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5-22 10:43
在杨老位于北京的住所,客厅墙上悬挂着空军机关赠送的一副对联:“雄鹰高而健,老骥寿且康”,橱窗内摆满大大小小的飞机模型以及杨老参加老干部文体活动时荣获的10多个奖杯奖章。对于记者的到来,杨老十分兴奋,滔滔不绝地说起参加革命的往事,举手投足间尽显当年戎马生涯、壮志凌云的雄鹰风采。
14岁参加革命跟着党走永不掉队
杨思禄1917年出生在于都县葛坳乡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14岁就加入“少共”(青年团),1933年参加红军,编在少共国际师第四十五团一营三连。1934年夏天,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撤到于都县和兴国县交界处休整。杨思禄很想家,设法捎信给母亲。他母亲赶到部队,拉着他的手说:“娃子,你要争气,要好好干,一定要跟着党走,千万别掉队啊!”
就是母亲的这句嘱咐,让杨思禄在长征路上只有一个念头:一定不能离开红军、离开党!
1935年,杨思禄在攻打四川永林县的战斗中左脚负重伤,部队把他安顿在老乡家养伤,给了老乡两斤烟土作“报酬”,给杨思禄留下一斤作“盘缠”。一个民团逼老乡,要把杨思禄那一斤烟土骗到手,并把他绑了送“官府”领赏。杨思禄心想,绝不能躺着等死,急中生智说肚子痛要上厕所,要老乡帮忙看着那一斤烟土,然后赶紧出了门,拄着木棍向大部队远去的方向一瘸一拐地赶。
在追赶部队的日子里,杨思禄的脚痛如万箭钻心,一步一个血脚印,枪伤也跟着感染发炎,他顽强地坚持着,一个多月后,脚伤渐渐好了,走路利索了,终于追上了部队,回到党的怀抱,一路上的痛苦和委屈,顿时烟消云散。
长征途中,高高的大雪山着实让生长在南方的杨思禄吃了不少苦头,他说:“5000米海拔的高山,都是积雪,我们过雪山的时候,就动员部队不能停,因为那里空气稀薄,战士们非常辛苦,又饿又渴。”
更艰苦的是过草地。一次,杨思禄跟着部队走了三天三夜后,睡在树底下宿营。半夜下大雨,他竟浑然不知,天亮后才发现部队不知何时走了,他却全身泡在水里,怎么也爬不起来。他心里一急,两眼发黑,顿时又失去知觉。
“朦朦胧胧中我意识到,再这样躺下去,就再也走不了了。”杨思禄回忆道。在战友的帮助下,他竭尽全力站了起来,和战友互相搀扶着向前走,几天后,终于追上了大部队。
33岁学飞行从陆军师长到空中雄鹰
没有进过小学门,33岁学飞行,为人民空军事业贡献30多年,杨思禄演绎着从陆军到“飞将”的传奇。
#p#副标题#e#1950年4月,杨思禄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任二野直属教导二师师长。这时,他接到组织决定,要调他进京参与空军组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军种。杨思禄有些紧张,怕自己文化低,干不了,但能亲身参加新中国人民空军的建设,令他兴奋不已。
组织谈话后,杨思禄赴济南任第五航校参谋长。初到航校时,他凭着热情和健壮的身体拼命工作,但在飞行技术管理上,始终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深切感到,只有从“外行”变“内行”,才能真正在空军干好本职工作。于是,心里萌生了一定要学会飞行的强烈愿望。
当时处于抗美援朝初期,人民空军正缺大量有实战经验的空中指挥员。杨思禄的身体完全符合飞行条件,当他向校党委提出学习飞行时,却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劝阻。空军党委被他的决心打动,批准了他的请求。
然而,要从零开始学习数理化,特别是复杂的飞行理论、空气动力学等专业课程,对杨思禄来说确实难如登天。他除了白天上课、学习,晚上也加班加点补课、复习,甚至连做梦也是在背数学公式。
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和毅力,杨思禄攻克了一个个难关。1952年夏天,他终于迎来了放单飞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杨思禄激动不已:“在同一批学员班里,我的条件最差,却是同期学员中学得最好的,而且是第一个放单飞的。”
成功试飞后,杨思禄先后完成了雅克-18、雅克-11、乌拉-9等机型飞行训练科目,就在离飞完高级教练机还剩两个教学日时,他被任命为空19师师长。1953年1月,杨思禄调任十一航校校长,一干就是9年,为空军部队培养输送了500多名飞行员。此后,他先后任空六军副军长、空三军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委空军顾问。1961年,杨思禄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5年,杨思禄离休定居北京。
杨思禄将军,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思维好得惊人,手掌宽大而温暖,怎么看都不像94岁高龄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