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12-19 14:53
杨勇,原名杨世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湖南浏阳县人。是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另二人是杨成武、杨得志)。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直接指挥下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一道英勇顽强地抗击侵略者。仅仅5次战役,就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一步一步地赶回了三八线以南。此后,战争格局大变,中朝部队转入了阵地战,在横贯朝鲜250公里的战线上构筑了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进行多次胜利反击,使敌人遭到了更为惨重的损失,迫使他们摇着白旗前来谈判。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
从1951年7月开始,朝鲜战争就形成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复杂的斗争局面。1953年春,敌人无理中断谈判,美帝国主义妄想破坏停战谈判,扩大侵朝战争;李承晚叫嚣‘北进’、‘统一’,极为疯狂。这种严峻的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引起彭德怀司令员和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53年4月18日,毛主席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一项新的任命: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
1953年4月,杨勇将军到朝鲜战场时,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剩下的就是重新划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停战协定的细则了。和平即将到来,杨勇自己也以为“白来一趟了,没有能和美国佬过过招!”没想到节外生枝,李承晚狂言:反对任何妥协,要单独打下去。
于是,进行了两年的板门店谈判停战协定难以签字了,此举激怒了中朝两军。杨勇觉得是美军在背后撑腰,劲头上来了:主打李韩军,捎带着给美军一点颜色。敌人态度强硬,是因为我们没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斗志。杨勇决心打大仗,上3个军,后来在杨得志的支持下,增加到5个军。一开始,好多人都不理解,有些人干脆反对。就连以大胆著称的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都说:根据解放战争的经验,歼敌一万,自损三千,我们一定要慎重。这时,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他赞成杨勇的看法。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建议给李韩军以严重打击,再歼敌1.5万人。第二天,毛泽东回电同意,表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做决定,再歼灭李韩军万余人极为必要。反击战前,志愿军总部考虑到其他兵团暂时没有更大的任务,便指定一些将领到第二十兵团参观助战,其中有许世友、杜义德、李天佑等著名战将。
6月21日,志愿军总部向20兵团下达了作战任务。并调配60军、54军和21军隶属该兵团序列加上原来所辖的67军和68军,20兵团实际掌握了5个军即15个师的兵力,同时配属了炮兵7个团另14营,工兵6个营。装甲兵第一指挥所主任赵杰还调派来20辆坦克。这样一来,金城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为1:3,火力对比为1:1.7,志愿军的兵力兵器占有优势。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志愿军火炮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8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德战场的标准。
7月13日,漫长的白天终于熬过去了,夜幕已经降临。杨勇对桌上摆着的烙饼和红烧肉罐头无动于衷,只是一个劲地抽烟。他的心像被来自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的无数条线牵扯着。最使他牵挂的是从昨天夜里就隐蔽在距敌只有500米的60多门炮和埋伏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突击部队3000多名指战员,在20多个小时里,他们伏卧在荆棘丛中或泥水中,忍受着风吹、日晒、饥渴、疲困和蚊叮虫咬的煎熬。现在是潜伏部队最疲劳、最焦急的时候,任何一点松懈和疏忽而产生的哪怕是轻微的声响,或是在暮色中和照明弹下瞬间闪动所留下的身影,都会暴露目标,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牺牲。
洞外,浓云密布,大雨欲来。21时正,杨勇一声令下,千门大炮瞬间齐鸣,一串接一串的炮弹映红了夜空。特别是火箭炮,如同闪电落向敌人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炮火刚刚延伸,20兵团三个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和9兵团第24军的有力配合下,向李伪军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展开了突然而猛烈的突击。机关枪、冲锋枪、手榴弹和炸药包爆炸声连成一片,像敲击战鼓似地在山谷里震荡。接着,一颗又一颗信号弹、照明弹腾空而起,夜空里闪现了一幅幅异常壮观的画面。
不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捷报一个接一个:“460.3高地前沿被我突破!”“728高地被我占领!”“占领522.1高地的部队正向敌人纵深发展!”异常激烈的战斗在进行着。以68军(欠202师)和54军的130师组成的西路突击集团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右翼203师,歼灭352.1高地李伪军一个营后,师长杨栋梁指挥本师主力向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609团一个加强营,其先头班化装成伪军,由排长杨育才带领,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急速向纵深挺进。14日2时许,这支仅由13人组成的小队,巧妙地骗取敌人口令,顺利地闯到了二青洞附近,也就是伪首都师白虎团团部所在地。该团的团部设在一个山沟里,四周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其中有一间特别大,像是会议室,屋里悬着几个光线极强的大灯泡。借着灯光,杨育才隐约看见十几个军官模样的敌人正在商量什么,旁边的报务员正嘀嘀嗒嗒地发报,他断定这就是李承晚亲自嘉冕的“白虎团”团部。杨育才猛一挥手,一个巨大的霹雳从伪团部里传出。雪亮的电灯,忽闪一下,随着那震耳欲聋的响声熄灭了。又是一排手榴弹甩过去,屋里顿时烟雾弥漫,嚎叫声混成一片。几支冲锋枪一阵扫射之后,再也不见“虎”影,听不见嚎叫声。仅仅几分钟的时间,除举手投降侥幸活命的两人外,其余的敌人包括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全部送命。志愿军战士包月禄冲进屋里,从墙角那个长方形铁架上,扯下白虎团的“虎头团旗”。杨育才对着虎头旗轻蔑地冷笑两声,对包月禄说:“裹着吧,回去给杨司令和志愿军首长看看。”后来,白虎团旗真的给杨勇送来了。杨勇下令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他“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这时,美国、李承晚一致同意停战。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最后一战,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给了敌军以致命的一击,拉平了金城东南14公里至西南16公里的一条弧线。美国人因此认识了杨勇,说他打仗很“鬼”。南朝鲜军队更认识了杨勇,他们把金城这一仗比作二战的柏林战役。
据战后统计,金城反击战役,我20兵团共计歼敌52880人,其中俘敌2836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5倍。击毁敌机85架、缴获1架。缴获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及其他战利品。
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对敌坚固阵地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它创造了“打谈结合”、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服务、有力配合停战谈判的成功战例,并且丰富了夜间进攻战的经验,检验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这是军委、总部正确的指导方针及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硕果,在战役指挥上——选择主攻方向,争取战役突然性,确定对敌阵地突破与纵深作战,组织步坦炮密切协同等方面,则充分显示了杨勇司令员等的卓越才华。
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对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同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于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次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