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0-12 10:41
陈华昌正在整理他的藏品
中共七大各种版本的党章、1948年的《人民日报》、济南、济宁制的毛泽东像章、50年代的老唱片……60多平方米的家中,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红色物品,仿佛让人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段峥嵘岁月。这些红色藏品的主人,就是53岁的运河社区居民陈华昌,他已痴迷“红色收藏”20年,希望将来可以在社区里建个“红色藏品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红色物品,体会历史的沧桑。
十几箱藏品吓坏搬家公司
11日上午,记者来到陈华昌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三幅毛泽东像,桌上摆满了历史人物雕塑。陈华昌告诉记者,他收藏红色物品已有20年,父亲任职儿童团团长,二伯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八路,受他们的影响,陈华昌从小喜欢红色故事。他说,自己最初的藏品都来自叔伯兄弟,包括毛泽东像章和语录,“像收集小人书一样”,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直到1993年,他才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专业收藏。
陈华昌告诉记者,因为收藏的物件太多又易损,今年5月份搬家时,整理出来十几个大箱子,把搬家公司的人员吓了一跳,他们抱怨的同时又不得不小心翼翼。陈华昌领着记者来到厨房后面的小屋,这个不足8平米的地方便是“红色储藏室”,里面摆满了他的“宝贝”,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章、毛泽东像章、唱片、幻灯片、老照片、笔记本等30多种材质、20多个门类的藏品。
#p#副标题#e#
衣可旧饭可简红色收藏不能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华昌正在编辑《毛泽东像章选集》一书,每晚忙到凌晨。为了更好地理清写作思路,他把所有的毛泽东像章都摆到床上,写书时一边查看实物一边认真校对样稿。记者看到,陈华昌对他的“宝贝”像章呵护备至,按年代、产地将像章分好类,用泡沫纸隔开整齐地摆在盒子里。他拿起其中一盒毛泽东像章,指着一张发黄的报纸,说:“这盒由咱济宁四大组织制作,就是这则新闻上说的像章。”
随后,陈华昌将以毛泽东头像为封面的笔记本摆放在床上,共有50余本,他说,这些笔记本只是所有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其实是建国初期不同省份、不同单位人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及社会的变迁,他自己在收藏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
陈华昌说,衣服穿旧的就行,吃饭简单点能吃饱就好,但是生活中却不能没有红色物品。他说自己收藏红色物品就是收藏一段历史,收藏一种社会责任,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立一个“红色藏品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红色物品,给他们以启迪。
老伴由反对到支持成了半个“收藏家”
陈华昌的妻子郑女士告诉记者,看着丈夫常年外出“淘宝”,吃不好又睡不好,还面临着遭劫挨偷的危险,起初她是反对的,但看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便不再有怨言,后来,反而“全力支持老陈”。经过长期熏陶,郑女士如今也算半个“收藏家”了,她说自己最拿手的就是鉴别玉器、翡翠、银元等,说着她拿出从北京潘家园淘来的耳环和戒指,乐呵呵地说:“这个戒指是纯银的,后面印着‘足制’俩字。这个耳环的中间部分是银的,外面一圈是翡翠,听说秋瑾还戴过呢。”
郑女士说自己也收藏红色物品,尤其喜欢人物画像和老照片,她拿出一个报纸卷,从里面抽出一张画像,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开,记者看到,这是一张孙中山的画像,虽然画纸已泛黄,但是人物表情依然栩栩如生。郑女士说,纸质的收藏品要经常拿出去晒晒太阳,布质的还需要放置防潮药粉。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