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2-15 09:59
近几年,中国军队去美军西点军校参观,该校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时,总要反复说一句话: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美军为什么这样讲?对这句话,人们可以有许多理解,但有一点,也是它的真正关键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可以说,这就是美军害怕的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秘诀”,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宝库和战斗力的源泉。
对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优良传统。1930年周恩来就说:“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是未之前见或未之前闻的”(1)。这里重点讲五个方面。
一、创建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是政治工作最根本的任务(一)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无产阶级党性性质,最根本的任务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创建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这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
我们为什么得出这个论断?回答很明确,这是历史的结论。
大家知道,100多年来,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到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清王朝的军队在抵御外敌入侵中屡战屡败,而且败得人们无法理解,然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在历次反侵略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没有失败,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印、中苏、中越边境以及南沙、西沙等作战,我们都取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国家民族的领导集团以及由此确立的建军性质宗旨制度不同。清王朝是家天下,军队是为皇帝利益服务的家丁,既不敢发动民众,更不可能同心同德形成巨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则不同,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人民大众的代表,没有党和个人的私利,能够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军队官兵,万众一心,英勇牺牲,战胜强敌,这就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一下抗日战争,中国是如何打赢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进行了英勇抗击,张治中、赵登禹高级将领英勇牺牲,但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不断败退。一个原因是从一己私利出发,片面抗战,没有发动民众,甚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然而在此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作出三个非常人可办的重大决策,一举改变战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是决定抛弃前嫌,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这就是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因为他没有一党私利。本来外敌入侵,稳定内部是关键,但蒋介石稳定内部的做法是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再对外,这就错了,没有战略头脑。毛泽东则是以联合国民党来稳定内部一致对外,立即得到全国的拥护,这是大战略。正是这个伟大的决定,昔日满身缕缕伤痕的红军指战员要接受国民党的改编,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对手要在统一战线中结为盟友。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但共产党陕北高原、延水河畔,历尽艰辛的红军指战员,按中革军委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全军共4.5万人。
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全军共1.03万人。
实现了这个转变。这个转变是十分艰难的,129师的改编动员大会在滂沱大雨中进行时,红五星变成青天白日,红军指战员知道这是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但从感情上却无法接受。不知道是谁先哭出了声音,一张张脸,泪水直流,分不清哪里是雨水,哪里是泪水。这泪水表达的是对革命的感情,是对党的坚定信赖。
二是创造性地将历来只起辅助作用的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制定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把全国军民动员起来,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时129师师长刘伯承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们在山西榆次缴获的日军家书中,发现一个日本士兵在家信中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小人站在圆圈的中央,小人代表他自己,圆圈代表人民战争。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制胜之道。
三是开辟敌后战场,承担抗战最困难的战略任务。八年抗战期间,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从日军手中夺取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了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等高级将领的牺牲,广大共产党员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榜样。
再看看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是如何打赢的,我们的政治工作有什么宝贵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国准备医治战争创伤,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人民军队刚刚结束战争,国内物资极端匮乏、武器装备极端落后,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制海权和技术装备优势,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我们看两个典型事例:
一是率先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某部4连,看到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和被炸成一片焦土的城乡,指导员在现场给全连上了“为什么要入朝作战”一课。在随后执行的穿插任务中,战士们一路上看到到处是被残杀的朝鲜人民的尸体,指导员又进行了“敌人为什么要残杀朝鲜人民”的教育。从清川江到汉江,血淋淋的事实和朝鲜的人民控诉,极大地激发了战士对敌人的仇恨。运用战士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实,进行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指战员们马上认识到,这个仗应该打,只有抗美援朝,才能保卫祖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和平;这个仗能够打,只要扬我之长,击敌之短,就能战胜敌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二是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第3连在抢占松骨峰一个高地后,连续打退敌人多次集团冲锋,最后只剩下6名轻伤的战士,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
打扫战场时,在几百具美军尸体中层叠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作家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题,详细报道了松骨峰战斗的感人事迹。从此,“最可爱的人”响彻神州大地。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亲自起草嘉奖令,并特意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这是“万岁军”的美名的由来。
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时曾说,美军是“铁多气少”,即是说美军虽有优良的装备,但士气低。在这方面,人民军队恰好相反,是“铁少气多”,装备较差(这是缺点),但士气高昂。可见,人民军队始终能保持高昂士气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这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怕流血牺牲的领导集体,这是一面高扬的旗帜。有党领导下的军队政治工作,这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一旦把党的方针政策转为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和战斗激情、牺牲精神,就是一种巨大的战斗力。
不仅如此,党的领导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和组织的领导,更重要是从根本上保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保证党内的团结统一。长征中,红军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后,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自以为自己兵多枪多,野心勃勃地向党争权。当阴谋未能得逞时,他便擅自率部南下,另立所谓的“中央”,走上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张国焘想错了。他以为红军也会像军阀部队一样兵随将走。当他一旦公开搞分裂,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最后不得不取消所谓的“中央”,北上陕甘。1938年春,当他公开投降国民党后,不仅原来的干部不跟他走,就是连他已经带到武汉的警卫员也跟他划清了界限。为什么?
陈云曾经说过:“对党的作用要有足够的估计,在别的军队里头,一个连长、团长、师长反水,就可以把队伍带走,可是我们的军队不是这样,某个什么长反水,下面的战士可以把他杀了,不跟他去。这是什么力量呢?这就是党的力量,党的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党员的作用。”
(二)通过以上历史的回顾,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胜利之源。它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人民军队的全部发展史。所以,我们反复强调人民军队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号令为号令,这不是个口号,这是血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这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必然结论。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职能和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民军队都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建设,发挥政治工作的特殊作用,保证全军始终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无限忠诚。
3、无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如何变化,仍然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牺牲精神,更好的战略战术和指挥本领,更坚强的团结,更严格的纪律,更高度的集中统一,政治工作仍然是革命军队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二、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一)关于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问题,在人民军队建军之初发生过一场大的争论。
当时的红军,有60%的成员是贫苦农民,40%来自起义的旧军队。小私有者所固有的狭隘观念和旧军队的习气,在部队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随着形势发展,红4军党内出现一些不同认识并引发了争论,一些官兵习惯于旧军队的管理方式,抱怨“党管事太多”;有的要求事情不论大小,一律“先交下级讨论,再由上级决议”;有的人认为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只要有枪杆子就行;有的不愿在艰苦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打到城市去享乐;有的家乡乡土观念重、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
当时一个故事十分典型。井冈山朱毛会师后,二十九团是由湘南宜章农军组成,在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时,红四军军委决定二十九团随部队返回宁冈,增援永新。这时,二十九团的士兵和一些干部提出,不回宁冈,要回湘南。理由是家乡被敌人占了,要打回老家闹革命。他们甚至说,如果不让他们去,他们就交了枪单身回去。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二十九团军心涣散,组织解体,军委决定增派二十八团与二十九团同去湘南。二十九团立刻一改几天前那种“似行不行, 三五成群,步伍零乱”的状态,行军速度飞快,三伏天一天可走七八十里,二十八团在后面紧追都跟不上。此时,朱德忧心忡忡,总觉得往湘南打郴州凶多吉少。果不出所料,打郴州,先胜后败,二十九团几乎全部失散。
这个例子说明,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军队内最为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对此,毛泽东体会颇深:“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解决党内的这些分歧和不同的思想认识,红四军连续召开了两次前委扩大会议和第七、八次党代表大会都没有解决问题。特别是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还选掉了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的职务。
正是在解决这些不同认识和争论中,产生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红4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核心是规定红军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加强对官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彻底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正是基于这样的总结,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也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我们党都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可以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当前,我们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反对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国家化”。
为什么?
从总结苏联东欧的教训看,导致前苏联灭顶之灾,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1990年苏共接受反对党的“军队非政治化”、“军队非党化”和“军队国家化”主张,在军队中废除了原有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进行所谓“超意识形态”的教育,放弃了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在思想上解除了广大官兵的武装。
第二步,同年10月颁发了苏联《社会团体法》,规定军人活动不受政党决议的束缚。军队中党的组织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这就放弃了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
第三步,1991年初开始对军队政治机关进行全面改组,将属于党在军队中的领导机关-政治部门,改成服从政府指令的机关,苏军总政治部更名为苏联武装力量总军事部,不再是党在军队中的最高领导机关,走上了所谓“国家化”的道路。
这三板斧一砍,恶果立见。仅1990年军队退党的官兵就有34600人。军中各种派别和宗教团体多如牛毛,党组织被宗教、宗派组织代替。
无独有偶,东欧有些国家议会大选时,其军队的官兵中竟有90%的人投了反对党的票,许多信教的军人对天主教徒当选总理(波兰)欣喜若狂,他们公开宣称,军队只“忠于祖国,不忠于党”。
苏东剧变的结果是:军队变质,政权易主,红旗落地,共产党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许多军官也被排挤出军队,进入了失业大军。可见,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自身也难逃厄运。教训,无疑是惨痛的。
从理论上看,关于国家的概念,有人把国家看做是超阶级的、代表公众意志的联合体,有人则把国家看做是人口、领土、主权三者的总合体。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国家具有阶级的性质,实质上是一个阶级统治、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机关”、“手段”和“工具”(2)。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任何统治阶级的军队尽管它总是以“国家军队”的面目出现,其实质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解放军,就必然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它决不可能是超阶级、超党派的,它只能而且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所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胡主席告诫全党:只要党能牢牢掌握军队,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即便是出一点乱子,也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就是我们党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根本意义。
(三)要善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除了坚持不懈的进行理论的灌输与教育,我们还有许多好的经验。
一是要大张旗鼓的对官兵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长征翻越雪山时,兵站部长吴先恩发现一堆厚厚的积雪下,高高举着一只胳膊,拳头紧握,跑过去掰开手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这不是普通的党证和银元,这是红军官兵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
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指战员坚信跟着党走就有希望,听党指挥就能胜利。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人民军队官兵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创造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光辉榜样,革命战争如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要大力倡导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胡修道收到家中来信说:“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缺少一张立功喜报”。就这封信,成为了激励他杀敌立功的巨大力量,在战斗中荣获志愿军一级英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这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和一个普通的战士,但它凝聚着深刻的道理:培养和铸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凝聚着每一个家庭乃至党、国家对子弟兵的殷切希望,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实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应该说,人是需要鼓励的。我自己都有体会。
三是要善于利用典型事例对官兵进行教育。解放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现为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第20团第3营9连在讨论中,二班副班长任纪贞讲到他父亲给地主干了一辈子活,累得吐血,临死想喝碗小米粥地主都不给,使许多人听了悲痛流泪。第9连指导员赵绪珍从中受到启发,发动干部战士用亲身经历控诉剥削阶级和统治集团对穷人的迫害。在此基础上,第9连发动大家“挖苦根”,使同志们深刻认识到,要报仇,要翻身,只有打倒蒋介石,消灭剥削者。尔后,又因势利导开展“查忘本”和“复仇立功”活动。经过诉苦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战士的牺牲精神和战斗热情。1947年9月28日,毛泽东这个经验并转发全军。此后全军通过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激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一位美国学者把它称之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过的政治手段”。他认为,“这样的集体诉苦比指挥员或是政委的任何说教都更有感染力,这样的教育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更是任何人也模仿不到的,倘若蒋介石也让他的士兵起来诉苦,士兵恐怕定会起来反抗他们的长官。
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政治工作的全部基础政治工作有一个经典口号:支部是连队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无声的战斗号召。
1975年10月1日,毛泽东向身边工作人员讲了一段故事。他说,这个故事,你们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哪本书上都没有。还是上井冈山的时候,秋收起义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散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
毛泽东说的“哪本书上都没有”的历史,恰恰是秋收起义失败面临严峻形势的真实写照。
赖毅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当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们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到哪儿去?”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看出了问题的症结,当时起义部队中党的组织是支部建在团上,。起义军英勇作战,艰苦卓绝。但党的组织系统没有扎根基层,难以切实掌握士兵、掌握部队,特别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有风吹草动,就很难抓住部队。正是在这个小山村,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同时,班、排建立党小组,营以上各级建立党委。党的前敌委员会对全军实行统一领导。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支部建在连上”,最关键的点,一是使人民军队从连队开始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更便于发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是连队的战斗堡垒,但支部的作用要通过组织的决定和党员的模范带头来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无声的战斗号召。无论战场情况如何变化,只要有党支部,有党员,就能把官兵凝聚在一起,英勇奋战,这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生动体现,是人民军队夺取胜利的政治保证。
一年后,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强调:“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数十年后,当年的连党代表、共和国新中国元帅罗荣桓评价说:“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济南战役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时,攻入城内的某团三连和九连,和敌人反复拼杀,只剩下几十个人。战斗激烈,伤亡严重,建制打乱,三连长和九连指导员当即决定,两个连暂时合并,组成临时党支部。在这个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两个不同建制连的指战员继续浴血奋战、越战越勇,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支部的堡垒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
1、必须切实把一切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和连队基层和连队是军队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和连队才能风吹雨打不动摇。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
近几年军委总部连续颁发基层建设纲要、军队党支部工作条例、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从法规制度上为加强基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仍然是连队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基层连队的一面旗帜,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在战争年月,我军英雄辈出,引领着广大官兵前赴后继。和平年代,造就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模范,仍然是我军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关心群众生活是最有力的政治动员工作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经常是从生活的实际变化来认识和看待革命和党的领导的。关心群众生活,既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应该说这些年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军理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官兵工作生活,逐步解决基层的一些实际问题,改善了官兵关系。
最典型的事例,是几代军委领导关心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哨所的故事。
这个哨所坐落在海拔5380米被生物学界称为“生命禁区”的千年冻土上,是2009年6月,中央军委修订颁发新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治军理念,各级党委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官兵工作生活,全军基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军点。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一代代戍边官兵用赤子之心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却始终牵挂着几代军委、总部领导的心。
20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军委、总部实行“三年边防建设规划”,神仙湾哨所原来土坯垒成的“雪窝子”变成了混凝土结构的营房。
20世纪90年代,军委总部又先后两次拨款修建高原新型保温营房,神仙湾可以在严寒环境下保持摄氏20度。
进入新世纪后,国防公路修到了哨所,“家庭影院”、卫星电视、网络电话等现代化设施也相继在雪山哨所落户。
2006年7月,带着军委领导的嘱托,解放军四总部组成3个联合工作组,深入到神仙湾等边远艰苦地区的连队和哨所,调查了解边防官兵在执勤、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军委投入专项资金,为高原边防部队大力修建边防巡逻道路、桥梁、执勤哨所,提高训练经费标准购买文体器材,开通加密电视频道,增加特殊药品供应标准,配发具有制氧功能的新型巡逻车,解决边防基层部队住房、取暖、吃水等问题。官兵们戍边卫国的热情更加高涨、意志更加坚定。
四、端正党风是当前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杜聿明曾在总结蒋介石战败的原因时,说了一句话,他认为是“战事毁于人事,战术毁于权术”。1949年司徒雷登向国民党的司令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是廉洁,以及廉洁换来的民心。”美国在蒋介石战败后的“白皮书”说:“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不败于战场而败于官场,败于官场无所不在的腐化”。我印象深的一句话:南京路上将官多如牛毛。这些话,我过去曾多次引用,作为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讲。
目前,党和国家、军队反腐倡廉的任务极为艰巨,大家都知道,也都着急。有的问题虽然不是全局性的,但影响很坏。我就不细讲,主要讲怎么办的问题。
(一)关键是从严治党,以好的党风带出一个好的军风和社会风气胡主席在全军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他说:从严治党是从严治军的根本保证。要以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促进从严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为此,我们要抓好四个从严:首先是思想教育从严,主要是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在贯彻党章和党的制度上从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在遵守党的纪律上从严,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要在干部教育管理上从严,大力倡导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
(二)执政党的党风集中地表现在怎样对待“权”字上现在,摆在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面前的大问题,首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的问题。目前,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突出的表现是把权力与私利结合,用权力和金钱交易。另一突出的表现在用人上面,以权谋私,把权力与任人唯亲结合。这就是,不问是否德才兼备,或者是歪曲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利用职权,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可见如果离开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把人民交给的权力,作为为个人或小圈子的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就意味着执政党的权力变质。
目前看,杜绝贪腐行为只靠一般号召和思想教育是不行的,要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不良习气。现在主要的不是法规不足,而是动真格的不够。有人说,战争时期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治出了一支越战越强的纪律严明的胜利之师,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条款精细严明的党章、《准则》和法规,却仍然问题不断、“前腐后继”呢出路是:廉政问题、党风问题,说到底是党群关系问题。群众是以党员的言行、作风来衡量我们党好不好,决定他对党的态度的。党风好坏决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决定革命和党本身的命运。党执政以后,脱离群众失掉民心的危险更加值得警惕。保证我们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一环,是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时,应时时想到群众在希望我们做什么、在检验我们怎么做、在监督我们如何做,并以此来确定我们每一项决策行动和工作,古人:吾日三省吾身,有很深的哲理。
(三)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最有力的党风廉政建设身教重于言教。老一代革命家有许多金玉良言。
早在1951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就指出:“大家是为革命来的,还是为做官来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也容易。起初是干革命来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来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3) “把革命忘光了”,就是把共产主义理想忘光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光了。陈云提倡党的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勤务员,反对“只想做官,不想革命”。
彭德怀说:“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可耻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彭德怀提倡大公无私,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大公无私,就是提倡共产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提倡革命的吃亏精神;就是提倡自己多栽树,叫后人乘凉,而不是自己不能乘凉,就不栽树,更不能只想乘凉,不去栽树;就是提倡在对待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不是生怕自己吃了亏,而是生怕自己占了先;就是提倡同别人比贡献大小,而不是比地位高低,比待遇多少,比提拔快慢,比权力大小。
对于鲁迅所说的那种“只知一路吃过去,身后留下的不过是一路粪便”的“白蚂蚁”,必须坚决反对。
读过《毛泽东书信选集》的人都会对一封信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封给当时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的信,时间在1937年10月10日,正是抗战烽火连天的时刻。
毛泽东这封信是关于处死红军干部黄克功的。黄系当时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成,一怒之下,竟拔枪把刘茜打死,酿成轰动一时的新闻。黄被捕后,雷经天出任审判黄克功案的审判长。
那时的延安,男多女少,抗战前后,一批青年学生奔赴延安,参加抗战,其中有不少女学生。小小的延安城,一下子涌来了这么多的女青年,对许多出生入死多年的单身红军干部来说,该是有着多大的吸引力啊。许多红军干部都是在这时找到对象,结婚成家的。但从总体上说,女青年还是太少,许多人为了找对象都找疯了,但像黄克功那样拿枪逼婚的倒是仅此一例。仅此一例,但影响太大又太坏了, 毛泽东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毛泽东在给雷经天的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黄克功是那时已幸存不多的井冈子弟之一 (毛泽东当时说过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已只有700余人)。这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老战士,被捕后,也自知罪孽深重,要求戴罪出征,战死疆场。许多人也替他求情,要求赦免他的死罪。面对这一切,毛泽东对黄克功处以极刑,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信中字里行间,有一句今天读来仍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撼:“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可见,这些警世恒言,多么珍贵。党风,党风!这是党的生命。
(四)我们党有许多让人们永远学习敬重的高级干部在这里讲一个我所熟悉的故事。我院的老首长阎揆要,大革命时期的党员,黄埔一期毕业,开国元勋,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戎马一生,充满传奇。建国后,阎老级别为大区正职,上世纪70年代,组织上决定为他更换已经使用多年的老吉姆轿车,配发新的红旗轿车。他多次向组织表示,自己的老车还可以使用,把新车给更需要的同志。有一次,当他的司机把新车领回,开到家门口时,阎老当即要求司机把新车退回,并表示,一天不把旧车换回,就一天不乘车外出。再就是,按照规定,阎老应该享受大区正职住房,但长期以来,他和老伴一直住在一套军职房内,八十年代,正好院内腾出一套大区正职的住房,组织上决定,让阎老搬进这套房子居住,阎老明确表示,我们俩老已经够住,建议安排给其他急需住房的同志,始终坚持不搬这个家。有一天,工作人员趁他不在,把家里的花盆等东西搬到新房,阎老回来发现后,严肃批评了工作人员,坚持把东西再般回去。阎老退车让房,在院里传为佳话,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的高风亮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军科人,直至今天每当谈及此事,无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敬意和感慨油然而生。这些事作为一种精神,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不容易了。
当然我们对于廉政建设和党风的状况应该有个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清醒的认识。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在反对腐败问题上,党同人民群众是站在一起的。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成效,但问题还不少,有的还很严重,不能丝毫懈怠。因此,认为党已经腐败不堪,消极悲观,是错误的;认为党风问题积重难返,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五、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改造我们的思想作风,建设学习型党委(一)建设学习型党委的首要问题是各级党委成员要用党的创新军事理论武装自己。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也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的科学概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最基本的原则和宝贵经验。
事实上,在每个历史阶段我们党都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勇于迎接挑战,善于迎接挑战,靠的就是学习。
1、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我们党事业的蒸蒸日上,“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毛泽东认为克服这种恐慌的办法,就是“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然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这就是延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教育运动和整风运动。学习为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夯实了基础。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因此,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正是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在执政初期就较快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全面好转。小平同志后来对这次进城学习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3、改革开放前后,小平同志看到:十年内乱,“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应该说,正是在这么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气氛中,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当改革开放的事业扬帆起航后,江泽民郑重指出:“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注意学习。”为此,江泽民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地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正是在这么一种提倡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下,党掌舵的改革开放之舟才能勇闯激流险滩,继而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5、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伊始,就致力于大力推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化。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首次集体学习,迄今为止,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60多次集体学习,几乎每40天就进行1次集体学习,学习频率之高,领域之宽广,研究之深入,学习之认真,为国内外所罕见,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高度历史责任感。目的就是“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我们看到,党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下和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通过强调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而为我们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还存在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习。
(二)当前要理直气壮的大讲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党史军史,现代军事知识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知识,同时广泛学习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其中党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不可疏忽。
一是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与经验是最好最活的现实教科书。特别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史是用血换来的,极为丰富。二是这些年受社会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一些对党史军史的戏说、演绎,以至不少同志真假难辨,甚至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一些基本理论原则产生困惑和动摇。还有的同志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教育,对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已知之不多,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这一切都表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特别是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学习,更为重要。毛泽东曾把懂得党的历史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进行反复强调。
经验证明: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巩固和坚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底为基础,以党的历史经验为明镜。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正确的坚强的党的组织,这个党组织才能有战斗力。
最后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以来,有不少关于中国军队的评估:一是曾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的国防情报局的弗兰克·斯图尔特·科尔曼给总统写的一份秘密研究报告:《如何影响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他在报告中说:我建议不要对中国发动战争,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军力十分强大。恰相反,中国的军事机器每天都在老化。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这种衰落过程尤其短暂,甚至比清朝的“八旗军队”还要快(实际是说美国不打,中国军队也会很快垮掉)。二是一个英国军事代表团总结前些年访华情况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军队是一支生活型的军队。现在国内人们也担忧军队几十年不打仗了还行吗?
这些评估或担忧是否正确?暂不讨论,但我想它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假若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怎样掌握夺取战争胜利的不二法门?
两句话,一是要看到差距,二是要看到优势。看到差距,我们就要把心用到军队建设上来,切实加强现代化建设。看到优势,就是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体智慧,政治工作的特殊优势,人民军队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这不是大道理,是真实的战斗力。
可见,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现代信息条件下战胜强敌的“看家本领”,丢不得。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