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6-30 08:52
一个小型的“红色文物精品展”在河北邯郸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不大的展出空间里,斑驳的报纸,泛黄的文献,罕见的徽章……上千件红色文物见证和记录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岁月。
发起这个展览的,是当地一个民间组织“红色收藏委员会”.几位退休老党员组织发起,集结50多名红色收藏爱好者,“红藏会”成立3年,走遍了附近的武安、涉县等革命老区,收藏各类红色文物近1万件。
“红藏会”的副会长和创始人之一、70多岁的刘汉承,是一名从铁路系统退休的老党员。他告诉记者,“红藏会”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是一份泛黄破损的报纸1946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邯郸火磨街创办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这份报纸的特别之处在于报头为右书,是毛泽东手迹集字描摹组合而成的,而不是后来题写的从左向右排列的报头。”刘汉承说。
此外,“红藏会”还收藏了有冀南银行800余个农村信用社以现金、实物、劳力折价入股的根据地红色股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时期的军功章、纪念章;1948年武安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精装本;盖有“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大印的雨披……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连起来,就是一部晋冀鲁豫边区的历史。”刘汉承说,他们最大的乐趣不在于单纯得到一件藏品,而是从一件藏品入手,走访调查,深入研究,摸索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为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很多会员家里都有上百本有关党史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谁要是淘到一本难得的好书,大家争相传阅。此外,会员还撰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
从海量的历史资料中,“红藏会”会员细心地查找出邱县香城固伏击战八路军无名烈士中的22名烈士姓名,还有武安阳邑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无名烈士中的59名烈士姓名。为了慰藉这些默默无闻的牺牲者及其后人,“红藏会”将烈士名录装订成册,交给了当地民政部门。
据了解,目前“红藏会”开展活动基本靠自筹资金。即便如此,他们还集资出版了一本邯郸红色文化收藏精品集;收藏400多部红色电影拷贝,选出精品在部分机关企业义务巡回放映;在邯郸县、磁县、峰峰矿区还分别建立了陈设、展示红色藏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吸引青少年参观学习。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