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7-29 11:0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为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山东八路军主力一部共6万余人,紧急进军东北。
1945年10月下旬,沙克、黄永胜、文年生带4个团共4700余人到达锦州,报经东北局批准,与冀热辽军区在辽西的新部队整编为热辽纵队。山东军区教导第一旅1个团,和冀热辽军区特务一团、冀中的三十一团,合编为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以丁盛为旅长,韦祖珍为政委,孔端云为副旅长。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共东北局会议提出的任务,在热辽纵队首长的统一部署下,丁盛、韦祖珍、孔瑞云率二十七旅坚决镇压敌伪、汉奸、特务、国民党地下军,消灭政治土匪;摧毁伪政权,建立民主政府;收缴敌伪武器、物资、器材,藉以装备自身;放手发展武装,吸收矿工、工厂工人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学生以及经教育的被俘人员和关内被抓到东北的劳工,迅猛壮大武装。
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共7万余人,从1945年10月25日起,猛攻山海关。因兵力悬殊,山海关于同年11月16日失守。此后,二十七旅和兄弟部队节节阻敌,拖延国民党军进占东北各战略要地的时间,并接运大批干部和接应中共武装进入东北。
1945年12月中旬,按中央和东北局通知,热辽纵队返回热河,参加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声称停战协定不包括东北在内,形成关内小打东北大打的局面。
国民党军大举涌进东北,攻占锦州、沈阳等地。为遏制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冀察热辽军区各部奋勇作战。当时,由于东北刚从在日伪的长期统治之下解放过来,群众对共产党还缺乏认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加之进攻东北的国民党军,是长期留在战略后方、美械装备齐全、兵员足额的精锐之师,东北民主联军作战处于不利态势。丁盛、韦祖珍、孔瑞云克服重重困难,指挥二十七旅打击敌人。
1949年3月,孔瑞云调任冀热辽军区十八旅副旅长兼辽西支队司令员,后改任十八旅第一团团长。
1946年5月19日,国民党军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攻占四平,随后夺占西起农安、东至吉林、沿松花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同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集中30万部队进攻中原解放军6万余人,全面内战爆发。此时,东北却出现了长达4个月的休战,原因是: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为了巩固已占地区,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分散进行守备,无力继续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只得休战,企图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发动新的进攻;而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之战中伤亡8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关内调赴东北的骨干),伤了元气,一些指战员存在不少思想问题需要解决,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与土地问题的解决尚处在开始阶段,农村根据地有待巩固。
东北民主联军利用休战时机,开展剿匪斗争。孔瑞云奉上级之令,率部剿匪,以追剿、堵剿、驻剿相结合的形式,对土匪穷追猛打,并予以政治瓦解,坚决镇压了一批匪首、惯匪、特务、宪警以及通匪、窝匪的反动地主,为冀热辽根据地的巩固作出积极贡献。
1947年8月1日,冀察热辽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九纵队。八纵下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共3.5万余人。二十四师由第十八旅改编而成,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下辖第七十、七十一、七十二团,孔瑞云任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团长(以下参见本书《黄鸽显将军》)。
1947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秋季攻势。孔瑞云所在的八纵在秋季攻势中四战四捷。 9月6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陈诚为保住北宁线,派兵分别从锦州,绥中两路,向解放区热东、辽西根据地窜扰。次日,进犯热东、辽西之国民军暂五十师2个团,由绥中进至梨树沟门,九十三军暂二十二师(欠第三团)亦由锦州出发进至新台边门。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歼灭进至梨树沟门之敌。奉东总命令,八纵于9月13日黄昏出击,次日5时战斗打响,经10小时激战,歼灭国民党军1000余人,首战告捷。
9月15日中午,八纵进抵新台边门,与暂二十二师交火,并于当日中午将仓皇逃窜之暂二十二师包围于杨杖子、毛祁屯一线。次日14时,八纵发起总攻,于黄昏结束战斗,毙伤暂二十二师1000余人,俘少将副师长苏景泰、少将参谋长宁坚以下2560人。陈诚不甘失败,于9月17日急调四十九军向江家屯——杨仗子进犯。数日之间,八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痛快淋漓地歼灭国民党军22000余人(仅军长王铁汉率200余名残兵逃脱),获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
9月28日至10月19日,八纵先后四次破击绥中至新城、锦西至营盘、锦州至义县、义县至金岭寺等段铁路,切断了国民党军重要运输线北宁路。美蒋惊呼“事态在严重发展中”。
孔瑞云率部参加了秋季攻势作战。因指挥有方,孔瑞云于1947年11月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秋季攻势结束后,八纵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又投入了冬季攻势作战,在历时3个月的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5610名。期间,孔瑞云率部冒着严寒,踏着厚厚的积雪,日夜疾进,奔袭新立屯国民党守军,后又率部掩护兄弟部队攻打四平,阻击国民党军增援部队。
冬季攻势结束后,八纵进至四平以西的八面城地区,转入大规模的整训。孔瑞云协助丁盛、韦祖珍在二十四师干部中进行“五整一查”(整思想、整作风、整关系、整纪律、整编制、查阶级),在战士中进行土改教育和开展民主运动。在政治整军的基础上,二十四师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军事大练兵。通过政治整军和军事练兵,二十四师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辽沈决战,挺进平津,衡宝战役,解放广西,孔瑞云万里征战,建功后勤
为使后勤工作能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要求,1948年3月10日至4月1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在哈尔滨召开有各纵队后勤部长、卫生部长参加的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后勤工作,结合东北解放区财经情况和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和解决了统一思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开支等问题,强调指出:建立统一的正规的后勤工作,提高后勤工作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有物质基础上保证前线最好的物质需要,保证部队健康,保证伤病员的救护、医疗和归队,密切支援和配合各军作战,争取东北战争的全部胜利。
为了加强人纵的后勤工作,上级调孔瑞云担任八纵后勤部政治委员。
1948年8月,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将原后勤总司令部撤销,分别组成前方、后方后勤部。前方后勤部为野战军后勤部,后方后勤部为军区后勤部。野战军后勤部下设政治、卫生、供给、军械4个部,野战军下辖各个纵队的后勤部亦下设相对应的机构。
经过战略进攻的锻炼和大量二线兵团的补充,至1948年夏,东北野战军主力已发展到12个野战纵队及若干独立师和特种兵部队共70余万人,另有地方武装33万人,士气高涨;东、西、南、北满解放区连成一片,拥有辽阔巩固的后方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泉。而东北国民党军总兵力只有55万人,分别被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的地区,士气低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占有压倒性优势,辽沈决战条件成熟。
9月12日,八纵奉命从八面城地区出发,南下出击北宁线,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孔瑞云等八纵后勤战线人员,此前为人纵筹集了作战所需的粮草、弹药等物资精心布置野战医院准备好伤员的接收和治疗,组织好各种类型的运输队、担架队。
因后勤保障到位,八纵数万人马进军神速,经三江口西渡辽河,越过金宝屯以南人烟稀少的草原沙漠地带,再经康平、彰武、新立屯等地,9天行程900多里,于9月21日凌晨,进抵北宁线中段的北镇地带。紧接着,八纵包围并歼灭了葛王牌、大薛屯守敌,截断锦州与义县之间的交通要道,还在九纵配合下完全扫清了锦州北面的外围阵地。八纵直逼锦州城垣,攻克锦州东面的屏障大、小紫金山,随后连续攻占北大营、八家子、被服厂、东大梁,为发起总攻扫清了障碍。
10月14日,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八纵把助攻任务当主攻任务来完成,突破瓦西社,勇猛穷插,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经31小时激战,东北野战军全歼锦州守敌12万余人。
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期间,孔瑞云等全力做好八纵的后勤工作,保障了八纵的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八纵打到哪里,孔瑞云等组织的后勤大军(含支前民工)就跟到哪里,汽车、马车、牛车、骆驼队、驴驮子日夜不停地活跃在通往八纵前线的路上,川流不息,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弹药、燃料、被服、救护药品等送到八纵前线,并及时将八纵伤员输送到后方医院。
锦州战役结束的当天,八纵广大将士克服连续激战所带来的疲劳,立即回师东进,当晚赶到沟帮子,堵截国民党军之精锐廖耀湘兵团。八纵急需500副随军担架,一时又抽调不及,孔瑞云就派人和沟帮子区政府联系,区政府连夜动员,一夜之间就为八纵筹集到500副担架,随后又筹集了军鞋、肥猪、大米、白面、鸡鸭、花生、蔬菜、粉条、柴禾等大量慰劳品送往八纵,另外还干方百计协助八纵后勤部筹集修筑工事用的器材。
在辽西会战中,八纵为东野歼灭新六军二十二师立下新功。新六军是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而二十二师更是“王牌的王牌”,被国民党方面树为“东北旗杆”。八纵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砍倒“东北旗杆”,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后勤保障工作出色。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10个纵队和特种兵全部,共80余万人,分别由锦州,沈阳、营口地区向关内冀东地区开进。其中,孔瑞云所在的八纵克服连续作战未能很好休整的困难,边行军边换冬装,涉过辽河、大凌河,经过盘山、石山站、锦州、新台门、梨树沟门、乾沟,由冷口跨越长城人关,昼夜兼程地穿越建昌营、迁安、丰润、玉田等地区,于12月16日神速地进至平津前线的宝场地区,成为最先到达天津外围的纵队。根据此次进关作战战线长、运输路程远、时间紧、供应需求量大等特点,孔瑞云领导八纵后勤部人员干方百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八纵攻克杨村,继克津西重镇杨柳青,沿途横扫津郊之国民党军,进占白塘口、双港一线,堵死天津守敌逃往大沽口的退路。
八纵是总攻天津的主力之一。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八纵仅用3分钟就突破民权门,然后分4路向纵深猛冲猛插,锐不可挡。翌日拂晓,八纵圆满完成了在金汤桥与友军会师拦腰斩断天津守敌防御体系的任务。
八纵在总攻天津中歼灭国民党军八十六军二十六师全部、二九三师一部及六十二军一五一师,共28400余人,这赫赫的战果里,也凝聚着孔瑞云等后勤部门人员的心血在内。在物资保障方面,孔瑞云等为八纵筹集了充分的粮草和弹药,使八纵枪炮不缺弹,人马不缺粮草;在运输保障方面,八纵后勤部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到前线,运输保障有力;在医疗保障方面,战场伤员抢救及时,在接收伤病员的各村各户门前挂上红十字灯笼。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野八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孔瑞云任四十五军后勤部政委。
1948年5月孔瑞云调任四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同年10月,四十五军参加了衡宝战役。是役,人民解放军歼灭白祟禧部4个精锐师共47000人。孔瑞云为四十五军筹集了大量的钱粮及其它军需物资,为衡宝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衡宝战役后,四十五军奉命继续向广西挺进。广西战役发起前,为保证四十五军战时之需,孔瑞云往返于各个新解放区,筹集战备物资,仅为黄鹊显率领的一三四师每人就准备了3双草鞋和14天的口粮,以及驮运物资的骡马200多匹。广西战役结束后,孔瑞云结合新解放区新政府尚不完善、广西交通不便、群众对解放军还未完全了解等特点,特地从部队抽调了一部分政治思想和业务过硬的骨干,帮助接管新区,整顿和训练筹粮队、工作组、运输队,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正确执行和部队粮袜供应。
肃清匪患, 保境安民;驻守边塞,建设新疆。闽西骄子孔瑞云壮志凌云。再立新功
广西解放后,四十五军担负广西的剿匪任务,孔瑞云改任四十五军副参谋长。
广西解放后,溃逃的残余国民党军勾结当地土匪,利用广西复杂而多山的地形,继续与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对抗。一时间,广西土匪多如牛毛,匪患猖撅,暴乱频仍,解放军营以下单位难以独立活动。
孔瑞云协助军首长指挥四十五军之三个师,分别进驻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地区,开展剿匪工作。进剿初期,解放军招降改编了近万名土匪,又在镇南关战役中将企图逃往越南的土匪6000余人坚决消灭。从1950年1月至10月,四十五军在友军的协同下,俘获土匪U万人,并处决了400名匪首。
由于宽大过头,镇压不力,被释放的大量土匪(内有不少匪首及国民党军反共骨干)常重新捐集起来,继续作恶,有的经过“五擒五纵”,仍不思悔改。匪特肆虐,凶焰高涨。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10月,孔瑞云等断然采取集中兵力方针,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大瑶山、柳州周围、大容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重点进剿。广西股匪陷于天罗地网之中,大部被歼,少数逃散,广西匪患基本平息。
在战火硝烟中,孔瑞云壮怀激烈,矢志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成长为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他走马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装备处处长,从此,“年轻的老革命”三十出头的孔瑞云的军旅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装备处处长,师长,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军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顾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建设,为新疆的开发和建设,为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宁,再建勋功。
1955年,孔瑞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孔瑞云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