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4-21 15:44
今年11月26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罗荣桓同志诞辰100周年。罗荣桓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丰功伟绩,特别是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从我军初创时期担任连队党代表,以后历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并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他毕生致力于军队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两度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在纪念罗荣桓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缅怀罗荣桓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他对政治工作的精辟论述,学习他感人至深的崇高品德,对于做好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弘扬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实现我军肩负的“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我军永葆无产阶级性质的不变军魂。实现并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政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罗荣桓同志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罗荣桓同志于1927年参加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参与了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在三湾改编中,他被任命为我军第一批七个连党代表之一。他坚决贯彻毛泽东的建军主张,积极参与组建部队基层党组织,认真摸索连队党支部凝聚人心、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的经验,很快使连队面貌焕然一新。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之前,罗荣桓作为基层政工干部代表,参与毛泽东主持的为起草决议进行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自己工作中的体会发表了意见。会上,他积极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性质、任务和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等问题的重要思想,因“观念正确,斗争积极”,被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罗荣桓在1957年撰写的《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回忆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早期的政治工作实践,使罗荣桓深刻认识到军队听党指挥的极端重要性,从此,他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神圣使命中。
罗荣桓同志认为,只有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理论灌输和思想启迪活动,提高官兵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才能从思想上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他非常重视党的科学理论的学习,是我党较早倡导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人之一。他在1944年7月发表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从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上产生发展起来,继承了中国革命百年来的历史传统而民族化了的思想。”提出“要把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作为斗争的武器,把实践这一思想看成是最荣誉的事业”。他不仅自己常年坚持学习钻研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而且非常重视部队特别是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抗战期间,在条件艰苦、战事频繁的情况下,他要求部队只要条件允许,每天用两小时进行学习,还亲自给直属队宣讲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全国解放后,罗荣桓强调必须在各级干部中有指导有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教育。在他的主持下,总政规定,要把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建立在职干部学习制度,加强学习领导,并确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按照罗荣桓提出的“系统地、联系实际地、稳步前进地”进行干部理论教育的方针,全军部队干部理论学习逐步走向正规。
罗荣桓同志特别注重在历史转折时期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国抗战初期,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员,缩小了政治机关,使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受到削弱。罗荣桓根据自己多年的切身体会,在党的六中全会上建议,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机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确保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各项重大任务。同时他在115师起草下发了《关于营连党组织的规定》等文电,为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确地选拔任用干部,是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的人手中的重要保证。罗荣桓同志在他毕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始终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他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干部工作置于党委集体领导之下。他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对干部一视同仁,按德才标准严格要求,大胆使用。他认为,“如果因为个人的熟悉不熟悉,决定使用不使用,领导者就不会使用大量的干部,容纳大量的干部。”他在干部问题上坚持搞“五湖四海”,反对拉山头、搞宗派。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负责组建总政治部时,他建议中央任命原四方面军和延安总部的傅钟、第四野战军的肖华、第一野战军的甘泗淇任副主任,选调的二级部长和处长也来自各个野战军。他注重通过各种手段对干部进行培养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战争年代,他经常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使他们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迅速成长,很快提拔为中高级领导干部。他对机关的一些年轻干部要求很严,手把手地教他们起草文电、调查研究,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全国解放后,为适应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他向中央建议并领导组建了解放军政治学院,亲自兼任院长,为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政治工作人才。罗荣桓把干部视作革命的宝贵财富,倍加珍惜爱护。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他总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满腔热情地给予教育和帮助,反对不经过耐心教育和民主讨论,随意处分干部。他对干部不仅在政治上关心爱护,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恋爱婚姻到子女教育,从生活保障到文化娱乐,事事处处都想得很周到。他要求政治机关注意倾听干部的呼声,成为“干部之家”,不要“办成阎王爷开的店,连个鬼也不敢上门”,受到广大干部的一致赞誉。
罗荣桓同志为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团结。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党委内部,他处处以党的利益和原则为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倾心搞好班子团结。他认为“干革命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因此能够和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同志一道工作。在和他一起共事的人中,有的因各种原因误解甚至伤害过他,他总是主动检查自己的不足,忍辱负重,继续和他们搞好团结。罗荣桓同志这种高尚的党性修养和宽广的胸怀,在党内军内有口皆碑,凡是熟悉他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正因为如此,他身上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干部和部队都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领导,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罗荣桓同志注重通过政治工作制度的建设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一生模范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如军队党委制度、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度、在连队基层单位设立党支部制度、军队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等,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他根据新的情况,领导制定了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条例总结了几十年来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将政治工作的原则、任务和基本方法简明而又系统地规定下来,使之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法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仍然是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全体政治工作者都应以罗荣桓同志为榜样,高举党的科学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主席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全军官兵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成为听党指挥的坚强战士。
(二)保证部队战斗力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是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罗荣桓同志善于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确保政治工作扎实有效。
罗荣桓同志深知,我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因此随时注意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部队的思想,引导官兵在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指引下完成各项具体任务。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奉命率部到山东后,以各种形式向山东党政军领导和部队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重阐述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统一各级干部的认识。同时,组织部队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他根据我党独立自主地放手在敌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领导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逐步建立并扩大了我党独立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进军东北的部队来自不同地区,各部队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团结的现象。罗荣桓及时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央关于《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引导大家认识“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必须确保思想统一和内部的团结一致。他与各部队领导同志谈心,强调团结对于实现党的战略意图的重要性,要求老部队、老干部、老战士要首先照顾新部队、新干部、新战士,并要求山东来的部队要做团结的榜样,使部队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辽沈战役中,罗荣桓同志从党的最高利益出发,坚决执行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南下北宁线,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队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确保了战役的全胜。
罗荣桓同志认为,战斗力是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而“政治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平时,他善于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战斗力的因素,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解决轻敌、畏战、急躁情绪和个人、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干部战士放下包袱,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战训练中去。战时,他注意根据战场形势和部队思想情绪的变化,及时发布政治工作指示,组织开展宣传鼓动、瓦解敌军、慰问伤员、发动群众支前等扎实有效的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他把作风纪律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注意通过耐心说服和严格要求,把我军严明的纪律变为官兵的自觉行动。辽沈战役发起前,罗荣桓预见到部队进入大城市可能出现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提前规定了《入城纪律守则》,并利用各种机会反复强调严守群众纪律,夺取军政双胜。部队攻战锦州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展现了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某部驻在苹果园里,面对已经熟透甚至坠落到地上的苹果,没有人动一个,成为我军秋毫无犯的典型事例,毛泽东对此也曾给予高度评价。
罗荣桓同志懂得,基层是战斗力的基础,是部队执行各项任务的基本单位,因此,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在连队。早在红军初创时期,他就是一个扎根于基层,善于根据士兵思想实际做工作的党代表。担任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以后,他仍然经常深入连队,和干部战士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罗荣桓组织召开了115师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基层建设问题。会上他发表了《略谈连队政治工作问题》的讲话,对连队政治工作的职责、作风和方法等问题作了系统精辟的阐述。根据这个讲话,会议编发了统一连队各种工作制度、规则、战术、战斗动作等内容的小册子,为以后的统一指挥和正规化打下了基础。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罗荣桓同志继续强调狠抓基层建设。他在第二次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后,带病到东南沿海的部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部队实际,提出了基层连队工作要抓政治思想,抓纪律作风建设,抓军事训练,抓生活管理,加强调查研究的“四抓一调查”工作方法,并且在当时“左”的思想盛行的情况下,提出了不准在战士中划类,废止“落后分子”提法的要求,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基层官兵的积极性。
罗荣桓同志这些卓有建树的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继续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罗荣桓同志在其政治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意根据形势任务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政治工作在求实创新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罗荣桓一生的影响是很深的,而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更是罗荣桓终生信奉不渝的行动准则。他坚决反对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明确指出:“连队的政治教育,主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基本教育应有充分的现实的内容,切忌任何抽象的东西,一切问题要从战士能够领会讲起。”“要学习先生教小学生、长兄教幼弟的办法,来教育我们的战士。”他认为学习理论必须结合实际。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导师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升华出来的。因此,必须联系实际学,结合实际用。在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他反对所谓“走捷径”、“背警句”、“立竿见影”等做法,强调“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早在1961年就提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这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确定工作指导方针,这是罗荣桓同志开展政治工作的一大特点。他在下决心、作指示时,历来不惟书、不惟上、不随波逐流,善于根据斗争实际,开创工作新局面。1943年4月,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罗荣桓根据山东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采取把整风与审干区别开来,把干部分期分批送党校,在学习中结合个人实际,写出反省自传的方法,得到中央的认可。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山东地区的整风审干健康发展。在形势任务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罗荣桓同志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辽沈战役取得辉煌战果后,许多人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罗荣桓却敏锐地发现并严肃批评了部队中的骄傲自满、纪律松弛、贪图享乐、以功臣自居等问题,使干部战士特别是高级干部受到警醒,为大军入关、南下,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罗荣桓一贯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部队思想脉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经常教育干部不要浮在上面,要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亲手“解剖麻雀”。他要求各级政工干部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现实,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从连队中来,到连队中去。他工作作风深入细致。每到一地,总是先听取各级干部汇报情况,直接与战士座谈,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他对部队情况了如指掌,说话作指示常常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比如,在谈到作战中要爱护战士时,他说,“你们光叫战士冲,冲到围墙边碉堡前,上不去炸不开怎么办?你们想过没有?”使在第一线带兵的基层干部也不得不佩服他想得细、抓得实。
罗荣桓注意着眼形势任务需要,及时总结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阶段,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夏季攻势的胜利。同时,土改后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大批解放战士充实到部队中来,部队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幻想和平、厌倦艰苦战斗生活的思想有所抬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官兵积极性,激发部队杀敌立功、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热情,成为罗荣桓思考的重要问题。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三纵队以诉苦为主要方式进行阶级教育这个典型。他认为:“这在部队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造,解决了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问题,是部队政治教育的方向。”立即指示起草了关于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的训令和《东北日报》社论———《部队教育的方向》。诉苦运动很快在东北各部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成为提高广大指战员阶级觉悟,鼓舞战斗士气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同年9月,毛泽东亲自向全军批转了东北第三纵队进行诉苦运动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在全军开展的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为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罗荣桓同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可贵品质,对于我们今天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我军的政治工作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基础上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罗荣桓同志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无私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他能够在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上作出巨大贡献、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根本原因。
罗荣桓同志从一个忧国忧民、“读书救国”的学生走上革命道路,逐步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作为基层指挥员,他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担任战略区负责人后,为取得全局的胜利,他经常把主力放到外线,自己率少数机关干部与敌人周旋,有时敌人已近在咫尺,他仍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他抱定“有一分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的决心,长年超负荷地工作,甚至在患严重肾病的情况下,仍坐着担架坚持指挥战斗。正如他病危时的留言那样:“我尽力争取不死,继续为革命奋斗,如果死已经来临,我也决不畏惧,决不发愁。”罗荣桓同志真正做到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罗荣桓同志把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看作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他经常说:“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在早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的主张,致力于纠正打骂体罚士兵、侵犯群众利益的军阀残余现象。他事事处处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经常教育部队,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也要先做动员工作,弄通思想,和群众一起干,否则,还是会脱离群众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一次检查工作中,发现某地为便于反“扫荡”中隐蔽部队、疏散群众,强令老百姓收高粱时不准砍高粱秆,否则就要严惩。他立即予以纠正,指出对群众不能搞强迫命令,要把道理讲清楚,使我们的规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罗荣桓同志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述感受很深。他认为,人民战争是要靠人民供给和支援才能打赢的,我们应当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不浪费一粒粮食,不多用一个民夫、一辆大车、一匹马。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1942年,他发动部队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克服由于敌人封锁造成的困难,仅半年多时间,就使根据地人民每人平均减少了10元钱的负担。
罗荣桓同志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战争年代,他和战士一样吃用老墙土熬出来的硝盐,穿补丁摞补丁的破军衣,晚上钻草堆、睡门板。行军途中,他的战马上不是驮着病号,就是摞满战士的枪支和背包。他虽自幼立志要当一名土木工程师,却从未想过给自己设计一所像样的住宅。新中国成立前,中央根据地的祠堂、庙宇、草棚、茅舍,延安的土窑洞,沂蒙山的庄稼院,都曾是他安身的住所。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家长期住在一所窄小的房子里,多次拒绝组织上为他改善住房。当他得知管理部门背着他加盖了一间秘书用房和车库时,立即作自我批评,并向中央写了书面检讨。他身居高位,却从不以权谋私,对个人、对家庭的要求极为严格,为阻止家乡亲友来京谋取“好处”,他要求湖南有关领导帮助劝阻来人,并不许他们免费乘车。他经常教育子女:生活上不要搞特殊化,衣服能穿的尽量补一补穿,要处处向工农子弟学习,一点不准特殊。在病危弥留之际,还批评儿子不该在没放假时回来看望自己。临终前,他对子女说:“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位共产党员、党的干部都应该像罗荣桓同志那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出自己的贡献。
罗荣桓同志德高望重、有口皆碑,是难得的治军之才,也是我们总政治部的好主任,是全军政治工作者的光辉楷模。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我们要以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确保“打得赢”、“不变质”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不断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