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7-22 00:00
陈毅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之一,又是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的三位重要领导人之一,与朱德和王尔琢齐名,在军内的资历和地位很高。如果说,朱德在革命最黑暗的时刻,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为保留一颗很大的革命火种,立下了最大的功劳,那么陈毅作为朱德的最得力助手之一,同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当时,到了赣南安远县的天心圩,部队只剩下800多人,基本力量是25师的战士,干部所剩廖廖无几,团级干部只有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和74团参谋长王尔琢,而朱德是9军副军长,大家对他不太熟悉。但陈毅与朱德很熟,既是四川老乡,又曾经共过事。他们是1926年下半年受党的派遣,到四川杨森部队做响应北伐的兵运工作时认识的。他们还一起领导万县各界群众开展反抗英军屠杀中国民众的运动。所以,在天心圩,陈毅不断地向大家宣传说:"朱军长是老党员,1922年就入党了。你看师长跑了,党代表走了,团长走了,参谋长也走了,朱军长他还不走,我们应该拥护他!"此时,陈毅如果去上海、北京、四川,都有很好的出路,但他哪里都不去,坚决留在队伍里,拥护朱德,实行自己"只要拿武装我就干"的决心。作为惟一的团级政工干部,陈毅协助朱德做稳定部队的工作,在一言一行上功不可没。不过,陈毅当时的处境也很尴尬,很为难。若干年后,他回忆这段最困难的时光时说:"我那时候在部队里边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因为我8月中旬才去,10月初部队就垮了。有人说政治工作人员是卖狗皮膏药的,不听他们的。最后到了大庾时,因为不少军事干部都走了,我还没有走,大家觉得:你这个卖狗皮膏药的人还不错。所以,讲话开始有点发言权了。
但是,当部队进入信丰县城后,有个别干部钻进酒楼,大吃大喝后,嘴巴一抹就走。还有几个士兵跑到当铺里,把手榴弹往桌上一搁,拉着导火索,痞腔痞调地说:"老板,称称有多重,换几个钱花花!"陈毅接到报告后,当机立断,要号兵吹响紧急集合号,并叫传令兵传达发现敌情和转移出发的命令,带队伍一下子跑出信丰县城20多里,直到一个山坳里才停下来。
陈毅站在山坡上喊道:"面向我,列队集合!"他尚未喊出团营连番号,突然只见一位忠勇的老兵跑到陈毅的左前方,以标准的军人姿态肃然立正。这不是别人,而是朱德军长!紧接着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跑步跟上……于是七八百人迅速列队。
陈毅在队列前激愤地说:"我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没有纪律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对于那些哄抢当铺、煽动逃跑、损害军誉的败类,我们定要严惩不贷!"他命令执法队,当场执行严肃的军纪,枪毙了那几个害群之马。
接着,部队又开到大余县城,并在这里进行整编,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为司令员,陈毅为党代表,把一批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工作,加强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11月上旬,第5纵队进入湘赣边界崇义上堡地区。陈毅主持整顿纪律,作出没收与缴获全部归公的规定;大力开展群众宣传工作,恢复群众组织,开始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开始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这支经过艰苦磨难的队伍,犹如大浪淘沙后保留下来的精华,经过"赣南三整",又增添了生气。
所以说,保持南昌起义的火种没有熄灭,最大的功劳是朱德,其次是陈毅和王尔琢。
1928年初,朱德率部成功地领导了湘南起义,陈毅也参与了领导。起义后,朱德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陈毅任党代表。陈毅受到党的信任,进步很快,在军内的地位几乎与朱德并驾齐驱。4月下旬,朱德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所部会师,陈毅任刚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12师师长。这样,陈毅就与毛泽东、朱德和王尔琢一起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初源头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6月22日,在中共红4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因在红4军的建设问题上与其他领导同志存在意见分歧而离开了红4军。毛泽东的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书记改由陈毅担任。不久,陈毅代表中共红4军前委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陈毅认识到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从而如实地向中央反映红4军的情况。接着,在周恩来主持下代中央起草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返回根据地后,陈毅主动检讨自己,并两次致信毛泽东,请其回前委工作。毛泽东回到前委后,陈毅又积极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正是由于陈毅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红4军"九大"的圆满召开和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产生。12月29日,毛泽东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共红4军前委书记。陈毅与毛泽东、朱德等11人被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陈毅后来回忆说:"我从不向敌人低头,但对自己的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评,很愿意低头,胜利时如此,不利时也是如此,即使失败亦是如此。"他这种既敢于坚持真理,又敢于修正错误的态度,虚怀若谷、知过必改的精神,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所以,陈毅是红4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为我军最源头、最基本的部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因在指挥作战时身负重伤,加上党内"左"倾路线的排挤,被留在中央苏区领导斗争,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等职,在赣粤边区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南方的战略支点和一批战斗骨干。
1955年全军授衔时,在陈毅领导下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各游击区的中将以上将领有:
大将:粟 裕。
上将:叶 飞、傅秋涛、钟期光。
中将:卢 胜、刘培善、张 藩、林维先、饶守坤、黄火星、梁从学。
陈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绥,即使面临绝境,也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自幼爱好文学,尤喜作诗,一生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1936年寒冬,陈毅身负重伤弹尽粮绝,被困在赣粤交界的梅岭树林草莽之中长达20多天,而且外有国民党军队重兵围攻,内有叛徒告密陷害。在九死一生之际,陈毅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首"绝笔"诗篇藏在衣内,充分表达了他革命到底、至死不渝的革命气概。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毅参与领导组建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等职。在新四军挺进江南之初,陈毅就提出,要将模范的群众纪律,广泛的统一战线和胜利的战斗这三条原则作为见面礼献给江南人民。陈毅认为,只有尽快打几个漂亮仗,才能打击日军的骄横气焰,鼓舞民众的抗战情绪,使新四军在茅山站住脚。不久,粟裕亲自指挥,在镇江西南的韦岗伏击日军旗开得胜。陈毅兴奋地为此赋诗一首: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陈毅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代军长,与政治委员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9万部队,在日、伪、顽夹击中坚持和发展了华中敌后抗战。连续粉碎了日伪军对盐阜、苏中、苏南和淮南等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和"清乡",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获得了新发展。1942年春刘少奇返延安后,陈毅领导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一直领导整个华东战场的战役作战,粟裕具体负责军事指挥。他们一起,密切配合,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诸多著名战役,难度大,战略意义大,战法具创新性和前瞻性,为全军各战区所效仿。如果说,粟裕指挥战役像工笔画、像素描,细致入微、大胆出奇、笔法创新、高潮迭起,那么陈毅指挥战役则像国画大写意,汪洋恣肆、浓云泼墨、线条粗犷、苍劲有力。
年5月,陈毅和粟裕珠连璧合,在鲁中孟良崮上演了一出歼灭蒋介石嫡系王牌的经典好戏。当时,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在实施蒋介石对山东战场的所谓重点进攻中,狂妄冒进,作为先锋进攻沂蒙地区,迫我主力决战。该师师长张灵甫叫嚣要活捉陈毅和粟裕。根据敌情呈现出"一枝独秀"之状,粟裕奇妙地提出了"猛虎掏心"的战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间楔入,切断整编第74师与其左右翼的联系,将其干净彻底消灭掉。陈毅一听,大声叫好,说:"好!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当即定下方案:围歼整编第74师,活捉张灵甫。经过4天激战,我华东野战军一举将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全部歼灭,该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名震五洲,意义非凡。正如当时新华社所评述的: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这一打击又出现于解放区举行全面反攻的前夕,因而,具有特殊重大的影响。毛泽东称赞说,歼灭整编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哀叹该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借的一件事"。这时,陈毅满怀着喜悦的心情,诗兴勃发,挥毫写道: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孟良崮战役,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
陈毅一生著述颇丰,重要著作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陈毅善于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规律,善于总结部队的作战经验,并从中概括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中,包含着陈毅的智慧和创造。陈毅认为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实际上是一种"城乡"斗争,敌之优势集中在城市,我则必须发展农村游击战争,并"波浪式"地发展到全国。应先建立各个小块根据地,逐步连成大片。早在1929年9月,陈毅总结红四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即提出了14条游击战战法。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发表了《论建军工作》、《论游击战争》、《华中实战的经验教训》、《我们应采取的战略战术》等文章,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出发,系统探讨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及战略战术,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游击战争基本规律的作战指导原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条件下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新四军的政治建设等问题作了论述。解放战争中,陈毅认为,群众武装、地方部队和主力兵团,是革命武装力量的三个阶梯,相互依存配合,共同打击敌人。当革命战争发展到大兵团作战之后,总的作战方针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战略防御阶段应以运动战为主,就是"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创造有利时机,选择战场,集中兵力,四面包围",实现内线歼敌。战略进攻阶段,要逐渐加大阵地战的比重,并与运动战相互配合。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