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05-29 17:50
松毛岭保卫中央苏区战地旧址群
1、朋口进攻战
1933年7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指示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以红3军团(缺第6师)和第19师组成东方军(随着战争的发展,红3军团第6师、红5军团第13师、红7军团第20师以及第21师一部陆续编入东方军序列)入闽作战。次日,东方军由江西广昌出发,5日到达福建省宁化以西地区,19日攻克宁化泉上。后奉命歼灭驻扎在连城的国民党第19路军第78师。此时,第78师师长区寿年率5个团驻守连城,其第467团驻莒溪、朋口。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决定,以福建军区红34师在朋口以北牵制连城守军,东方军主力首先进攻朋口、莒溪,以调动龙岩、连城守军出援,各个击破,尔后乘势夺取连城。29日,东方军主力到达朋口以西地区集结。30日早上,红19师在红3军团第5师的协同下向朋口发起攻击,迅速攻占了前沿阵地,国民党守军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顽抗。东方军遂调整部署组织夜袭,于31日上午攻克朋口,全歼守军1个营。此时,第78师第466团由连城增援进至朋口地区的贵仞山前,东方军即以红5师第13团依托有利地形就地阻击,以红4师第10团迅速迂回其侧后进行夹击,歼其大部。与此同时,东方军其他部队歼灭莒溪之敌1个营,乘胜占领莒溪。此次战斗,东方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大部又2个营,俘其73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0余支。
朋口战斗是红军为了保卫和巩固中央苏区,而在1933年春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在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之前,主动进行的一次进攻战。
2、温坊袭击战
1934年8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入到危急时刻,国民党第3师攻占连城后,主力移驻朋口,与第10、第26、第82师相互配合,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准备向长汀推进。月底,红军在对这里的敌人作了周密的侦察后,决定以洋坊、温坊为突破点,消灭这里的敌人。中央红军首先派独立24师在敌人前进方向的松毛岭、桥下、肖坊一线构筑工事,一面吸引敌人,一面捕捉战机。30日晚,红军进入松毛岭阵地。第二天(9月1日)凌晨,敌李玉堂第3师第8旅两个团,由洋坊至温坊之间集结出动,至正午时分,向松毛岭推进了十多里,随即构筑工事,此时敌人还未发觉红军早已在此严阵以待。9月1日晚上9时,在洋坊至温坊的电话线被红军侦察员切断之后,红军发动攻击。红军充分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经过五六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消灭大部分敌人,只有旅长许永相趁夜逃走,少数残敌固守洋背村附近的碉堡和温坊南面的八角楼。至2日早上,在红1军团的第5、6团的配合下,独立24师消灭了固守洋背村的残敌。敌指挥官李延年得知第3师第8旅被红军歼灭,即令第3师和第9师开进温坊,企图与红军决战。9月3日早晨,敌第3师和第9师由朋口集结三个团,其先头部队改为第九师的一个团,8时许由洋坊向温坊前进。红9军团的1师、2师与独立24师密切合作,很快歼灭了这个团。温坊战斗即告结束。
温坊战斗,我军全歼国民党东路军一个旅和一个团,共计4000多人,其中打死打伤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来,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胜仗,给东线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而揭开了松毛岭战斗的序幕。
3、松毛岭阻击战
温坊战斗失败后,蒋介石极为恼怒,把从温坊战斗逃回的旅长许永相枪决,师长李玉堂也由中将降为上校,又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加强东路军指挥力量,并重新调整进攻部署,第36师主攻松毛岭白叶洋岭主峰,第10师、第83师协同进攻。第3师损兵较大,改派筑碉堡修路。此外,蒋介石唯恐炮兵第5团难以摧毁红军的阵地工事,还从江西南昌派来几十架德制“黑寡妇”轰炸机、战斗机助战。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松毛岭保卫战遗址包括郭公寨前线指挥所、七岭高地、红军烈士墓等。
1934年9月1日和9月3日,在朱德指挥下,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独立第二十四师相配合,在松毛岭下的连城县温坊(即朋口镇文坊村)给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部的李延年纵队以重创,歼敌四千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使红军得到第五次反“围剿”苦战一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补充,也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惨败后的国民党军队,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加强东路军指挥力量,并重新调整进攻部署,第三十六师主攻白叶洋岭主峰,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进攻。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时,松毛岭战斗开始。此时,“黑寡妇”飞机轮番轰炸,担任主攻的敌东路军第三十六师在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协同下,配备飞机、大炮向松毛岭猛烈进攻。在红一军团奉命撤离松毛岭的情况下,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数以万计的地方武装部队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鏖战整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巍然屹立。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国民党军队向白叶洋岭发起一次又一次轮番进攻。白叶洋岭上,硝烟滚滚,喊杀之声一次次响彻云霄,敌人一批批拥上来,红军战士用刺刀和石块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下去。
9月27日下午2点多钟,红军主阵地工事大多数被敌人摧毁,坚守阵地的红军指战员伤亡严重。在白叶洋岭主阵地失守后,坚守在松毛岭其他阵地的红军仍然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1934年9月29日,敌军集结了第九师、第三十六师向松毛岭其他阵地再次发动猛烈进攻。敌人依次用炮火和飞机轰炸红军阵地,掩护攻击部队向山顶攀登。29日傍晚,敌人占领了大园山、大洋山等多处高地,松毛岭全线红军撤退到长汀县钟屋村。
1934年9月30日上午,红9军团在长汀南山钟屋村“观寿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开了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和地方群众等参加的万人誓师大会。当天下午3时,红9军团兵分两路,开往江西瑞金红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红9军团的第7、8团两个团,因29日下午位于朋口与宣和交界的唐古垴高地(郭公寨背后)陷落,形势严峻,奉命重新投入战斗,夺回了高地,故推迟了一天直接从松毛岭东面出发参加长征。
温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总称松毛岭战役,其前后历时近三个月。国共双方参与兵力十多万人。
项南同志纪念馆简介
项南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的家乡——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背卧群山,俯瞰全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项南纪念馆主体建筑工程于 2008年8月动工,主体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北京四合院样式,分项南与其父亲项与年生平展厅、廉政展厅、多媒体放映室、书院等,该工程于2010年5月1日完工并试开馆对外开放。自对外开放以来,接待各级领导和参观群众达 7万多人次。
项南(1918—1997),原名项德崇,福建省连城县人。1918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为抗日救国,几经辗转,于1941年春,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1941年9月18日,出任建阳县政府首任财经科科长,为创建抗日新政权,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1942年2月,先后任阜东县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盐阜五分区、十一分区财经处处长。1949年2月,赴皖中开辟新区。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安徽省青年团书记、华东局青年团书记、团中央书记、中共福建省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党的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7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