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3-31 16:20
刘少奇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曾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新中国政权建设方面,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下面我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政权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方面的理论阐述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一是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二是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三是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问题;四是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和不能以党代政问题;五是关于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六是关于工会等群众团体组织建设问题;七是关于国家政务管理等问题。
二、政权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很有必要。
例如,刘少奇提出的“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的一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这一思想尽管在当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的提出是在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迸发出来的。他指出“不要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得到毛泽东的赞同。毛泽东曾插话补充说:“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十五年。”由此可见,在当时,我们党在思索民主革命胜利后什么时候转入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意见是一致的,这就为胜利完成革命转变任务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应该说,刘少奇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也在于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的,而并不是按照刘少奇等最初的想法完成的。从1957年,由毛泽东首创、刘少奇作了丰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不断淡化,总结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教训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高水平上,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对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历史沉思中,在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历史联系,并以恰当的定位和估价,对于牢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此。
又如,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刘少奇在对我国这样一个封建历史较长,近代以来又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刘少奇提出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和保证等系统的理论。他提出关于创建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提出人民监督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武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坚持党政分工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完善选举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和内容、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等。这些重要思想和论述,在当时的人大工作和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时间关系仅举以上两例,阐述研究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
三、要深入研究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
三、要深入研究刘少奇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
一是关于刘少奇在新中国政权建设方面的理论阐述,近年来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一些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见诸报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刘少奇政权建设思想的系统研究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历史人物研究方法,在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要历史事件中研究刘少奇的地位作用,在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正确评价刘少奇这一思想的地位与作用。
三是研究刘少奇的新中国政权建设思想还要与研究刘少奇的生平和其他思想理论结合,揭示联系性、规律性,展现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
四是注意客观性研究,对于探索中不成功的方面,也要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更加接近事实的评价。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