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古玩收藏者的感言,虽然入木三分,但较比于军品收藏者,却是难尽其意。说起红色军品收藏,很多藏友可算是我的老师了。但按时间推算,我收藏军品的年头比工龄要长得多。
我是在两代军人之后,成长在普通农民家庭。这是十年文革给我们家庭造成的后果。我对自己的身世用“丰富”的心态来对待。
孩提时代,家里总能翻出一些别人家没有的东西,时常成为同伴们的焦点。大人告诉我,这是解放用地的东西。可能就从那时起,我对红色军品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记得有一次,养父的战友下乡住在我家,他是公安干警,腰上佩着让孩童们勾魂的手枪,枪把子上那条红布,把大家的眼珠子都盯得要掉出来。叔叔在我们心里,是电影《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现实版偶像人物。叔叔知道我很垂涎他的装备,对我早有防备。他休息的时候总是把弹夹卸掉,藏在我找不到的地方。有一天中午,叔叔可能累了,破天荒地在我家午休。我一看高兴极了,等他的酣睡声越来越重,我收缴了他的大盖帽,上衣、武装带,飞也似的跑到屋外,别上他给我做的木手枪,把自己武装起来,到村上跟同伴们显摆起来。在同伴们的怂恿下,我返回家中,再次成功的缴获了叔叔的“真枪”。可还没等我在同伴面前“亮剑”的时候,叔叔犹如使了土遁术般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夺走了我手中的枪,把我夹在腋下遣送回家。父母一顿教训自然是在劫难逃的。
想要而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是我收藏红色军品有了萌芽状态。
直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老军人在校长的陪同下来找我。这位老人当天对我说的话,我写信回家进行了核实。他是我的伯父(家父和我一样,也是寄养的),家里人一直没告诉我的身世,原因是在动乱年代,在我生父去世的时候,就是这位伯父,要把我从母亲身边带走。因此我母亲对老洪家十分排斥,决然回到了娘家,带着我四姐弟改嫁。
伯父没有子女,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抚养我这唯一的侄子。受母亲的影响,我对伯父的态度也是非常冷淡。不肯接受与他一起到大城市过“幸福生活”的条件。直到伯父病危,他一位心直口快的战友告诉我当年的实情,并痛斥我不孝之后,我才开始觉得自己不该。其实伯父早就把一些他认为值得我珍藏的东西交待给他这位战友了。伯父去世后,我悔之不及,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显赫的位置摆放着伯父留下的遗物――军品。
伯父的55校官礼服(勋章是借用朋友父亲的)
失去而不能重捡总是最遗憾的,这是我收藏红色军品有了意识形态。
我是70后出生的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参加工作的时候,正是网络开始流行的时候。以我对军人、军品的情感,经朋友介绍,当起了“中国军政在线网”开国将领和正要人物影像图片版的管理员。这段时间,学习了很多中国军政方面的知识。对军政方面的人物,尤其是开国以后的将领可以说到了“提名知人”的程度。也就在这期间,网站的一位同事带我走进“龙骑兵”、“铁血”等军品研赏和交易网站。
能找到共同爱好的群体进行交流,这使我收藏军品站到了起跑线上。
在铁血注册时间要早几天,感觉知识性的东西很多,但交易区更多的是外国的或者是现代的户外军品或民品,不是我喜欢的版块。走进龙骑兵,那些参加模拟二战活动的照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交易区里,我发现很多人在玩55式的军品。因为我之前任“军政社区”照片版的管理员,对将官的军品自然情有独钟。看看价格不贵,也买了一些。但这一发就不可收拾,收齐了陆军的,又想收集海军的、空军的、武警的;有了服装又要配齐肩章、帽子、鞋子、臂章……
军友手中的资源慢慢的满足不了我的“野心”。于是我凭空生一计……
2010年5.1节三天,在家里晾了我收藏的部分军品
“军政在线”需要管理员有社交实力和行动,我想结合每年走访老军人的机会,去老军人家里“淘宝”。当然,我所走访的老军人大部分是我爷爷、伯父和父亲的战友。那几年,可以说全国各地,自驾、火车、飞机各种交通工具多管齐下。带去的是土特产,带回来的是军品。就象蚂蚁搬家一样,书房的书柜满了,就堆在床底下,特制的长柜也装不下了,就往墙上打主意,有些东西干脆就寄放在老岳父家中(岳父也是老兵)。
有一次,在我伯父战友(就是前文提到骂我不孝的那位)家里,我提出要讨几样东西纪念。那老爷子没理解我的意思,叫他儿子拿来几块玉。我笑了笑,俯到老爷子耳边神秘的说:“我想要您老部队里用过的东西”。老爷子不高兴了:“以前你伯父的东西你不是不想要么,我那些破东西你拿去干麻?”我拿出笔记本电脑,让老爷子看了我家里的军品,他乐开怀了。连忙叫公务员把他挂在高阁的几个大箱子搬来。我象一个贪心的孩子一样,一件一件往外拿,时不时的看老爷子的眼色,他总是默许的点着头。正要打其中一个箱子的时候,我刚伸手,老爷子起身阻止。他拿来了原先想给我的几块玉,说:“这几块玉值钱,可以给老婆孩子,他们都会高兴,这个箱子里装的是破东西,不值钱,二选一你选什么?”尽管当时还不知道箱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回答:“要箱子”。老爷子十分开心的对公务员说:“把这几箱东西装好,给小洪寄家里去。”回到家里,我打开那几个箱子,里边有礼服、勋章。我看了证书,其中一套是我伯父的。不久,这位老爷子就去世了。在办丧事期间,我亲眼看着家人把老爷子生前用过的东西焚烧了。这时我才明白老爷子的良苦用心。我心里暗自庆幸,该拿的我都拿到了,那些没用的就烧吧。后面几年里,与我家关系好的几位老爷子都相继去世了,于是我也不那么疯狂的到处跑了。
#p#副标题#e#
有一个友好互动的群体,是将收藏进行下去的动力之一。
龙骑兵上,认识了很多朋友,特别是收藏55式的。当时,在55校官领章的收藏里,我可以算是小有名气。因为我动用了几位老爷子的关系(他们家里有用当年军工厂富余的领章缝制的毛毯),所以收集起来并不费劲,还时常为军友们提供一些富余的藏品。龙骑兵网关停后,我的收藏也随着消停下来。直到2008年藏友们新开辟了“湘泉雅集”前,我基本是独自品味家里的收藏品,很少跟以前的藏友联系。期间去过几趟北京,逛潘家园和报国寺,但都没有和藏友们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当地电视台接到报料,几次想来拍我家的军品,都被我拒绝了。因为在我收藏军品的过程中,很多人想不通,我花那么多心思收藏一些已故之人的东西有什么用?道不同不相与谋,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收藏军品的人对军品收藏过程的那种快乐和享受。
上网是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龙骑兵关了,其他军品网站也不成气候。我始终在寻找一个平台,一个收藏军品,有共同爱好者聚集的平台。09年的10月初,一位收藏军事书刊的老朋友在QQ里给我发来http://www.quancang.com的链接,我打开看了一会,没太在意,也没有注册,以为跟平时看到的那些不成气候的网站一样,这个叫“湘泉雅集”的网站也不过如此。但接连几天在百度上查找军品方面的资料时,“湘泉雅集”的字眼始终是主角。于是,我开始关注湘泉,注册了新的ID。
言归正传。
也许有些朋友想问:“老洪你写这些干什么?炫耀吗?”
绝对不是,我说过,很多红色藏友都是我老师级的人物,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炫耀的。我更想表述的是来到“湘泉”之后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发生在几位军友身上的故事给我带来的一些启示。
许多不了解我的红色藏友问我收藏什么的时候,我回答的是:“55-87将官”。人家就有疑问了,你一个穷乡僻壤边区的上班族,说收藏点87将官有人信,收藏55将官的,怕是信口开河吧?
这种疑问并不是没有依据的。55将官的物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有一些是用钱所不能交换到的。我所谓的收藏,也只不过是前辈们留下来的,还有前几年用土特产“换来”的一些物品。在55式为主题的收藏品中,我并没有花多少钱。
军品收藏,就是在收藏历史、收藏军需艺术中享受快乐
我收藏的部分55式军需符号
本人在湘泉的“军服研赏区”转载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戳》、《中国人民革命军军服史鉴》两篇史料。通过学习,懂得了更多的历史性和专业性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军品的了解,浓厚了对军品爱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变革是一部历史。在欣赏那些做工精湛的军衔符号时,其美感绝不亚于艺术作品。试想,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力空竭。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勋章之王”(八一、独立、解放勋章)、“元帅、将校礼服”横空出世,各兵种符号、肩章、帽徽的制作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多么来之不易。有人曾说:“新中国诞生之初,唯原子弹可与世界抗衡,唯军需品可与全球媲美。”军品收藏也讲“门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仿品充不了军品”、“民品≠军品”......
或许这就是军品的魅力所在,自然也就是收藏军品的乐趣所在。
#p#副标题#e#
红色军品收藏,不代表物质财富拥有,而是精神愉悦的代言。
军品收藏在收藏界是一个冷门,走出“龙骑兵”、“走出湘泉”,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熙冷。原因之一是在中国收藏军品的人数少之又少,就龙骑兵关停前的鼎盛时期,注册会员也仅是2万多(其中还不少是一人多个ID),即便加上社会上那些不会上网的,数字也不会太大;原因之二是军品收藏不象瓷器书画古玩收藏,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没有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完全处于民间状态,交流十分不便;原因之三是军品是一种佩戴使用品,磨损、销毁量不计其数,55式的军品历经半个多世纪,完美品少之又少,来源十分有限;原因之四是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不支持收藏军品,就本人所在的地区而言,,衣物都随人去世时进行焚烧处理,收藏已故人的衣物是犯大忌的。
收藏军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被看作“怪人”。在常人看来那些军品是一文不值的,甚至白送都不一定会要的。尽管军友们十分羡慕界内某某某收藏了多少美品,但就整个社会形势而言,这些并不代表财富。有一个军友就跟我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收藏军品要量力而行,不能影响家庭开支。当你生病了,没钱交医疗费,你拿着几副肩章去抵押,只会被人驱赶;当你要买房买车,拿几套礼服去跟人家交换,只能受到白眼;甚至于当你老死的时候,儿孙们可能把你一辈子积攒起来的军品付之一炬。
由于被湘泉雅聘请为军品收藏片管理员,这几年藏友发给我的照片及我到每一个城市都要走访藏友,真是大开眼界了。从红军开始,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49式、55式、65式和87式的各种服饰装备;勋章、奖章和纪念章;布标、帽徽和肩章无所不有。
军品收藏,虽然付出了财、力、神的代价,但得到的是极其丰富的精神享受。纵观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色军品被拒之于厅堂之外或随人走焚烧,一件件的减少。从这点上看,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是做得对的,红色军品收藏者们在保护着中国人民革命军的文物!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