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8-10 00:00
邓子恢在他就农业合作化问题作的最后一次报告中,还对个体经济的好处和坏处作了分析,这个分析至今还有意义,现抄录如下,供关少心农村问题的网友一读。
邓子恢说:
“把个体经济说得一钱不值是不对的,有它的好处,它有好处在哪里呢?
(1)、可以最大可能地调动全家的劳动积极性,无论大人小孩,能下地的都下地,积极性很高,做了是自己的,不做就没有饭吃。积肥也很积极, 一点肥都积起来,在个体农民时代,农民拉屎都不拉到外边,非拉到家里不可。这是最大可能调动积极性,这是他们自己的利益鼓励的他,不要别人做鼓动工作,自己会搞,这和个人利益完全结合起来。
(2)、有高度的责任心,一点不马虎,在田边走 ,看到有一根草都拔掉,一棵稻子倒了马上扶起来,因此他的农活的质量做得非常高,不是马马虎虎的,不会像现在为了抢工分打冲锋。
(3)、他为了把农活质量提高,尽量钻研技术,有人比他好一些,他学,有人不愿意教,他就偷偷摸摸地学,或者出钱买。我们现在的集体经济就没有这点,农活质量低,青年小伙子不钻研技术,马马虎虎,不要老年人教,老年人也懒得教,教了也不听。这五六年农活质量很差,17、18岁,20岁左右的青年人技术都很差,他们也不学习。不学,干起活来工分也是一样的。这是个体经济的三种好处,也可以说是它的优越性。
但是,个体经济坏处很多:
(1)、劳力少,劳力弱、生产搞不好的人,收入少,生活也差,甚至无法生存。这些人变成困难户,100户就有10户左右,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没有劳力,或者劳力死了,就不能劳动。因此,他的生产就搞不好,收入就少,生活就差,就变成了困难户,慢慢破产了,这是必然的。
(2)、再好的劳动力遇到了自然灾害,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抵抗力很差。天灾、旱灾、虫灾、雹灾,还有一种火烧房子,这就什么都完了,无法生存。
(3)、产生了贫富不齐,有的穷,有的富。生产技术所长不一,有的专长这个,有的专长那个,有的犁、耙好,有的插秧好,有的不会,这样就产生了剥削被剥削,种下了阶级分化的根子,被剥削者慢慢地就穷了,剥削者慢慢地富了。这样就更加产生了贫富不齐,最后慢慢地阶级分化了。
(4)、生产的盲目性。生产的商品部分受市场价格的支配,市场的价格有涨有落,涨的时候拼命种,价格落的时候吃了亏,因此产生生产危机,造成家庭破产。比如种西瓜,去年价格高得很,今年大家都种,今年种的多了就跌价了。没有公社以前,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
有这几点就可以弄清楚农村中穷的慢慢地破产了,富的慢慢地变成了资本家的原因。高利贷产生,贱买、贵卖不等价交换,最后慢慢地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典当了,就穷的越穷,富的越富。一方面造成富有者,农村的资本家;另一方面造成破产者,贫农,雇农又出现在了。在合作化以前1953年,1954年这种情况很严重,卖田、卖地、卖房子,不然没有办法,高利贷、借钱,于是新的地主阶级也出现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穷人不借钱活不下去,再高的高利贷也要借。农产品没有下来就卖给人家了,这叫卖青苗。现在农村也有这种情况,灾区这样的情况很严重。高利贷的利息一块钱一个星期一角,一个月四角多,一年就五块钱。这是空前没有的,这是驴打滚利,利上加利。有些灾区没有饭吃,把自己的衣服卖掉了,一床被单卖10斤粮食,一个孩子卖30斤粮食,有的把房子拆了买粮食。你不允许他交换,他偷偷摸摸地交换,你没有粮食卖给他,他只好忍痛吃亏。这是个体经济的缺点。”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