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10-24 15:39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为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是河西走廊东西通道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7年1月1日,红5军攻占高台。
红5军原为1931年宁都起义部队,起义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红5军团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屡建战功,参加东征军进军福建时曾进驻龙岩,参加了漳州战役。长征路上,红5军团担任后卫。由闽西子弟组建并英勇善战的红34师,长征前编入红五军团。湘江战役时,红34师为全军后卫,为掩护中央纵队和全军渡过湘江,全师5000多闽西子弟壮烈牺牲。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编入左路军,后与红四方面军的33军(辖2个团)合编,改称红5军。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宁会师前的华家岭战斗,英勇阻击胡宗南部主力进攻,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但部队减员2000多人、损毁枪支1600多支。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名义是一个军,辖2个师,实际只有4个团,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
红5军攻占高台后,马家军集结数万之众,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我9军、30军,切断红5军与外界联系,集中2万多人把高台团团包围。当时高台守军仅红5军39团、45团、骑兵团(辖三个连)、特务团(辖三个连)、妇女团3营共约3000人。闽西子弟张力雄任政委的45团,防守东北角、东门等地段。
张力雄,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13年生,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中央苏区时曾任红34师100团政委,长征时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委,红五军团与33军合编后任红5军45团政委。
红45团进入高台城后,张力雄即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部队开展群众工作,组织部队进行守城防务部署。部队进城后不进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视老百姓为兄弟姐妹,执行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官兵平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1937年1月5日,敌军趁红5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开始向高台进攻。1月12日,敌猛烈围攻高台。战斗异常惨烈,红45团防区的东关外小庙碉堡,可以控制全城,又距城墙较近,是守城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张力雄和团长叶崇本部署重兵据守在此,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四五个昼夜轮番猛攻,伤亡难以计数。后来敌人恼羞成怒,集中炮火猛轰,防守在那里的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红5军随西路军西渡黄河以来,长途征战,战事不断,人困马乏,特别是弹药奇缺。红45团每挺重机枪只有200发、轻机枪只有100发、步枪只有11发子弹,平均三个战士只有2颗手榴弹。红军指战员尽量节省弹药,等敌人到近距离时才开火。张力雄等团领导,始终和战士们一起战斗在火线最前沿。随着战局的变化,张力雄和叶团长及时调整部队防务,组织机关后勤人员配合作战。敌人攻城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火力一次比一次猛,红军的弹药越来越少,只好尽量用大刀长矛来杀伤敌人。无论敌人怎样来势凶狠,红45团指战员始终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硬是守住城墙。1月20日拂晓,马家军组织自攻城以来最为猛烈的进攻,红军指战员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红45团阵地岿然不动。突然一块弹片击中张力雄的左腿,叶团长令警卫员和卫生员将张力雄扶下城墙,到卫生所包扎。这时,城西地区枪声骤然大作,人喊马叫。张力雄意识到情况紧急,当即叫警卫员去看个究竟,可警卫员一去不返,而西面传来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张力雄顿感不妙,忍着伤口剧痛,冲出卫生所,一瘸一拐地向东北城墙走去。当张力雄穿过一条小巷时,一位老乡神色紧张地对他说:“红军同志,敌人进城了,你腿上有伤,快!快到我家躲一下吧!”说着,不容分说,架着张力雄就跑,然后把张力雄藏在一处阴暗潮湿低矮狭小的夹墙内,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第四天,这位老乡把张力雄藏在送粪的马车里,偷偷地送出城外。
张力雄出城后,在白雪皑皑、荒无人烟的旷野上,辗转五个昼夜。后来,在一个独立小草房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老人和他的儿子一起生活,在这位老人的帮助和引路下,在倪家营子找到红西路军总部。
张力雄通过打听得知,当日高台战斗,红39团阵地被敌突破,正当敌我双方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进城时收编的民团中有人叛变,打开城门,引敌入城,红军将士与敌人在城内展开数小时的激烈巷战,大街小巷洒满红军将士的鲜血,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是役,除少数同志脱险外,自军长、政治部主任以下近3000人英勇牺牲。高台战斗,是红军战史上一场异常惨烈、十分悲壮的恶战,红5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永载史册!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接见张力雄时,心情十分沉重而又坚定地说:“你回来了就好,高台战役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失败!”
张力雄回延安后参加“抗大”学习,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