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6-17 08:25
78岁的李跃康老人,普通到走在大街上很快就会没入人群。少言寡语的老人只有打开邮集时,他的话才会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涌而出,自信也像风起时的帆一样开始扬起。老人为自己的邮集感到自豪和骄傲,是因为邮集里收藏的数百枚红色经典邮票,打造了另一种形式的鲜活的党史教科书,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
购买的第一本邮集今年70岁
李跃康和老伴儿王瑞云生活在萨依巴格市场附近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房间的陈设和他们的衣着一样简朴。王瑞云老人说,老伴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舍得花钱买邮票,她不知道这些邮票有什么用。
面对老伴儿的抱怨,李跃康老人满脸堆笑,没有一丝尴尬。“几十年了,老伴儿一边抱怨,一边支持,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些珍贵的藏品。”李跃康说,老伴儿有一点抱怨是很正常的,毕竟几十年的时间,他在邮票收藏上花的钱太多了,让家人跟着“受苦”,心里也很愧疚。
“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成天捣鼓这些邮票!”王瑞云说,她认识老伴儿的时候,他的嘴上就成天挂着“邮票”两个字。李跃康说,其实,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收藏邮票了,他最早购买的一本邮集,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李跃康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本邮集,上面写着4个繁体字“袖珍藏邮”.两本邮集均由纸浆制成,历经70年的岁月依旧保存完好,可见老人对与邮票有关的东西也是十分爱惜的。
李跃康记得,这两本邮集他购买于1941年。当时他和父母在天津的英租界生活。父亲是一名小职员,家里的境况还算可以。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家里经常会收到一些信件。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邮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天津英租界。1942年2月18日,日本宣布将天津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许多普通人的命运。李跃康的父亲在这一年失业,家里的生活也是每况愈下,李跃康到了13岁时,不得不辍学到一家工厂做工以维持生计。
李跃康做工的工厂很大,往来的信件也非常多,这对于他收藏邮票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把收集到的邮票保存在自己购买的邮集里,作为对那个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的纪念。70年之后,当打开这两本老邮集时,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在这两本邮集里夹过的邮票,有一些已经成为“红色文物”.这两本邮集也是他痴迷邮票收藏的最好见证。
用邮票打造鲜活的党史教科书
在李跃康的邮集中,他最钟爱且付出心血最多的是《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邮集。这本邮集是他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门制作的,目前已完成3框50多个贴片。他准备再制作2框30个贴片,以供时机成熟时举办“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专题展览。
“我为什么要编组制作这个邮集?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李跃康说,“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是解放区邮票后期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4年3月在山东解放区首次出现毛泽东像邮票开始,在全国各大解放区,不同时期分别发行了数量众多的毛泽东像邮票。据统计,全国各大解放区共发行毛泽东像邮票90套(包括加盖、改值票等),占解放区全部247套邮票的36.44%.
李跃康告诉记者,从他收藏的“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中,可以看出当时解放区生活的艰苦。如毛泽东像邮票发行初期,无齿票相对较多。他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当时解放区物资匮乏、设备落后、邮票打孔困难有关。
在李跃康的邮票藏品里,有许多无齿票。他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井冈山和其他许多革命根据地创办了赤色邮政,发行赤色邮政邮票。1929年3月15日,红色革命根据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次年3月成立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开创了人民邮政的新纪元。1927年至1937年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赣东北、闽西、湘赣、江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都是无齿票。此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即1937年12月至1945年9月,解放区发行的邮票大多也是无齿票,其中包括1944年3月山东解放区发行的首套毛泽东像邮票。李跃康研究发现,虽然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发行了有齿邮票,但由于设备落后和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许多邮票上出现了中缝和直缝漏齿、齿孔上下移位、票幅宽窄不一等情况。在李跃康的藏品中,有一枚1949年4月中原邮政管理局发行的郑州版毛泽东像邮票上,就有漏印横齿、直边齿、齿孔移位等情况。
“从邮票的制版、纸张等方面也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物质生活的困难程度。”李跃康告诉记者,解放区邮票在印制过程中,因各地条件不一,有石版、铜版、誊写版、胶版、锌版、凸版、雕刻凹版等。毛泽东像邮票前期大部分是石版印刷,后期胶版印刷较多,少数是凸版,只有华北解放区1949年7月,由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建党28周年邮票是雕刻凹版;毛泽东像邮票用纸大部分是普通白纸和报纸,少数是道林纸,只有东北解放区在1947年,由东北邮电管理局发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邮票,用的是水印绢丝纸。个别邮票甚至出现了一套邮票使用两种纸张的情况,如华北解放区在1947年2月,由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发行的嘉禾图毛泽东像邮票,就有白纸印刷的,也有报纸印刷的。
李跃康不会使用电脑,在研究解放区邮票特别是“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料得从图书馆或者各类报纸杂志上查阅,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幸好有同是集邮爱好者的市民宋文强的帮助,他的《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邮集的编组和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库尔勒地处偏远,能接触到“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实物的机会很少,李跃康的大量珍贵邮票都是通过邮品拍卖的方式从内地购来的。他说,解放区邮票因年代久远及战争的损毁,留存下来的较少,特别是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实寄封少之又少,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7枚一套,山西集邮报于2009年2月的拍卖价为1000元,而贴有全套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的实寄封,当时的拍卖价则达到5800元。除了解放区发行的邮票,李跃康还藏有大量的“开国大典邮票”、“抗日战争胜利邮票”、“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邮票”等反映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邮票。如在中国共产党七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老人收藏的1945年10月山东战邮总局发行的“中共七代大会纪念邮票”,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
李跃康说,打开自己制作的一本本红色邮集,就是打开了另一种形式的鲜活的党史教科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实寄封见证国共通邮历史
在李跃康的藏品里,有一枚堪称文物的“国共通邮封”.这枚“国共通邮封”是山东解放区第二版毛泽东像邮票实寄封,贴毛泽东像2元无齿票,盖(1947年)3月31日黄骅战邮手填日戳,4月3日泊头镇中转天津,4月5日机盖落地戳。李跃康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枚实寄封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国共通邮的实物见证。李跃康在收藏这些邮票的同时,也在悉心研究这枚邮票背后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方便民众书信往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解放区与国统区通邮的建议。国民党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响应此事,时任中华邮政总局军邮总视察的林卓午先生为此前往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与共产党进行商谈。期间,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林卓午。经过几天商谈,国共达成了通邮协议。1940年(民国29年)5月9日,周恩来总理会见了林卓午先生,并鉴于林先生亲临延安致力于国共通邮所作的努力,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与林先生。
李跃康说,敌后邮务协议的达成,对保证敌后邮务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周恩来总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题词,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邮政老前辈对通邮的殷切希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有识之士对国共通邮这一利国利民举措的远见卓识。只有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够真正认识这枚实寄封的历史价值。通过邮票去探究背后的故事,才会在收藏中感受到快乐并有所收获。
李跃康老人还收藏了一枚“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混戳封”.这是一枚单挂号实寄封,贴有南通版毛泽东像全套邮票和“中华民国”邮票,信封上既有“民国38年7月2日扬州市局”日戳,又有公元“1949年7月8日”的日戳。这枚实寄封说明当时国统区与解放区之间的邮路还是畅通的,也属不多见的实寄封。
“有一些邮票是很难见到的,比如毛泽东像邮票的错版票。”李跃康拿出一些错版票给记者介绍,西北解放区1949年发行的毛泽东长城图邮票,在50元方连票中,出现了方连左下角50元误排成200元,且刷色不同的情况,这也是毛泽东像邮票中惟一的错版票;1949年7月1日,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4枚,其中一枚10元票的文字中,“二十八年”误写为“三十八年”.此外,还有一些“对倒票”,如1949年4月江淮邮政管理局发行的特印普通毛泽东像邮票一套三枚中,其中的“叁圆票”出现了对倒八方联情况。
“红色邮票”是我党军旅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信息工具。李跃康老人收藏的邮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人文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和精神的总体面貌,记载着亿万人民艰苦卓绝而又振奋人心的历史。
在李跃康老人《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的邮集里,至今还保存着两枚他于1941年收藏的邮票。70年的邮票收藏生涯,老人用邮票打造出了不寻常的“红色文化”,同时也让自己沉浸在一片“红色”的幸福中。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