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6-04 14:19
展览现场
5月31日,上海首届红藏博览会在上海工人文化宫开幕。展厅里,透过一面鲜红的“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旗帜,仿佛看到了七十年前,工人阶级配合着解放军解放这座城市的峥嵘岁月。五百多件红色展品,每一件都讲述着一段传奇和光荣——红色文化是海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市民们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收集起来,用心用力,有人甚至不惜倾其所有。
袖章,都是英雄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面红旗,颜色依旧鲜艳,还和当年一样鼓舞人心。之所以要在最醒目的位置挂上这面红旗,“解放上海,除了解放军,工人阶级和市民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活动的主办方介绍说,“因为当时上海鱼龙混杂,形势并不稳定,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保卫上海。”
在红旗的不远处的几个展柜里,还陈列着几款袖章和臂章。有的臂章是解放军进驻上海之后特制的。据说,当时由于来不及大批量印制,只能请热情的市民帮忙,用毛笔在袖章上书写“人民解放军先遣队”,工作量很大,因此展出的几枚臂章字体各不相同,不过,鲜红的公章是统一的,表明了解放军的神圣不可侵犯。
有的臂章是属于市民的。譬如“救护组”、“防空治安纠察”、“上海市人民防护队”,甚至还细分到“上海市人民防卫队老闸区队”……当时的臂章形式各异,不难看出,解放前夕,上海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市民分工明确,热情高涨。
展出方介绍说,“直到1949年,中国上海市委秘密成立了上海人民保安队、人民宣传队,将分散的、名称不一的各种护厂、护校组织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展柜里还摆放着一枚“上海人民保安队”袖章,当时戴着它的人,也许是位意气风发的英俊青年,也许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虽然这已经无从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为了保卫上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枚臂章上的编号是“01342”,足见当时参与保卫上海的市民人数之多。
有无名英雄,也有真名实姓的奖状。一张1949年9月颁发的“功臣奖状”上写着,“陈金龙同志解放时在第二机械厂的护厂工作中,积极努力爱护人民祖国财产,经全厂职工公评应为二等工程……”上面还有一颗大大的红星,领奖的场面一定光荣非凡。还有一张奖状字迹有些模糊,记录了1950年1月11日与25日,上海遭受了“蒋匪的轰炸”,一位姓宋的同志参加抢救,“使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
七十年前,英雄们戴着臂章,在民间,在各自的岗位上保卫着这座城,如今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还好这些臂章和奖状,记载着他们的故事,记载着上海的那段传奇。
十元,保护文物
红色的文物,承载着上海的英雄为了家园舍生忘死的情怀,这何尝不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血脉。只是可惜,很多文物流散在民间,如今把他们收集起来,上海人也在齐心协力。
这次展出是红色文物一共有五百多件。其中有近一半展品来自民间红色收藏家郭乃兴。他出生于1949年6月,自称“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20多年的军旅生活让他钟情收藏红色文物,尤其是解放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藏品。如今,郭乃兴有近万件藏品,他说,藏品只买不卖,坚决不能当成赚钱的工具,甚至为了收藏,他自己几乎没有什么闲钱,“我是个贫穷的富翁”。
展馆里,有上海解放初期的两张传单,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印发的,收藏它们花了郭乃兴1500元,但他觉得这传单对上海非常有意义,再贵也值得。有时候郭乃兴也会有捡到便宜,有一次,他在旧报纸站点“淘宝”,意外地发现了两张八十年代长征医院的“拥政爱民”奖状,一张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颁发,还有一张是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颁发。“当时我发现这两张奖状级别都很高,也许是因为单位搬迁的关系,这些奖状流失了。如果我们不把它们保护起来,它们就会被当做废纸卖掉。”于是,郭乃兴以每张10元的价格,让宝贝逃过一劫。
收藏,除了花钱,更重要的是用心。“如果我们不对革命历史有充分了解,也许这些红色的文物摆在我们眼前,也不会认识。”郭乃兴一边说一边指着一本已经泛黄的书——《上海概况》说,“这本书已经是文物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一本,我这里有一本,应该就没有了。它详细记录了上海刚解放时各个重要的设施,这对解放军保卫上海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除了郭乃兴之外,还有几位参展的收藏家也各有独特的角度。有的人喜欢收藏各个时期党的文献资料,从党章到传达的文件,甚至还有伟人的书信;有的人钟情上海各个年代的宣传海报,从《黄浦江故事》的电影海报到大世界的多姿多彩;还有人偏爱军人的证书,从上海到全国……
也许红色的文物就在身边,与你我擦肩而过,珍藏它们也是珍藏一段往事。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