲述,脸颊消瘦、眼眸微闭,倚靠在床头上的老人不时咳嗽,他的外孙连忙拍拍外公的后背,心疼地说,老人住院的一个半月,体重迅速下降,“总觉得爷爷又瘦了。”
“爷爷以前身体很硬朗,93岁时还回过老家长沙。”他的外孙说,2006年,湖南等地媒体启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大型报道活动,家人陪着爷爷回到了老家,其间在韶山毛主席故居,爷爷在主席像前深深地三鞠躬。当时,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带队的《我的长征》节目组也在长沙,崔永元前去看望老人,两人畅谈起走过新旧长征路不同的经历。
#p#副标题#e#红军精神永留世间
“曾经有颗子弹从脸颊穿过后,又从口腔里出来,父亲的左脸还可看出有陷进去的痕迹。”在采访中,他的女儿轻抚着老人左脸颊说。可能是回忆损耗了精力,老人渐渐睡去,偶尔间,还能听到轻鼾声,他的女儿、儿媳、孙子轻轻地将他的枕头放低,将老人被角掖好。
“父亲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他用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红色精神。”他的女儿说,当年,她的弟弟面临下岗,希望身为干部的父亲能帮忙“通融”一下,谁知,父亲大发脾气,狠狠把求情的几个子女骂了一顿,之后,下了岗的弟弟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重新找到了工作。
像这样的事情多了,子女也逐渐明白了,父亲的原则是不可打破的,从埋怨到理解,然后认可、崇拜父亲,在他们眼里,不仅是令子女荣耀的老红军,更是值得崇拜、敬爱的父亲。
一个半月前,老人因身体不适需住院治疗。在这之前,身体硬朗的他,还在亲友的陪伴下,度过了98岁的大寿。
“今年4月初,爷爷身体还好,我们带他去了水西沟的农家乐游玩,那时我们一大家子还在讨论如何筹办爷爷的百岁生日。”老人的外孙说,按照老人家乡的风俗,明年就是老人的百岁大寿,老人的不幸病逝,给家人带来了永久的遗憾。 “但是爷爷留下的老红军精神,我们会永留心间。”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