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5-23 16:25
重庆解放前夕,300多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恨饮枪弹,血沃歌乐山。为纪念这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烈士,重庆人民在青翠的歌乐山下为先烈们建墓立碑。1980年由山城少年儿童集资,市委市府拨款,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六个寒暑的设计施工,烈士群雕于1986年11月27日在烈士公墓竣工落成。
烈士群雕主题为“浩气长存”,高11米,四周宽各7米,共分为19层,由438由块红色花岗石堆砌而成。九个烈士的形象构成了四个面“宁死不屈”、“坐穿牢底”、“前仆后继”、“迎接曙光”。
宁关不屈
#p#副标题#e#
正面主题:宁死不屈。体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他们手捧着那位最光倒下的勇士的身驱,悲痛万分。死者的圣洁,生者的愤怒,形成了有力度的节奏对比。这一艺术的力度,迸发出震撼苍天的浩然正气。
右面主题:前赴后继。雕塑了一个牢固的战斗集体,一个人倒下,千万个人冲上去,战斗的友谊和钢筋铁骨牢不可破。两个人物造型同时向前倾斜,两只紧握的手,是他们为真理而战的坚强意志的表现。
左面的主题:坐穿牢底。烈士们和常人一样,他们热爱生活,渴望自由,狱中的“小萝卜头”和姐妹们珍惜窗外的每一缕空气的阳光,爱抚每只从窗外偶而闯入的小生命。他们懂得自由的价值,然而为了更多的人过上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免除下一代人的苦难,他们愿把这牢底坐穿!
群雕后面的主题:迎接曙光。解放的炮声在回响,胜利的红旗已经飘扬,然而烈士们的鲜血还在流淌。面对敌人的最后挣扎,难友们抚抱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红旗,千分情,万分爱,化着眼泪绣红旗。一外许,一线线,绣出一个新天地。烈士群雕的这九位烈士形象,是牺牲在集中营的烈士群体代表。群雕将烈士们的精神和素质表现得既伟岸超人,又平凡质朴,具有永恒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群雕后面是烈士墓,四周全都用红色地砖铺就,举目所见一片殷红,好似烈士的鲜血洒满大地。墓地两旁栽满了苍翠的青松,背后是巍峨的歌乐山。群雕。墓地、苍松、山峰,这一“无人合一”的组合,将“浩气长存”这一伟大而深刻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赴后继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