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8-27 10:12
一
建国之初,周恩来作为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作为政务院总理,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繁忙工作中,对体育的组织建设给予很大的关注。为了新中国体育能够迅速起步,他批准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积极支持在团中央设置军事体育部。1952年,又不失时机地在第19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主持通过成立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任命贺龙为主任。这就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新中国的体育应当坚持什么方向?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周恩来一向强调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要把作为少数人消遣娱乐工具的旧体育,改造成为多数人健康服务的新体育。他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拿首都体育馆建馆这件事来说,选址最初选在复兴门外,要迁移一二十万居民。周恩来知道后认为,不能使几十万人受到影响。他说,市东南有了北京体育馆,市东北有了工人体育馆,再建馆要考虑西郊居民的方便。根据周恩来指示,最后选在外白石桥。周恩来就是这样,事事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发表后,有些同志对把“身体好”放在“三好”的首位不够理解,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从三个方面深刻阐明了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性。首先他强调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健康问题,要求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这是常识问题。其次,他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十分明确地提出,发展生产要求人们有强健的体魄,“工业越发展,越需要高度的技术,而技术越高,速度越快,越需要劳动者既灵巧又有耐力”。他还从国防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说明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周恩来指示要抓好普及和经常化,“体育工作就是要搞群众的体育运动,就是要和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在一起。不仅要锻炼身体,同时也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是增强体质的外因,内因就是要锻炼身体。”群众体育要“根据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学习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条件,有区别、有步骤地进行”。他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应当重视开展体育运动,特别提到教育、卫生部门的责任。有一次听取卫生部关于预防疾病的汇报时,周恩来说:“你们预防中不能加一点体育运动吗?早上起床,头部、腰部、肢体动一动,老年人搞一些散步,做一些柔软体操,不能老靠药物。人是高级动物,要动嘛!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他认为只要上上下下重视起来,搞好普及,坚持下去,群众体育工作一定能蓬蓬勃勃,人民的体质一定能不断增强,从而带动体育人才的成长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系列指示,既谈到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的社会性,也谈到体育工作的方针、方法,以及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为了使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章可循,从5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规章制度。其中包括《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简则》、《基层体育协会示范章程》、学校体育的“两课两操两活动”、机关厂矿实行的工间操、广播操、生产操制度,农村体育把体育锻炼和民兵训练结合起来的做法,以及《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都是在周恩来关心指示下制定和执行的。这些制度和做法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