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1-07-08 15:43
图为红军西征纪念馆。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01
宁夏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国内唯一纪念红军西征的纪念馆。7月1日,这个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南京市民谢海兵。此行,谢海兵向纪念馆捐赠了她爷爷的回忆录及照片等物品。谢海兵的爷爷是谁?
图为红军西征纪念馆捐赠现场。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图为谢海兵捐赠的《西行漫记》。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西行漫记》的封面照名为“抗战之声”,定格了一位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吹响”号角的瞬间。这张照片曾激励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斗争。
图为“抗战之声”。图片由谢立全二儿子谢小朋提供
照片中的青年就是谢海兵的爷爷谢立全(原南京海军学院院长),时任红一军团教导营党总支书记。红军西征纪念馆前就竖立着他的雕像,副馆长宋登勇介绍说:“斯诺就是在我们豫旺堡拍的这张照片。当时谢立全刚刚打了胜仗,被奖励了一身新的军装。斯诺看到他穿着新军装,比较健壮,就让他拿着马号拍了这张照片。”
图为红军西征纪念馆副馆长宋登勇。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在生死未卜的戎马生涯中,谢立全没有看到斯诺的书,也不可能关心照片的下落。1972年2月斯诺去世,《人民画报》刊登了专题报道以示悼念,“抗战之声”也在其中。看到《人民画报》后,谢立全才想起36年前那次偶然的拍摄,但他不愿张扬。
图为1972年5月号的《人民画报》。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谢将军在回复爱人苏凝的信上说:“那个‘吹抗日战争之声’(的人)是我,这可以肯定,不会张冠李戴的。这个相片登载是历史产物,你我知道就行了。”
图为谢立全回复爱人苏凝的信。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接到信后,全家人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后来也许是得知自己身患癌症,自感将不久于人世,谢立全才请秘书与有关部门联系,将斯诺先生捐赠、珍藏在解放军档案馆的底片借出,冲印放大了几张,留给5个子女。1973年10月,谢立全在北京逝世,家人将这张照片嵌在骨灰盒上,永远陪伴着将军的英灵。
图为谢立全将军。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这个秘密一直到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才被公开。谢海兵说:“我爷爷总觉得他就是一个幸存者,总是感到身边的战友牺牲得太多,他是为了他们而活着的。”
谢立全的二儿子谢小朋说:“我父亲这张照片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代表的是整个红军,所以他个人,是谢立全不是谢立全都无所谓。他是一种象征。”
图为谢小朋在红军西征纪念馆前。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02
在战争年代,谢立全与战友、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广东的杨伯母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革命母亲的英雄形象。谢小朋说父亲对敌人狠,对自己人很亲,他的两本回忆录所得的稿酬有一部分就是用来接济杨伯母的。
谢小朋说:“杨伯母的大儿子在我父亲手下当中队长,打一个据点的时候牺牲了,她又把老二送去,老二也牺牲了,然后她又把女儿、小儿子通通送去,一共6个小孩送去了。那时候游击队困难,没饭吃,她把家里的金银首饰都卖了,就筹集一点粮食、弹药送到部队,最后连地都卖掉了。”
图为谢立全的回忆录《珠江怒潮》《挺进粤中》。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在阜墟战斗中,谢立全的部队三个中队长牺牲了两位,仅剩下欧初一人。得知杨伯母的大儿子杨日韶牺牲时,他心情沉重。几年前,谢小朋在与欧初见面时听到这样一个细节:“你爸爸后来回来向中山县委汇报的时候,他们都坐在会议室外面,你爸爸在卧室里面,就听到他用那个剃须刀刮胡子,‘吱啦吱啦’的,胡子比较硬,又是络腮胡。大家一点声音都没有,就听到刮胡子的声音。他知道两个战友牺牲了,很难受,因为那两个都是得力干将,也很年轻,都是高学历,很可惜的。”
图为杨东、谭杏(杨伯母)夫妇与五子女合影。图片来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解放后,战功赫赫的谢立全参与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南京海军学院院长。他每月都会拿出部分工资接济战友遗属。此次谢海兵捐赠的老照片中有一张1966年春节拍的全家福,记录了将军的家风。
图为谢立全1966年春节的全家福。图片由谢小朋提供
谢海兵说:“这张照片是父亲小时候一张唯一的全家福。那个年代衣服都是从老大往下传的,传到小叔叔的时候,补丁都补成这个样子了,爷爷的司机都看不下去了。我觉得就是像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只是他没有面黄肌瘦。”
图为谢海兵在豫旺堡的“抗战之声”拍摄地。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03
谢海兵的名字是谢立全起的,一个女孩子起了个男孩的名字,承载着爷爷的深意。谢海兵说:“我叫海兵,弟弟叫海勇,我和弟弟也没有辜负爷爷对我们的希望。我们长大以后都成了海军战士,退伍以后我们都做了普通的劳动者。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工作,不忘红军本色。”
图为谢海兵在爷爷雕像前。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周洪亮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天,重走爷爷走过的路,谢海兵觉得与爷爷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我的心离爷爷越来越近了,也更能理解爷爷的信仰了,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图为谢海兵临行前在玄武区退役军人主题馆与玄武外校学生交流。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林溪摄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