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1-08-06 14:41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1929年,红四军在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下,两次进入闽西,先后消灭了盘踞在闽西的土着军阀郭凤鸣、陈国辉,三打龙岩城,连克永定、白砂、旧县、新泉,土地革命浪潮波及龙、永、杭、汀、连五县,形成了以上杭古田,龙岩大、小池为中心区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连续几次战斗以后,红军伤病员的治疗和安置显得迫切起来。于是,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决定在上杭蛟洋创办一所后方医院,院址设在文昌阁东北面的石背村。
亲切关怀暖心窝
7月初,正是稻香飘千里,山花遍地开的季节。毛泽东在闽西特委邓子恢等同志陪同下,出席了红军医院成立大会。这一天,阳光灿烂,青山叠翠,池塘泛起阵阵涟漪,泉水淙淙唱起欢愉的歌。毛泽东身着朴素的灰布军装,脚蹬布鞋,满面春风,神采奕奕,穿过金色的田野,沿着翠竹掩映的山间小路,风尘仆仆地向石背村走来。当毛泽东那魁伟的身姿一出现,迎候在村头的人们立刻拥上前去,像群星拱月,亲热地把他围在中央。在热烈的掌声中,他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后方医院成立大会上讲了话。他精辟地分析了革命斗争的大好形势,热情赞扬红军战士勇敢的战斗精神,感谢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支持,嘱咐医院工作人员要发挥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努力把医院办好,勉励伤病员们安心养伤,争取早日康复。毛泽东亲切的关怀和谆谆教导,犹如汩汩甘泉,滋润着战士们的心田,鼓起斗争勇气,唤起必胜信念。
医院成立后,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对伤病员极为关怀,给予大力支持。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领导和闽西特委负责同志,经常前往医院探望慰问。
毛泽东十分关心红军伤病员,在医院成立半年多时间里,曾多次到医院看望伤病员,每次前来都一个病房一个病房地巡视,坐在床沿和伤病员亲切交谈,劝慰他们好好养伤,祝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1929年秋,毛泽东住在闽西特委所在地苏家坡,由于日夜操劳,身染疟疾。特委派人从龙岩城买回几斤冰糖和牛奶罐头,送给他配药补养身体。毛泽东坚辞不收,把它转送给蛟洋红军医院的伤病员。转眼已入深秋,天气转凉,毛泽东到医院探望,他看到红军伤病员衣单被薄,十分挂心。第二天就差人专程给医院送来木炭,在每个病室安上一口铁锅,烧起炭火给伤病员取暖。又一个霜天的下午,毛泽东和朱德又一次来到蛟洋红军医院,山区的冬天,北风飕飕,寒气逼人,伤病员们都蜷缩在被窝里,仍难耐寒冬的侵袭。回去以后,毛泽东立即派人专程给医院送来木炭和火盆,让伤病员们烤火取暖。炉火通红照亮了病房,映红了战士们一张张激动、幸福的脸庞。毛泽东和朱德的亲切关怀,使红军伤员们深受鼓舞。
红军战士个个都是英雄汉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医院条件简陋,药品缺乏,伤病员又多,西药仅20来种,止痛药、麻醉药更是稀缺。为了抢救伤员,有时只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施行手术。豆大的汗珠从伤员的额头上滚下来,他们咬紧牙根,用坚毅和信任的目光,鼓励医生们大胆地施行手术。当地的老人们每谈起这些往事,总是竖起大拇指称赞“红军战士真是铁打的英雄汉。”
有一批在攻打龙岩城的战斗中负伤住院的江西籍红军战士,对于医院在条件简陋、物资困难的情况下,精心治疗细心照护十分感动,为了表达他们的心意,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由一位叫姜立生的江西籍战士,用毛笔在病房的木板墙上写下了一首诗:
我在赣南宁都住,真正革命到这路。
军长下令要包围,一心打倒陈国辉。
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尽死江河中。
我军得胜希望大,陈贼全部都失败。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
我伤非小不相当,副官吩咐到后方。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在医院多处板壁上,还写着多条“精神不死”的标语。在医院的院子里还不时传来《国际歌》的歌声,一些轻伤员还跳起了舞蹈,大家拍着手、唱着歌,洋溢着热烈乐观和团结友爱的气氛。频繁的战斗生活,给养十分困难,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战士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战士们的衣服虽然都很破旧,但大家都穿得整齐清洁,红帽徽、红领章、红袖章,精神焕发。
在毛泽东教导培育下的红军战士,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绝不居功自傲,而是时刻关心爱护群众利益。一次,几位伤员到大娘邹凤子家去炒辣椒,旧锅耐不住猛火,锅裂了缝,伤员们便拿钱托人买回一口新锅,硬要安在邹大娘的灶上。当地群众谈起这些事依然记忆犹新,他们激动地说:“当年的红军战士真是咱劳苦人民的军队,连一杯水也不肯白喝,哪怕是从我们家提一桶热水洗澡,也一定要付三个铜板的柴火费。”
蛟洋人民大力支持红军医院建设
1929年下半年,红军主力一度离开闽西到外线作战,根据地内兵力单薄,保卫医院的重任主要由地方武装承担。他们不畏风雪严寒,日夜站岗放哨,遇有敌情便点燃烟火、放土炮,地方武装立即出动阻击,伤病员向山里转移。由于蛟洋人民警惕性高,敌人始终没能摸清医院情况,医院也没有受到袭扰。
接运伤员的任务全由当地群众负责,男劳力全部参加担架队,担架床是群众自备。妇女们组织了义务洗衣队,每天给伤病员洗衣服,不怕脓血腥臭;有的群众长期帮医院砍柴劈柴,有的还帮助伤病员理发、采购食品等。医院许多用具如稻草、床板等,都由当地群众供给,逢年过节,区、乡干部组织群众抬着肉、蛋、米糕等到医院慰问伤病员。由于根据地内物资匮乏,当地群众在暴动前被国民党几次抢掠洗劫,已是十室九空,但为了让伤病员增加营养,群众想方设法从外地买回副食品等物资供应给伤病员。伤病员中有许多是湖南、江西籍战士,喜欢吃辣椒,群众就千方百计从外地买回辣椒,满足了战士们的要求。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