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与毛泽东(资料图)
7月3日,86岁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9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进行“家庭式、庄园式相会”,并涉及“很重要”的谈话内容。两位政治老人都称赞了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几个月来的表现。
这是基辛格近半年来第四次和中国顶级政治人物见面,之前分别是3月25日和总理李克强会面、4月24日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6月28日第二次和李克强会面。如此高频率地和新旧领导人互动,即使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序列中也显得罕见。
基辛格在中美高层间的活动能力有目共睹,这源于他1971年7月的那次著名秘密飞行。“波罗行动”是中美建交前站行动的代号,48岁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假装肚子疼瞒过媒体,带着七厘米厚的文件夹从中美共同的友邦巴基斯坦飞往北京。他见到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
因为保密需要及各自的日程安排,留给这位22年来第一个踏上中国领土的美国高级官员的总时间只有48个小时。除去睡觉、礼节性参观等安排外,双方真正讨论的时间不到24个小时。久违的对手各自表明了立场,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世界宣布尼克松将于下一年访华这一重磅消息了。
美国方面,密访之后,1972年2月尼克松公开访华并和毛泽东见面。两个尚未建交的大国能否留下纸面的成果,给基辛格很大的压力。实际上,两国领袖历史性的一个小时零五分钟的会谈中务虚的成分比较多,具体文件起草的任务分别落在了乔冠华和基辛格身上。
当时,身为总统班底,基辛格与中方达成的公报草稿被美国国务院的专家驳回,眼看就要结束访问的尼克松深夜在杭州刘庄宾馆给基辛格施加重压,他不得不再与中方协调。最终在毛、周二人的授意下,《上海公报》终于定形。
自此,基辛格开始了与中国高层的良性互动。1972到1975年短短三年间,他和毛泽东有过五次碰面,在毛的晚年,对于一个西方外交人员来说,这样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极致。
1977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基辛格离开服务八年的白宫,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中美关系重要参与者继续发挥作用。基辛格本人也从未吝惜对历任中国领导人的赞美之词。
他称邓小平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和邓小平见面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基辛格先是以听众的视角见到这个小个子领导人的,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的发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两人得以正式会面。基辛格也曾向媒体透露他和邓小平私交的细节:“我们吃火锅的地 方是一个单间,但餐馆本身却是普通餐馆,不是国宾馆。中国领导人带外国客人去普通餐馆吃饭并不多见。显然,邓小平没有把我当客人,而是当成他的老朋友。”
在基辛格的笔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对这位眼神忧郁、曾几度大起大落却矢志不移、顾全大局,并在日后逐步振兴中国的强悍的小个子产生了无比敬意。”
1987年,基辛格成为美中协会创会主席之一,以此身份,基辛格多次往返大洋两岸,为江泽民、克林顿互访及中国入世鼓与呼。在他眼里,邓小平的继任者江泽民“温文尔雅、精力充沛。但当认为涉及国家重要利益时,他也像其伟大的前辈一样意志坚定。”
新世纪之后,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崛起和威胁成为西方讨论的主要话题。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百大影响人物第六名,为胡锦涛写介绍词的就是基辛格。在文中他特别提到胡锦涛的“和谐”理论,并指出胡的领导风格严谨有礼,不说没有必要的空话。
据媒体报道,最迟在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前,基辛格就和习近平建立了联系。去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基辛格和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一起为其接风;中共十八大后,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基辛格也认为新一届领导人有能力挑战腐败问题。
密访中国四十年后,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基辛格说:“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摘自《南都周刊》)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