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1-04-06 13:57
1
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重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看来,《才溪乡调查》是一部独特的教科书,蕴含着五大革命精神。
党性修养精神
众所周知,毛泽东到才溪乡调查是1933年11月。这是他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中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年之后。此前,他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于毛泽东不同意临时中央“左”的进攻路线,临时中央领导人对他很恼怒,不顾周恩来一再陈述挽留的意见,解除了毛泽东的总政委一职,让他回后方专职做政府工作。他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到才溪乡来调查的。
身处这种逆境,对待不公正的错误处理有两种态度:一是消极沉沦、怨天尤人,怒火中烧、骂爹骂娘,乃至走向极端;一是保留意见,服从组织,继续工作,发挥作用,不断作出贡献。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作出怎样的选择,是对党性修养的检验。什么是党性呢?简单地说,就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时候为了党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磨难时,相忍为党顾全大局。毛泽东就是这种具有崇高党性的人。他被解除军职后主持政府工作,以很大精力来领导苏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到才溪乡作调查,就是为了研究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为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更大军事“围剿”作准备的。毛泽东的精神面貌没有因“三下”而受到任何影响,这就是一种精神境界极高的党性修养。这也就是他在后来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讲的:要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这段话,就是对包括在“三下”,特别是这个“第三下”时期来到才溪乡作调查的精神状态的概括。这种崇高的党性精神值得我们无限崇敬和永远学习。
实事求是精神
那一时期临时中央的指导思想是“左”倾教条主义,也就是本本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简单地说就是唯书唯上不唯实。这是党的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凡是”。毛泽东在上杭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批判这“两个凡是”,在党内最早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二年他还补充说,“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个补充很重要,不仅当年重要,现在更重要。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不少人通过网络搞调查,而网络有很多虚假信息,这样的调查得不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结论。所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就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了地气。
对于“实事求是”还有一个科学理解和辩证把握的问题。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不是两回事,它们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换言之,解放思想就是动态的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虽然没有使用“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但这层意思跃然纸上。他说,共产党人需要的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共产党人需要“进步的斗争思想”。“解放思想”概念就包含有这层意思,不解放思想是不可能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所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将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旨在不能仅从静态的思维定势来理解实事求是,将其变成为保守作辩护的盾牌。
群众路线精神
我认为,做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本身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因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群众,群众路线的对象也是群众。既然是同一个对象,那么乍一看来的两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被看做两个过程,是因为提出分析的角度和说明论述的内容不同,调查研究是从认识论上讲的,群众路线是从唯物史观上讲的。这是一个过程的两重解读。有时没有将两者加以贯通,往往误认为这是两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毛泽东到才溪乡作调查的情况来看,会更加清楚。毛泽东作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他来到这里就住在老乡家,打地铺,帮房主人扫地、挑水、劈柴。开完调查会后,还同老乡一起到红军公田地里干活,向群众了解种的地瓜红薯情况。他在这里10多天调查,就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不就是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吗?!这个调查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向社会作调查研究与走群众路线是同一个过程。
走群众路线还有一个求教于人民、获智于群众的问题。毛泽东通过才溪乡调查明确了两个重要思想:一个是乡苏维埃建设的经验,认为才溪乡乡苏制度“将使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将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因此,他称赞才溪乡是“乡苏工作的模范”。另一个是明确了扩红的关键在于做好发展生产和政治动员工作。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苏大”)讲的这个思想就是通过这次调查获得的。他说,才溪乡能做到大量扩红,成为扩红的模范,就是因为生产发展了,荒田开尽,凡是可耕地都种了庄稼,群众生活好了。再加上政治工作,使群众懂得参军保卫苏区就是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因此这里掀起了扩大红军的热潮,超额完成扩红任务。
上面论述的两点,表明才溪乡调查全面地体现了群众路线精神,是我们学习和坚持群众路线思想的生动教材。
执政为民精神
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时已经没有军职了,是完全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为准备第二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来作调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也就是说,我们党在中央苏区范围内就是执政党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就要执政为民。所谓“执政为民”有两层意思:一是怎样执政,二是怎样为民。就是为了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他来才溪乡进行了十多天调查。
怎样执政?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苏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才溪地区,区、乡苏维埃政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村,实行村代表主任制度及苏维埃代表与居民建立固定联系办法,基层工作的许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一制度,认为“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这个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并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都来学习才溪等乡,使几千个乡都同才溪等乡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怎样为民?那就是真心实意地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毛泽东在这里开展调查之后三个月,就在“二苏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中的问题,都应该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有了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就有了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精准扶贫精神
毛泽东来才溪乡调查,了解情况很深入、很具体,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按照现在的话说,也就是扶贫。前两次我来才溪时,县、乡的同志告诉我,毛主席在溪西村调查,有一位大妈对毛主席讲,她家暴动后分到的3间平房,发生火灾烧掉了两间。全家5口人,她和老头体弱多病,守寡的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大家挤在一块住。家中又无劳力,生活非常困难。毛主席不仅安慰她,而且当夜就找来区、乡干部研究,怎样帮助解决这位大妈的困难。干部们想不出好办法,毛主席开导他们说,你们找群众商量,能否开展一个村帮村、邻帮邻、一村帮一户、百人帮一人的互助活动?这使干部们开了窍。第二天,在乡苏干部带动下,大家献工献料,各户拿一点,帮助大妈盖房。半个月后,新房就建好了。那个大妈很感谢,说苏维埃政府是专替穷人消灾灭祸的。在我看来,毛主席这样帮助解决大妈的困难,就是精准扶贫。所谓“精准扶贫”:第一,要找准扶贫对象,是真正的贫困户;第二,要有扶贫的具体办法,不能空对空;第三,还要落实检查,也就是验收。这三条,毛主席当年都做到了。这就是精准扶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蕴含这样丰富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一部独特的教科书。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毛泽东与《才溪乡调查》
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的社会调查。
1933年,才溪乡(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因在乡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中央苏区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当年11月下旬,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任上正好两年的毛泽东,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从红都瑞金出发,沿着汀江,步行数日,来到才溪,调查“乡苏”(乡苏维埃)工作。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写成《乡苏工作的模范——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有力地鞭挞了机会主义者对根据地建设的诋毁和攻击。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明仁)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