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3-17 15:02
徐向前小传
徐向前(1901~1990年),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红1军副军长,红4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3、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第8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9、10届中央委员,第11、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围困黄安城
1931年秋季,国民党军又开始部署对鄂豫皖红军第3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调动15个师以上的兵力,准备向鄂豫皖苏区进攻。此时鄂豫皖红军已扩编为红四方面军,下辖红4军、红25军6个师共3万余人及地方赤卫军约两万人。
针对敌人的“围剿”,经过几天深思熟虑,徐向前决定首先发动黄安战役。战役发起时间定在11月10日晚。
徐向前指挥红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先扫清黄安外围,切断守敌与宋埠、黄陂的交通线,然后包围黄安,吸引援敌。部队按预定计划展开后,徐向前亲自到最前线指挥作战。
他来到障山主阵地一个山包的后面,一个人站在一棵马尾松树下,不时地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山下就是战场,负责打援的11师正在那里与敌人激战。子弹到处乱飞,迫击炮弹不时地在山腰上爆炸。他仍然泰然自若地观察战场情况。身旁的马尾松被射来的子弹打得枝落满地。他不时把手向后挥挥,像是赶苍蝇似的,说上两句:“讨嫌,讨嫌!”
当时的手枪连连长秦基伟在《故乡的战斗》一文中,生动地叙述了这次作战和徐向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情景:
“……我军经过了10多天的穿插、分割的外围战斗。敌人城外的整个防御体系已被彻底打乱。”
“情况非常紧急……我们全连刚跑出村庄,便远远地看到徐向前总指挥带着几位参谋和警卫人员,骑着马,向着枪声最密的一个山头飞跑。我们二连经常跟随徐总指挥活动,因此不论干部和战士,都非常熟悉总指挥。特别在战斗中,我们都摸到了一个规律:哪里的战斗任务最艰巨,哪里的情况最危急,徐总指挥就出现在哪里……”
“我们一口气赶到打援部队的最后一个山峰背后……惟有徐总指挥一个人站在山顶上几棵马尾松下,用望远镜向前?望。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地叫,打在马尾松上,飞到他的脚边掀起一股股尘土。总指挥这种在紧急情况下仍从容不迫地进行指挥的情形,我们看到过无数次了。”
“……忽然,总指挥身子向右一侧,右胳膊上流出了鲜血。我马上跑过去。总指挥看我想去照顾他,左手向山下指,高声向我喊着:坚决把敌人压下去!”
#p#副标题#e#
总指挥负伤,更激起了指战员对敌人的仇恨,各路红军都向敌人猛扑。就这样,徐向前以从容不迫的风度、灵活多变的战术,指挥红军围困黄安43天,最后一举将其攻破。此役共歼敌1.5万余人,俘敌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000 余枝、迫击炮10余门、电台一部。
此次战役后,徐向前命令用缴获的一部15瓦电台,组建了无线电通信部门,正式与中共中央建立直接的无线电通信联系,随后又与江西苏区和湘鄂西苏区沟通了无线电通信联系。
苏家埠大捷
黄安战役后,1932年1月中旬,徐向前又乘胜组织商(城)潢(川)战役。这次战役,他再次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在豆腐店地区以10个团的兵力,击溃敌19 个团的兵力,使刚刚投入鄂豫皖战场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一出马就大败而归。敌第2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师长汤恩伯也被撤了职。商城守敌58师惧怕重蹈黄安覆辙,也弃城南逃。红军不战而克商城。这次战役歼敌5000余人,缴枪千余枝。随后,红军乘胜北上,围固始,克三河尖。敌军闻风丧胆,纷纷退守光山、罗山、潢川、麻城、宋埠等地,依托工事坚守。
两军对垒,智勇者胜。高明的棋手每走一步,都必经深思熟虑,走第一步时,就想到第二步、第三步以至更多的步子。徐向前全局在胸,在组织每次战役之前,都事先准备一个腹案,有个初步打算,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常言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他在作出重要决定之前,都要反复听取别人的意见。
4月下旬,蒋介石命令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率3个师共15个团两万多人,从合肥等地出动,分两路增援苏家埠方向。
深夜,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的会议上,徐向前坚决主张一鼓作气打下去。在《历史的回顾》中他写道:
“敌人来了那么多,打不打,是个难下决心的事。如果打不垮他们,附近只有韩摆渡一个渡口,又逢河水猛涨,我军没有退路,弄不好要被压下淠河‘放鸭子’……敌众我寡,背水作战,决心不大好下。这个时候,张国焘不想打了。陈昌浩支持我的意见,打!”
徐向前指挥红军经过两天的激战,将敌分割包围,并捣毁了敌指挥机关。敌总指挥厉式鼎见势不妙,穿上士兵服装,企图逃跑,最后还是当了俘虏。厉式鼎见抓他的都是年纪轻轻的小红军,还不服气,要求见红军总指挥。
战士们风趣地回答:“我们总指挥忙着哩!”
“我要见你们军长。”
“军长也不得空呢!”
厉式鼎哪里知道,此时徐向前总指挥正在指挥红军,准备最后解决苏家埠、韩摆渡守敌了。
5月8日,困守苏家埠、韩摆渡的敌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突围无望的处境下,被迫全部投降。苏家埠守敌缴枪时还举行了投降仪式,官兵列队迎接红军。
#p#副标题#e#
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敌第7、12、46、55、57师和警备1、2旅等3万余人,其中俘虏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以下官兵两万余人,缴步枪1.2万余枝、机枪171挺、炮43门、电台4部,击落敌机一架。这是鄂豫皖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取得的一次空前的伟大胜利。
5月23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来贺电说,这次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无限的兴奋,更加强了苏维埃红军对于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
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组织指挥的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4战4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
4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准备向鄂豫皖红军发动的第3次“围剿”计划彻底破产。红军在作战中发展到4.5万多人。根据地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50万。鄂豫皖革命斗争发展到极盛时期,也是徐向前军事指挥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降伏“卧牛”
1948年初春,运城解放后,临汾成了敌人在晋南盘踞的一座孤城。这座古城在日军和阎锡山的盘踞经营下,壕沟交错,碉堡林立,成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要塞。
临汾城筑在汾河东岸一片冲积而成的黄土高地上,城外地势比城内低,黄土垒砌的城墙粘结得非常坚固,基部最厚处有30余米,从远处看,宛似伏在汾河边上的一头黄牛,所以临汾又称“卧牛城”。据当地人说,临汾城在历史上没有被攻破过,连闯王李自成都被射瞎一只眼,也没有降伏得了这头“卧牛”,气得他把盔甲挂在城外一棵树上撤兵而去。于是后人把那挂盔甲的村庄称为“挂甲屯”拔除这个据点,对配合西北战场的作战,孤立晋中、太原守敌,落实党中央解放战争第二年度内线兵团“以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的作战方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阎锡山曾于4月3日任命61军副军长娄福生为梁培璜的副总指挥,乘小飞机偷降临汾城内,协助守城,不料,进城没有几天就丢了守城的主要屏障东关。“卧牛”屁股上连尾巴带后腿被砍去了一截,看来只能“卧”以待毙了。此时,国民党正在南京选举“总统”,蒋介石在“国民大会”上宣称:决心保卫临汾。阎锡山3次打电报,令梁培璜“人尽物尽,城存成功,城亡成仁”。梁培璜一面将30旅移至城外,争夺地面阵地,一面要求派飞机支援。
徐向前总结打东关的经验,决定以坑道爆破为主的战法,打下临汾本城。为分散敌兵力,他于15日调整部署:以13纵由城南门以东地区,8纵由城东南以东地区,太岳部队由城东北地区,同时攻击前进,掩护破城坑道作业。
守城敌人在东关尝过“土飞机”的厉害之后,也在绞尽脑汁,采取反坑道战的种种措施。他们挖掘大量丁字形反坑道,在坑道内遍设听音缸,发现动静即实施对挖,临近时炸毁对方坑道。在地面则以各种手段侦察解放军坑道口的位置,窥得迹象则以飞机、炮火猛烈轰击,还派敢死队袭扰坑道。为了粉碎敌人的反坑道战术,徐向前命令部队与敌展开了对挖、对听、对炸的斗争。困难一天比一天多。坑道通过城下外壕进入了非常艰苦的阶段。由于严重缺氧,掘进速度缓慢。为加强坑道掘进的保密,战士们挖土改用三股齿、小铁铲,脚缠破布棉絮走路。因为敌人的反坑道又密又多,攻城部队主坑道只得不断拐弯,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p#副标题#e#
到5月上旬,攻城部队已挖掘破城坑道15条、掩护坑道40多条。除被敌发现破坏以外,攻城前有3条主坑道完好无损,巨大的药室直抵城墙墙基。
徐向前对总攻临汾的部署作了最后的调整,决定:13纵37旅由大东门以南炸开缺口登城,38旅在城南助攻,39旅在城西南之东赵西村地区堵溃;8纵23旅在右、24旅在左,于大东门以北并肩登城,22旅位于城西北汾河西之刘村、芦道线堵溃;其余部队控制城北,担任助攻。为保证攻城确有把握,他指示攻城各部队,突击队至少要准备两个。同时,他亲自检查了突击队准备情况。16日晚,8纵战士在坑内隐隐听到附近有敌人对挖的声音。情况紧急,眼看仅有的最后两条坑道有被破坏的危险。徐向前当机立断,决定将总攻时间提前一天。
17日,解放军攻城部队两条坑道已完成装药,一条装黑色炸药6.2吨,另一条装黄色炸药3吨。敌人已经坐在火山上了。
15时,13纵集中5门山炮、4门野炮先行射击,8纵也以平射炮突然开火,将大东门北一段城墙上的敌兵力点全部摧毁。
19时,攻城坑道的炸药室点火。伴随着暗红色的闪光和天崩地裂般的轰响,浓烟尘土腾空而起,两处近40米宽的缺口炸开。突击队的勇士向那里发起冲锋。指战员们在敌人雷区多、工事坚、火力强的情况下,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战斗到24时,城内之敌全部被我军歼灭。敌守城总指挥梁培璜等高级将领裹胁部分群众从西门逃跑。徐向前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命令晋绥部队和第22旅一定要活捉梁培璜。18日傍晚,被俘的总指挥梁培璜脑袋低垂站在徐向前面前。他夜里逃跑时跑掉了鞋,狼狈不堪地光着脚。
这一仗打了72天,共歼敌2.4万余人,我伤亡1.5万人。战后,徐向前来到战地,从外壕内到城墙表里、上下,对各处敌人工事的火力配系,亲自一一察看。他特别到进攻没有拿下的地方细看了一番。
在坑道轰开的突破口现场,徐向前和各部队的领导干部登上城头席地而坐。他说:“我们在临汾这一仗是伤亡大、胜利大、锻炼大!”“我们用鲜血换来的攻坚经验很宝贵。虽然又有新的作战任务在等着我们,但是一定要利用这个间隙时间,好好总结,积累起来,以后还有更坚固的城市等我们去攻打。”
6月4日,徐向前抵洪洞参加8纵召开的庆功大会。在会上他宣读了中央给临汾前线全体指战员的贺电,并根据各部队民主评定,将一面“光荣的临汾旅”旗帜授予战功最显著的8纵23旅。
攻打临汾的经验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毛主席在6月1日给东北野战军领导的电报中说:
“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九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人,费去七十二天时间,付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九个旅(约七万人)都取得攻坚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