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8-30 11:05
如今我们回顾半个多世纪前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或许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远非仅仅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在民族危难、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也发挥过激发民族主义、奋起抗战、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
广东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无论是南京国民政府、广东地方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对广东的辛亥革命史迹极为重视,曾建有黄花岗烈士陵园,红花岗四烈士墓,还有纪念孙中山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中山公园等。这些革命遗址与纪念场所成为广东也成为全国人民纪念辛亥革命的重要空间,这已经是妇孺皆知了。但是,民国时期还有一类纪念方式,那就是举办革命史迹展览,它同样能起到纪念、宣传与动员的作用。抗战时期广东沦陷了,为了动员人们投身抗战,国民政府在香港的组织就在港举办了广东文物展,而其中有大量辛亥革命文物。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革命精神遗产的挖掘,以服务于抗战,革命史纪念展览也随之增多,广东文物展是其中的一次,展览由国民政府前经济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发起人叶恭绰在香港组织筹办。1940年1月元宵节,广东文物展在香港般含道冯平山图书馆开展。这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国文物,并利用文物展来激发国人热爱中国文化之情,进而支持国内的抗战。
组织者之一的杨千里在开幕典礼上致辞时特别指出,广东的文化与革命遗产对于中国抗战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说:“……此革命精神之发展即广东和全国民族精神之成功也。现在抗战期间,此种同一精神,又要充分发展和表现出来。”在香港举办展览,是为使“这个特殊环境下旅居的中国人,得有极深刻的印象”,这“确是抗战期间发扬民族精神增加民族信念的最高最妙的法门”。
正是这样的背景与宗旨,使广东文物展中设有革命室,陈列革命遗物和太平天国遗物,其中多数为辛亥革命文物。
#p#副标题#e#
因时代较近,人们对这些革命文物更感兴趣。当然对于众多的参观者而言,如果文物与真情故事相融一体则更为感人:“星期日的一天,有一妇人浏览最久,竟至晕去。后有人说,她的丈夫,是三月廿九之役殉难的烈士,感从中来,凄怆昏厥了。” 这一故事作为展览会的花絮被刊登到报刊上,引起人们更深的感慨。
在革命室中,有不少摄影图片,非常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革命历史。围绕孙中山的展品最为丰富,如“四大寇”的合影、孙中山求学时的课本、革命时发行的债券和借据,这些照片生动地叙述了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除了孙中山纪念物外,各烈士的遗墨、遗像、墓影等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然,文物展览并不是仅仅让人们为认识革命文物而举办的,策展者的目的是要让人们透过参观对革命先烈产生景仰之情,进而转化为积极参与抗战的精神动力。应该说这次展览达到了这一目的,一位参观者这样写道:
“当我看到史坚如烈士供状的照片时,联想到我们的先烈,毅然的牺牲一切,为民族求解放……我们身为国民一分子,当怎样的警惕?怎样的负起我们的责任?此后应怎样的努力?才对得起无数的烈士呢!”
此次展览影响巨大,港九许多中小学特地放假由老师带领参观,当地报刊竞相报道,如《星岛日报》、《国民日报》、《循环日报》、《华侨日报》、《越华报》等。不少报纸不仅进行报道,而且刊登参观记,进一步扩大了展览的影响。
广东文物展过去71年了,现在已鲜为人知,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它曾在辛亥革命纪念史上具有一席之地,在抗战动员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到来之际,回顾半个多世纪前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或许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远非仅仅是1911年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在民族危难、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也发挥过激发民族主义、奋起抗战、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