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6-20 15:17
刘梓华烈士后代(右),捐赠烈士生前所用的皮大衣。
柯棣华为贺江勇母亲雪影题写的“抗战必胜”
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生前穿过的皮大衣、河北籍烈士谷岩秀使用过的马褡子和书写家信、柯棣华为学生题写的“抗战必胜”的毕业纪念册……昨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会议室的桌子,暂时成了一个小型的红色文物展示台。桌子上这些珍贵的文物是由刘梓华烈士、谷岩秀烈士和老红军贺云卿、老八路雪影的后代捐献的,他们希望父母留下的这些遗物不仅能见证曾经发生的历史,还可以得到妥善保存。
#p#副标题#e#烈士刘梓华之子齐银生
“父亲是当年飞夺泸定桥22位勇士之一”
如果您走进四川省安顺场泸定桥边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就可以看见那里庄严肃穆地竖立着22根方柱子,它们代表的便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不过它们上面绝大多数没有字,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而刘梓华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刘梓华的长子,昨日,63岁的齐银生(随继父改姓齐)特地从天津赶了过来,这次他捐赠的物品是父亲生前穿过的1件皮大衣、生前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及部分学习书籍。
“1980年泸定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落成时,家里已经把父亲的很多遗物都捐出去了。”齐银生说,父亲刘梓华是江西水江乡上洞村梓木人,1911年出生,1928年参加家乡农民赤卫队,1929年参加了红军,1933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
除了飞夺泸定桥战役外,刘梓华还曾经参加过突破乌江以及平型关等著名的战斗。先后九次负伤,曾五次荣立战功,三次死而复生,他的腹部、胸部、下颚都被敌人的子弹打成了重伤,是二等残废,但仍然坚持军队的工作,去世前所任职务为天津军分区副参谋长。“由于长期的劳累,战斗中负伤流血过多,父亲的身体一直虚弱,1951年4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40岁,之后被华北军区授予烈士称号。”齐银生说,父亲去世时,自己才3岁。“我把父亲的这些遗物捐出来,就是想让更多人记住曾经发生的历史。”说起这些,齐银生非常激动。
捐赠仪式结束后,齐银生来到了父亲刘梓华烈士的墓前,用手轻轻擦拭着墓碑,表达着对父亲深深的哀思。“爸爸,儿子来看你了。您知道吗?我刚才把您的皮大衣和书籍捐给这里,我相信您肯定会同意的。”说到这里,齐银生声音哽咽,眼角湿润了。
#p#副标题#e# 烈士谷岩秀之子谷卫平
“30封家书还原有血有肉感情细腻的父亲”
密密麻麻清秀的字迹,浸透着年轻的革命志士投身革命、思念妻儿的硬汉柔情。谷岩秀烈士的儿子谷卫平这次带来了父亲留下的部分家信,共30多封。翻看着父亲留下的30封家书,60岁的谷卫平泪流满面。尤其是读到写在几张已经变成深黄色、并标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华江部队平川部用笺”的信纸上的那封信时,谷卫平早已泣不成声。
“亲爱的荣珍同志:
你十月廿二日的信和照片我是十二月廿九日收到的,十二月二日的信我是一月四日收到的,七天收到两封信,特别是看合影,小娃娃英俊美观,你越来越年轻,我脸上自然有了微笑的乐光,同志,我有你这样的爱人,有可爱的小宝贝,谁能不让我欢乐呢?……我多想抱抱安临(谷岩秀的女儿——记者注),可是现在不能抱,是美帝国主义不允许抱……
我们一起等待革命的胜利……
此致
敬礼
你的岩秀
一月四日九点半”
谷卫平说,在这封信后父亲又来过一封短信,信里告诉母亲工作很忙。此后不久,即同年(1952年)3月13日他就牺牲了。类似的家书父亲留下了30封,这些信母亲王荣珍一直珍藏着没给他看过。
谷卫平说,“这些家书被藏了59年,一直到今年清明节,因身体原因母亲脑子有些糊涂了,继父才把这些压箱底的信找出来给我看。”
谷卫平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谷岩秀去抗美援朝战场时妻子刚刚怀孕。“母亲生下我,父亲从战场上给母亲来信取‘保卫和平’之意,给我起了名字……”说起从未谋面的父亲,谷卫平老人的伤痛和遗憾无以言表。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父亲牺牲后,被安放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对于一直居住在石家庄的谷卫平来说,其实父亲一直在自己身边。
“虽说每年我都会给父亲扫墓,可心中父亲的形象一直很模糊。直到今年清明节看到父亲留下的这30封家书,真的深深触动了我。”谷卫平说,“是父亲写给母亲的这些信件还原给自己一个有血有肉、感情细腻的父亲。”
除了捐献这些教育后代的家书外,谷卫平还将陪伴父亲南征北战的一个马褡子交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手中。
#p#副标题#e# 老八路雪影之女贺江勇
“柯棣华曾为我母亲写下‘抗战必胜’”
“这个本是母亲当年自己用线缝制的,那个时候她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昨日,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老八路军雪影的女儿贺江勇向记者展示了一个长12.5cm,宽9.5cm的毕业纪念册。这本毕业纪念册的用纸非常粗糙,首页是一幅画,画的上方写着:纪念 献给白校第三期毕业学员,底下有一行小字,冀中八分区敬赠,落款是一九四一.一。
记者得知,雪影老人是四川省铜梁县人(现为重庆市铜梁县),1921年出生,本名“王淑榕”。1937年,16岁的她借钱考入铜梁县护士学校,1938年,到中共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报名参军,经组织考验合格,并由周恩来同志批准,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晋察冀军区在河北省唐县召开了卫生工作会议,会后,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同志带领各分区卫生部长到白求恩学校校舍所在地唐县连庄村,参加该校举行的军医班一、二、三期毕业典礼,雪影也就成为了白求恩学校的首届毕业生。
这本小小的纪念册里,记满了雪影老人从白求恩学校(以下简称“白校”)毕业,即将奔赴晋察冀前线时,白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给她写的临别赠言,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她的老师、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用汉字题写的“抗战必胜”四个字。这是全中国人民和一切支持中国人民这场正义战争的国际友人的信念,这也是柯棣华大夫留在中国的唯一手书汉字。
这本毕业纪念册一直珍藏在雪影老人的身边,伴随她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敌后生活,伴随她冲破日军最残酷的“大扫荡”,伴随她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伴随她像她的老师柯棣华大夫一样全心全意为八路军伤病员服务。
“母亲是2002年3月病逝的,我们现在把老人生前最珍贵的东西捐献出来,也是遵照她的意愿。”贺江勇说,对于曾经经历过的那段岁月老人特别的珍惜。除了母亲的这个抗日纪念册外,贺江勇还将一个日本兽医箱捐了出来。“这个兽医箱是父亲贺云卿在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我的父亲是一名老红军,2004年7月病逝了。我现在生活在石家庄,自然期望能为这座城市红色文物的征集尽自己一份力量。”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