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坚定信念 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动力
——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培训有感
板桥新城 范润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9月12日至15日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培训,正是通过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情的这样一种探寻党的历史足迹的方式,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在精神上得到洗礼。
12日晚间一到龙岩,就换上了全套红军着装,在教官指导下,立即进入了实训整训的氛围。抵达闽西第一课——听取傅柒生教授讲解古田会议及闽西革命历史,傅教授曾长期担任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是闽西革命史的专家,他的讲解权威性很高。课堂上,细读古田会议决议与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文献,聆听傅教授结合历史与现实对两次“古田会议”的解读,明白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精神内涵。
决定一支队伍的先进性,关键要看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在军阀林立的1920年代,党领导的红军能从反动派的围剿中不断发展壮大,古田会议的召开应是最关键的节点之一,会议决议及时纠正了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的滋长,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使命。从历史看现实、看自身,回想自己加入村官队伍的初衷,也是抱定了一种服务基层、得到锤炼的心态,这一点在树立择业观时就已明确。而加入村官队伍后,面对繁杂多面的基层工作任务,如何完成好这项工作,又需要对自己在本领上和思想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层工作、村官工作,并不是仅仅怀揣一颗梦想就能做好,它需要任劳任怨的心态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参观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时,对这一感受尤为深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识分子一般总有眼高手低的通病,大学生做村官,面对基层,有时也难免会眼高手低,但只要端正心态,谦虚谨慎,遇事多调查多请教,就有把握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拿我所在的古雄社区来讲,作为外来人员,我一开始对本地村民的状况并不熟悉,尤其是新城十年建设以来,此地的变化很快很大,工作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务必谨慎行事、谦虚学习,多到村巷中走动,多请教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骨干,凡事不要贸然下决定,事实上这就是“先调查再发言”的工作方法。一年来的工作摸索,可以说在熟悉民情的基础上对工作节点有了把握。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是要自觉的把“调查研究”的精神方法贯彻起来。
9月14日是培训行程最密集的一天。我们的队伍在新泉整训旧址进行军事队操训练,体会到军纪严明对塑造一支队伍面貌的巨大作用;在松毛岭重走长征路,体会到牺牲精神和团结一致是达成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红军桥和光荣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扩红”小故事,正是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相结合而得到群众无比拥护的有力证明;这其中都蕴含着极宝贵的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要把遵守纪律的信念牢固树立在头顶,立身要正、行事要公,这样在群众中才会有威信。大学生村官要做好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更需要顾全大局的工作精神,把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有机结合,扮演好勤务员与倾听者的角色,保证党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到最后一公里。
党的历史深远悠长,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作为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到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时期的重要一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探索出了许多至今都尤为重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是每一级党组织和每一位共产党员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古人有言 “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以更高的立意要求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通过这次培训,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党的经典文献,弄懂我们“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伟大历史命题,才能明白自己在工作中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后编辑于 2016-07-12 09:20 ]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