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7-24 15:50
“古田是学习党史和提升党性修养的最好熔炉!”
火红的七月, 镰刀和斧头的光芒点燃大地的激情,在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7月17日,带着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带着对十九大精神的思考,光明新区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的一行学员来到红色圣地古田,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寻根溯源、固本培元。
如果不是历史的记载与时光的定格,如果不是会址后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眼前这座普通的宗祠建筑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就是燃起中国革命燎原之火的铸魂圣地。
站在会址正厅中,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80多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大雪纷飞的寒冬,100多名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干部代表、妇女代表聚集在这座宗祠里,在熊熊燃烧的柴火旁,选举产生了毛泽东任书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从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军纲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熟悉的誓词,又一次响起,学员们在重温入党誓词的同时,也在是重温“不忘初心”的承诺,更是在回头看自己的“初心”之路。
如同党旗上镰刀和锤头的交叠,一个信念始终不会改变——把理想树立在人民的利益之间。
四周环绕着翠竹绿树的主席园神圣而庄严,毛主席汉白玉雕像显得格外巍峨。拾阶而上,学员们来到主席园,敬献花篮、鞠躬,并绕园一周瞻仰主席雕像,缅怀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
为了将现场教学所思与理论学习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培训班还开展了《古田会议精神》专题教学,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老一辈革命家们开创先河的艰辛探索和惊心动魄的艰难抉择,深刻认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精神内涵。
当年红九军团从中复村迈出的长征的第一步,迈出了二万五千里的第一步,临行前,那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景,至今仍然刻骨铭心。是什么让苏区百姓愿意这样义无反顾地支持红军,是什么让红军将士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
时至今日,昔日的壮歌,早已被渲染成为未来壮行的凯歌。
壮行酒、“福禄寿”鸡蛋……当年的军民鱼水情,今天仍然再被传颂,红军将士们那一颗颗“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的 “初心”仍然炽热,激励着一代代的共产党人来到这里去实践体悟。
80多年前,松毛岭一战,七天七夜的血战,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为掩护中央红军转移而英勇献身。80多年后,站在这万千无名英雄的最后归宿地,面对先烈的墓碑,沉思着和平的代价,学员们向英烈们深鞠一躬:怀念,感谢,感恩!以此缅怀致敬这万余名英雄!
位于郭公寨山脚下的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曾留下多少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足迹,承载着多少鲜为人知感人的故事。这里是当年闽西百姓为了支援红军不顾生死安危,穿梭于枪林弹雨间为红军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而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它是闽西百姓与红军亲如一家的历史见证。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在这条如今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之为“红军小道”的羊肠小路上,学员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烽火岁月中百姓们支援红军的艰辛,更被这种无私无畏的深情大爱所感动。
离开松毛岭时学员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为期六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在深化学习、自我“补钙”的同时,对标先辈,联系实际,感触颇深。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倡导和弘扬古田精神,就是要把古田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并且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融入到立足自身事业,提高自身能力,把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传承好弘扬好,自觉地成为古田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