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欢迎您!
学员登录
|
学员中心
|
收藏本站
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动态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培训资源
红色教育
领导关怀
红色时政
红色记忆
历史博览
红色视频
英模事迹
领袖故事
闽西英烈
红色诗词
红色书画
红色书籍
红色精神
红色歌曲
研究精萃
红色收藏
红色福建
红色广东
红色江西
红色讲堂
红色访谈
红色圣地
学员园地
学员相册
培训图片
画册展示
培训视频
学员心得
学员反馈
学员动态
培训班级
培训视频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征程万里苏启胜
红色古田
发表于 2009-10-06 00:00
横亘闽西粤东的金丰大山之间,散落着一群群气势恢宏的生土建筑群--土楼。建县于明成化年间的永定县,素以"土楼之乡"闻名于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此地英才辈出。金丰大山深处,走出了共和国副委员长张鼎丞,同时,也走出了1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苏启胜就是其中之一。
转战南北
横亘闽西粤东的金丰大山之间,散落着一群群气势恢宏的生土建筑群--土楼。建县于明成化年间的永定县,素以"土楼之乡"闻名于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此地英才辈出。金丰大山深处,走出了共和国副委员长张鼎丞,同时,也走出了1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苏启胜就是其中之一。
苏启胜,1909年出生于永定县古竹乡金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据中共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与宣传·人物春秋》记载,苏启胜"从小放牛,读私塾四年,当药店学徒、店员六年"。
当时的闽西,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匪盗遍地,民不聊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共产党福建临时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从1928年3月至6月,在闽西相继组织了后田、平和、蛟洋、永定"四大暴动"。闽西"四大暴动"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定暴动是福建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和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动。当时,永定全县已经有30多个乡恢复了农会,农民武装"铁血团"拥有200人枪,当地党组织先后建立了9个支部发展党员700余人。永定的革命力量,为闽西各县之冠。
1928年初,永定农会反抗捐税、打击贪官污吏和捕杀土豪劣绅的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大恐慌。军阀张贞派江湘支队从漳州进驻永定,国民党永定县政府成立"肃匪委员会"并制定"清乡"办法。
6月20日晚,江湘支队袭击溪南区委,东溪、金砂、西溪等乡村农民立即组织起来,断绝通往县城交通,登山对抗,形成对峙局面。
局势严峻,中共永定县委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暴动委员会,推举张鼎丞为总指挥,阮山、卢肇西为副总指挥。6月29日凌晨,湖雷暴动。暴动队伍汇合陈东、高头、南溪、岐岭等地暴动队伍,随即举行金丰暴动。数日之内,暴动风暴席卷永定东部数十个乡村。
江湘支队闻讯从县城抽调三分之二兵力前往镇压,县城守兵仅剩百人。6月30日,张鼎丞按预定计划率4500余农军分北、西、东三面包围县城,次日晨,发起进攻。各路农军攻入县城,与守敌激战数小时,相持不下。江湘支队出城之敌闻讯回援。被迫撤出城外的农军随即会合从各乡赶来的暴动队伍,围城三日,从容撤回金砂、西溪、东溪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苏启胜参加了永定暴动,并与暴动武装坚持反"清乡"斗争。
7月4日,农军撤回金砂等地,随即,中共永定县委从暴动队伍中挑选200余人成立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这个红军营是闽西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队伍。同时,永定县委还成立了赤卫队,协助红军营作战,苏启胜参加了县赤卫队。
永定暴动后,敌江湘支队纠集地方民团,多次窜扰金砂、湖雷、金丰、太平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定红色武装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大溪背伏击战,一举击垮八乡民团进攻,缴获长枪23枝,财物200多担,打出了红色武装的威风,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苏启胜在反"清乡"的一系列战斗中,机智勇敢,受到了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的表扬。
1929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首次入闽,3月14日,首战长岭寨告捷,歼灭地方军阀郭凤鸣旅,并进占汀州城;5月,红四军再度入闽,攻克龙岩城,再克白砂,击溃张贞部陈国辉旅、卢新铭旅,革命形势大好。
1929年6月6日,闽西特委决定正式组建闽西地方红军,长汀、永定、龙岩、上杭等地红色武装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傅柏翠为第四纵队纵队长,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兼纵委书记。6月中旬,红四军军长朱德到连城新泉传达了红四军前委的决定,宣布第四纵队正式成立。
苏启胜随县赤卫队编入第四纵队,随第四纵队参加了配合红四军主力三打龙岩城的战斗。
不久,李任予调二纵队工作,第四纵队由张鼎丞任党代表,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
红四军第四纵队在龙岩集中整训20余天后,随即参加红四军"七月分兵"行动,横扫闽西境内零星反动武装,使各县红色区域迅速连成一片。
1929年9月,红四军决定拔除威胁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钉子--上杭县城。
上杭县城位于汀江中游西岸,城墙坚固,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有铁上杭之称。
福建省第二混成旅土著军阀卢新铭部2000余人在此据险固守。
9月18日,朱德亲率红四军4个纵队及地方赤卫队、群众1万余人,秘密进抵上杭城郊,四面包围上杭县城。
第四纵队及赤卫队攻击方向为东门,与西门、北门一样,是主攻方向。
苏启胜加入攻城大军序列。
战斗自9月20日凌晨1时发起,攻城部队奋勇杀敌,苏启胜随部队杀入城内,与敌激战至20日晨拂晓,红军攻克"铁上杭",俘敌1000余,大获全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1929年秋,两广战争一触即发,东江粤军一时空虚。10月5日至31日,红四军一、二、三纵6000多人,分三路出征东江,连下峰市、虎市、松源、岩前、蕉岭等地,一度攻入粤东重镇梅城。此时,两广战争结束,粤军增兵,红四军返攻梅城失利。红四军撤回赣南,11月中旬返回闽西。
苏启胜所在的红四军第四纵队,根据闽西特委指示,在完成上杭东南地区作战后,在连城新泉、朋口、温坊和涂坊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巩固闽西苏维埃政权。
1930年6月,由闽西地方红色武装于1930年5月组成的红二十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开赴江西作战。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从闽西走出的骄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记载:
(苏启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十军班长、红十二军排长、连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一团连指导员。1934年春进入江西瑞金红军大学政治科学习。后任红军干部团二营政委,红二方面军总部教导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长征途中,任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排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从中央苏区的长汀、宁化、于都、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中,红一、三军团为左右前卫,红九、八军团为左右两翼,中央机关和两个直属部队编成两个野战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掩护。
居中的两个野战纵队中,第一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王首道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梯队。干部团与医务所、运输一排组成第四梯队。干部团由红军大学、公略步兵学校、彭杨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合并而成,陈赓任团长,宋任勇任政治委员,毕士悌任参谋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营,另有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归属干部团指挥,队长萧劲光,苏启胜任上干队排长。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出发,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防线,进抵湘江。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破网突围,黎平转兵,攻占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举行,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期间,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担负了城区的警戒任务。
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或东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除以湘军、鄂军各一部围攻红二、六军团,以川军、陕军各一部对付红四方面军以外,集中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边境地区。
为摆脱敌军围攻,中央红军遵照遵义会议的决议,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
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赤水方向急进,迅速攻占土城、赤水城东南旺隆场、复兴场、三元场、习水等地。此时,川军2个旅先于红军进入赤水城,并对旺隆场、复兴场反扑,阻止红军北进;总预备队2个旅占领土城川东地区,模范师第3旅继后跟进;另一部1个团占领习水。
中央军委为击破川军的追堵,1月27日决定乘薛岳兵团主力远在乌江南岸,黔军侯之担部又遭红军击败的有利时机,以红一、九军团各一部阻击由赤水、习水南进之川敌,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红军的4个团,以保障红军北渡长江。
苏启胜所在干部团与红三、五军团投入了围歼战斗。
1月28日晨,红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南北两面向进占枫村坝、青杠坡的川军模范师、独立第四旅各3个团发起进攻,战至黄昏,成对峙状态。鉴于援敌不断,中革军委决定红军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除以少数部队阻敌外,主力分三路西渡赤水河。红一、九军团和军委纵队第二、三梯队、干部团上干队为右纵队,统归林彪指挥,由猿猴场渡河,转向古蔺以南前进。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右纵队改向叙永、古蔺间的两河镇前进。2月2日,右纵队红二师进攻叙永城不克,即撤出战斗,继续西进。红军各纵队遵照中革军委命令,急行军向长宁以南,扎西以北集中。
苏启胜率上干队一部随右纵队,一路征战。
蒋介石发现红军集结扎西后,急调滇军孙渡纵队、川军潘文华部夹击红军,复令"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向古蔺、叙永追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地区。
为迅速摆脱川、滇两敌侧击,中革军委决定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前进。2月18日,中央红军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由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一部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红军回师黔北,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急忙抽调遵义附近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中央红军趁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26日攻占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
中共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与宣传·人物春秋·苏启胜》(陈凤芳整理)中记载。
长征途中,(苏启胜)任干部团上干队排长时,在贵州娄山关脚下奉上干队队长萧劲光命令,率领全排迎战从侧翼来袭之敌,坚守阵地,保证了八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等顺利通过娄山关。
此时,蒋介石嫡系部队吴奇伟第九十三师进至遵义以南的忠社铺,第五十九师进至新站,正向忠社铺开进,企图进攻遵义。
中央红军乘吴奇伟部孤军冒进,黔军畏缩不前,尾追之敌川军又被阻于桐梓以北地区的有利时机,以红一军团主力从水师坝突破黔军阵地直插忠社铺吴奇伟指挥部。吴部仓皇逃窜。红二师奋勇追击,一部先敌占领懒板凳(滥板凳),主力直插乌江边。吴奇伟率残部逃过乌江。
攻占老鸦山的敌五十九师被迫转入防御。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配合红三军团向老鸦山守敌发起猛烈进攻,夺占制高点,歼敌大部。
此战,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2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蒋介石以为是"奇耻大辱"。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于3月2日飞抵四川重庆坐镇指挥,他判断中央红军"必向东图",严令各部采取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3月16日,中央红军在茅台附近西渡赤水(即三渡赤水),向川南前进,蒋介石急忙调遣各部向川南集中。红军折而向东,一部诱敌西进。3月20日晚,红军主力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即四渡赤水),并在敌重兵集团之间分路向南急进。红九军团暂留马鬃岭地区,引敌向北。红军主力于31日南渡乌江,跳出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前锋直逼贵阳。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各路敌军直奔贵阳"救驾"。红军主力伪装东渡清水江,各路敌军向贵阳以东运动。此时,云南空虚,红军主力兵分两路向西南急进,直逼昆明。龙云急电孙渡纵队等部救援,金沙江南岸及滇北防御力量大大削弱。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南麓、横断山脉东麓奔腾而下,水流湍急,号称"天险"。
红一军团二师四团轻取禄劝,袭取武定、元谋,直趋金沙江畔。
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为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甩脱国民党重兵追击,起到重要作用。
在红一军团连下三城的同时,中央纵队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在军委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下,以一昼夜行军100公里的速度,于5月3日抢占皎平渡口,缴获2只木船,巧渡金沙江成功,俘虏守敌川康边防军1个排和江防大队一部,并抢占了北岸制高点,控制了渡口。接着干部团第2营翻过中武山(一说狮子山),打垮了凭险阻击的敌人1个营,直插通安镇地区,并击溃敌援兵2个营,直趋会理城下。
由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武定、元谋、洪门等地架桥均未成功,中央红军2万余人大部队从皎平渡过江。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打破了国民党军数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滇黔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三军团与干部团围攻会理,其他部队在会理地区进行短期休整。
会理位于今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北岸,为川滇交通要道。国民党川康军边防第一旅及民团共3000多人凭工事坚固把守此地。
干部团在陈赓、宋任穷率领下投入了战斗,苏启胜率领全排,英勇杀敌。
久攻不克,国民党援军又至,红军遂放弃围攻。
中央红军主力沿会理至西昌大道北进,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此后,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越过松藩草地,冲破重重阻碍,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今吴旗),胜利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张国焘另立"中央",不顾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反对,率部南下川康边,百丈一战,损兵近万。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7万人由桑植地区开始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封锁,1936年7月2日,与红四方面军主力在甘孜胜利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以贺龙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张国焘在南下失败、分裂活动遭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反对、南下部队坚决要求北上的情况下,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意北上。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即进行抗日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红二方面军积极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并认真抓好各级干部的学习。方面军组成了教导团,设5个大队,第一、二大队训练团级干部,第三大队训练营、连干部,第四大队训练青年学生,第五大队训练参谋人员。苏启胜被任命为教导团政治委员,为第二方面军干部军政训练,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烽火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正、副司令),叶剑英、左权为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三个师。其中第一二○师由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七、二十八军编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下辖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第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全师1.4万人。
苏启胜任一二○师教导团副团长。
当时,华北局势危急。日本侵略军8个师团和另5个混成旅团、2个支队共37万人沿平汉(北平至汉口)铁路、津浦(天津南至浦口)、平绥(北平至绥远)铁路,对华北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八路军编就劲旅,继一一五师之后,9月3日,一二○师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誓师出征。
9月9日,一二○师除留第七一八团和几个直属营保卫河防和陕甘宁边区外,主力三五八旅、三五九旅(欠一个团)2个旅和教导团8227人,在贺龙、关向应、萧克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根据敌情变化,一二○师奉命转向晋西北,在日军的侧翼和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策应正面战场作战。
晋西北地处黄河南岸,有宁武、神池、五寨、岢岚、岚县、河曲、偏关、保德、兴县、静乐、临县、离石等县。这一地域,土地瘠薄,百姓贫困。9月28日,贺龙、关向应、萧克率三五八旅(王震率三五九旅东出五台)到达了神池县的义井镇,师部驻义井,三五八旅集结在神池、宁武一带。
贺龙决定,由七一六团团长宋时轮带该团第二营和团侦察连组成雁北支队,挺进朔县;师部主力于神池、宁武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张宗逊率七一六团主力随师部一起行动,进至神池西北25公里之遥的古湖村地区相机侧击井坪南进之敌;关向应、甘泗淇率由师政治部和教导团组战的700多人的地方工作团,分赴岚县、岢岚、静乐、兴县、五寨等14个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李井泉率七一五团及骑兵到达神池以西、五寨川北地区,相机击敌;廖汉生等部分队伍至广武、雁门关、太和岭一带活动。
1937年10月初,关向应、甘泗淇率地方工作团分赴岢岚等14县开展群众工作。工作团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当地动委会和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协助下,依靠群众,运用合法形式与旧政府及阎锡山"公道团"等反动势力作斗争,教育青壮年,组织游击队和自卫军,提高了人民的抗日热情,发展了人民抗日武装,至11月上旬,在宁武、静乐等14个县组织了游击队和自卫军,兵力达1.1万人,并以一部补充了一二○师。
在日军侵占晋中平原,人民纷纷要求抗日的情况下,一二○师宋(时轮)支队、三五九旅、三五八旅分散晋西北,开展游击战争,掩护干部团工作,并相机扩展到汾(阳)离(石)公路沿线。这样,一二○师在同蒲路北段以西、北起左云、右玉、清水河,南至汾离公路的广大地区内,全面开展了根据地创建工作,至1938年1月,晋西北根据地基本形成。
在此期间,苏启胜由一二○师教导团副团长转任一二○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在关向应政委等领导下,苏启胜领导宣传部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深入发动群众,实行军事、全民总动员,为创建和巩固晋西北根据地辛勤操劳。
1938年1月,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从山西抽走部分兵力。此时,国民党第二战区反攻太原。为此,一二○师进行了破袭战,战果辉煌,而国民党军反攻不成,败退晋南。
正当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袭战时,日军为巩固后方,确保交通安全,策应对晋南的进攻,于2月下旬以驻蒙军第二十六师团,华北方面军一○九师团和伪蒙军务一部共1万余人兵分5路围攻晋西北根据地。3月3日,南下之敌先期占领宁武、神池、偏关、河曲、保德、五寨、岢岚等7座县城。一二○师与敌激战,至3月31日,收复七城,此役,共歼敌1500余人,缴获大量作战物资,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日军发动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一、第二次扫荡,占领了大部分县城。
冀中,地处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汉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北临平津铁路,南越沧石路毗邻冀南。东西宽400公里,南北长300公里,包括50余县,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此地平原辽阔,河流纵横,沃野千里。
1938年12月23日,为支援冀中抗战,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直属队、三五八旅的七一六团、独一支队从晋西北岚县出发,越过同蒲、平汉路日军封锁线,于1939年1月25日在冀中河间县西北与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会师。三五八旅的七一五团(缺一个营)由大青山开赴冀中,于2月8日到达。2月中旬,一二○师与冀中的党政军共同组成贺龙任书记的冀中军政委员会,并成立冀中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关向应任政委、吕正操任副总指挥。
水工著《中国元帅贺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月版)记载:
……这是日军对冀中平原发动的第三次围攻。日军二十七师团、一○一师团和独立第八混成旅出动七千多人,分别从沧州、泊头、保定、定县等向冀中潴龙河、子牙河之间的地区进行围攻,其规模比前两次大得多,引起了冀中军民的很大不安。面对这样的形势,贺龙觉得,要打败强敌,首先得有一个广阔的,便于机动的战场,这是游击战争取得主动的必要条件。冀中军区虽然成立了四个分区,但人力、物力、群众基础等条件并不很具备。因此,贺龙决定,从一二○师抽出兵力,去开拓战场。他同时组织了三个支队分赴各地,给他们的任务是:巩固已有的分区部队,协助那里的地方党,组织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拓一个良好条件的游击战场。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3个支队中,苏启胜任独立二支队政治委员。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从闽西走出的骄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记载:
抗日战争初期,(苏启胜)历任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副团长,一二○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独立第二支队政委。1939年,奉命率领支队100多名干部战士坚持斗争,不久部队发展到4000多人,坚持在于牙河两岸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扩大了根据地。
一二○师在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粉碎了日军第三、第四次围攻。1939年3月18日至4月1日,日军又以2000余兵力对肃宁、任丘、文安等地区进行了第五次围攻。一二○师和冀中军区部队与敌连续作战35次,毙伤敌900余人,粉碎了敌第五次围攻。4月下旬,贺龙集中7个团兵力,取得了首次平原歼灭战--齐会战斗的胜利,歼灭日军二十七师团精锐吉田大队700余人。6月下旬,反击顽军张荫梧部,毙伤俘2500余人。8月,因国民党顽固派在山西加紧反共活动,一二○师在冀中的部队奉命开赴北岳区。9月下旬,一二○师在西进途中,联合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了陈庄歼灭战,全歼日军独立第八混战旅第三十一大队1200余人。随后又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战斗。
苏启胜在贺龙、关向应等一二○师首长的领导下,为冀中抗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二○师主力东进冀中后,中共晋西北党委、彭绍辉三五八旅、新军和动委会,坚持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晋西北形势指示,"晋西北关系全局","贺龙即赴晋西北指挥",组织反顽斗争。2月初,一二○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从北岳区回到了晋西北地区,与留守晋西北部队一起进行肃清顽军与旧政权的斗争。至3月底,晋西北顽军与旧政权被基本肃清。
1940年2月,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统一领导党政军各项工作。同时,晋西北与晋西两个区党委合并,组成新的晋西北区党委,统一领导晋西、晋西北与绥远地区工作。5月又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军政民联合委员会,贺龙任主任。
在此期间,苏启胜被任命为晋西北区党委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民兵总指挥部主任。
苏启胜在贺龙的领导下,积极做好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建设工作,组织动员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巩固和发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此后,苏启胜被调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各师先后出师抗日前线,为了加强对各师留守部队的统一指挥,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萧劲光任主任。12月改称留守兵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8个警备团及三五八旅旅部和七七○团等部,共9000余人。其任务是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培养与积蓄干部。留守兵团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留守兵团成立后,即投入剿匪作战和守卫千里河防的任务。历经一年的大小数十次战斗,将4000余边区土匪基本肃清。1938年春,日军数路直逼黄河东岸,一二○师、一一五师、一二九师牵制打击日军,留守兵团坚守河防。河防部队于1938年3月、5月,1939年元旦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河防战斗,均将来敌击退。
留守兵团自成立以来,在晋西北、晋西、晋西南八路军配合下,先后对日军作战70多次,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河防威胁逐渐缓解。
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为统一晋绥与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指挥,加强陕甘宁边区的防卫力量,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在休养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高岗、谭政、林枫任副政治委员,参谋长徐向前兼,政治部副主任傅钟、甘泗淇兼。辖一二○师、晋西北新军、三五九旅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队及炮兵团。
贺龙到任后,即着手"三项任务"的实施:一、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军事指挥及军事建设;二、统一两个区的财政经济建设;三、统一两个区的党政军民领导。
联防司令部首脑机关设立后,第一步是整编部队,从6月上旬起,边区各部队进行了整编。本着缩小机关、减少层次、充实连队战斗力的精神,将各独立团、队整编为旅,依各旅情况编成一至两个主力团,其余编成小团。各指挥机关进行了紧缩,部分人员充实连队。对于裁减人员,一部分充实到生产方面,发展生产,一部分进党校及军事院校学习,培养与积蓄人才。
为了便于联防军对驻陕甘宁边区部队的领导和实行精兵简政,中央军委于9月5日发布命令,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由联司直接指挥陕甘宁边区各部队,对外仍保留留守处和留守兵团司令部的名义。
到1942年底,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计辖8个旅、6个军分区(其中2个军分区由旅兼),1个河防司令部,1个抗大分校,2个独立团,另3个保安团,总共7.5万人。
留守兵团与陕甘宁晋绥边区部队合并,牵涉到大量的组织人事工作,留守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苏启胜在贺龙、徐向前等首长的领导下,协助组织部长积极开展工作,使合并工作顺利进行。此后,苏启胜在合并后的留守兵团组织机关辛勤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军委军工局政治委员,和军工局其他领导一起,领导军工生产,支援前线,成绩卓著。中共福建省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与宣传·人物春秋·苏启胜》(陈凤芳整理)记载:
(苏启胜)在军工局期间,发动干部战士开展赵占魁运动,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武器弹药,保证了前线作战需要。
驰骋解放战场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次日,苏军150万诸兵种合成部队,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3500公里的战线,从东、北、西三面,向日本70万关东军和30万伪军发动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宣布我国抗日大反攻的到来。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一号命令,命令人民抗日武装举行大反攻,消灭日伪军,收复失地。东北抗联协同苏军歼灭西满、东满、北满之敌,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所部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也以部分兵力分三路挺进热河和东北,在苏军配合下,解放了山海关,进入锦州、沈阳和南满地区。
蒋介石集团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妄图"独霸东北"。
对此,中共中央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全国各解放区抽调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和大批干部共计13万人进入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苏启胜历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冀热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察哈尔军区副政委、华北军区二○八师政委等职。
冀察热辽军区辖冀热察、冀东、热河军区,其中热河军区领导机关由冀察热辽军区兼,冀热察军区辖察北、热西、冀察三个军分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起了全面内战。1947年2月,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军共损失66个旅(师),连同非正规军共71万余人。由于战线过长,一线兵力不足,国民党军在晋冀鲁豫、晋察冀等战场暂取守势,集中94个旅对山东和陕甘宁实施重点进攻。
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迫使其转入防御。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决心发起夏季攻势,指示冀察热辽部队予以配合。
苏启胜时任冀热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指挥了一系列战斗。
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在《战略性反攻中的冀热察部队》(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辽沈决战》编审小组合编《辽沈决战》,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中记载:
夏季战役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我们做得比较早。1946年12月初,我们把独十三旅派到热西地区活动。……只是后来由于全国战场形势尤其是东北战场形势的变化,使我们这一作战设想和部署有了更大的全局意义,使之直接与冀察热辽部队配合东北夏季攻势吻合起来。1947年3月17日,冀热察军区发动热西战役的作战方案正式形成,决定首先夺取丰宁,然后指向凤山或郭家屯,尔后逐步向隆化、围场推进。并请求冀察热辽部队予以配合,牵制围场、隆化之敌。3月25日,司令员段苏权、政委刘道生、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苏启胜等军区主要领导又一次审定了此作战方案,报请上级审定批准。
3月27日,"东总"报中央军委,建议热河、晋察冀采取大部队进攻,以牵制国民党十三军、九十三军东调。
4月13日,"东总"致电冀察热辽军区,7天或10天后开展攻势,配合东北战场作战。
4月20日,程子华代司令员兼政委和李运昌副司令员电示冀热察军区,为充分准备,战役行动推迟到5月11日发起。
5月至7月,冀热察军区的两个旅、察北分区3个骑兵团和热西支队奉命参战,在上黄旗等地歼灭了蒋介石嫡系第十三军第四师约2个营和傅作义及石觉的2个骑兵团,解放了围场、隆化县城、丰宁(大阁)、赤峰、宁城等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使冀热察和冀热辽区乃至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战斗经过详见本书《龙川骄子陈仁麒》、《"常胜旅长"黄鹄显》)。
由于夏季战役的胜利,热西地区形势大变,冀热察党委及热西地委即广泛地开展土改运动、剿匪斗争和扩大人民武装等工作,恢复和巩固人民政权。
据统计,冀热察军区在1947年中,共进行大小战斗585次,毙伤俘敌1.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47门,重机枪23挺,轻机枪156挺,各种长短枪3400余枝,以及大量的战备物资。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重大威胁,华北敌军在撤守之间举棋不定,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55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500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
中央军委决定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就地歼灭。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提前结束休整,兼程疾进,秘密入关,在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地方武装协助下,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断敌北上南逃之路。
为断敌西窜之路,华北第三兵团在杨成武、李天焕率领下于11月29日包围张家口之敌。傅作义深恐退路切断,急令其王牌部队三十五军主力及另1个师星夜驰援。同时,又将第十六军从涿县调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平张联系。
此时,华北第二兵团在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率领下经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疾进;东北先遣兵团在程子华、黄志勇率领下由蓟县向南口、怀来间挺进,12月5日于行进中攻克密云。傅作义误以东野华野将进攻北平,遂令第三十五军星夜撤回北平,同时调来塘沽地区蒋系部队3个军加强北平防御。
对此,中央军委、毛泽东于1948年12月5日7时电示程子华、黄志勇并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杨成武、李天焕:(一)杨罗耿应迅速控制宣化、怀来(不含)段,完成东西阻击工事,防止张、宣敌向东及怀来、南口敌向西,并相机歼灭下花园、新保安诸点之敌,然后可照你的意见以一个纵队包围宣化,以两个纵队位于宣化以东……;(二)你们及詹大南、苏启胜部可照来电部署,但对怀来敌如何攻击要看那时情况才能决定……(军事科学院编《毛泽东军事文选》1981年12月版,第599页)。12月6日,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由张家口东返。12月7日,第三兵团再次切断张家口、宣化间联系,并追歼宣化逃敌1个师,随即包围了张家口。12月9日,第二兵团将东逃之敌第三十五军包围于新保安。
苏启胜、詹大南奉命率部阻敌。《从闽西走出的骄子》记载:
(苏启胜)在平津战役中,率部担负阻击任务,使十九兵团(引者注:即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顺利全歼敌三十五军,并配合四十一军(引者注:即东北野战军四纵)歼灭敌十六军。
《党史研究与宣传·人物春秋·苏启胜》(陈凤芳整理)记载更为详细:
1948年在平津战役中,奉命率独立第七师四个独立团在十九兵团的指挥下,担负阻击任务,在新保安与怀来之间的土木地区与国民党军血战一周,阻击敌军西援,从而使十九兵团顺利地全歼敌三十五军,并配合四十一军在怀来南山歼灭敌十六军。
杨成武将军在1949年2月写给华北军区的报告--《关于平张战役的总结》(《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7月版)中评述了此战有关情况:
……这时傅作义企图使张恒(引者注:即张家口)主力一部突围,调回平津。4日,敌主力第三十五军军部率2个师向我沙岭子阵地猛攻。……6日晨,敌第三十五军2个师未经激战即乘机向东突围。……幸得杨罗耿兵团将东突的2个师包围于新保安和东北第二兵团在怀来歼灭了敌之第十六军和第二军的主力,否则几乎造成对整个战局不利的恶果。
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于1948年12月10日14时15分发给中央军委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电报,汇报有关问题。电报说:"敌一○四军东撤,十六军军部及一○九师、二十二师六十六团被歼。在此情况下,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的兵力可包围新保安之敌。东路可能来更多援敌,首先打通南口、怀来联系,因此已令十一纵及詹大南、苏启胜部就地停止集结,准备参加康庄附近之打援战斗,其三十二师已向八达岭开进。"
12月10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林、罗、刘、程、黄、杨、罗、耿、杨、李,并告聂、薄、滕:"……你们两个军全部用于南口、怀来间阻援及打援是完全正确的。……被围各敌必多方企图突围,望你们严令各部迅速完成一切必要的阻击阵地,务使各敌不能逃脱。"(《毛泽东军事文选》第612-613页)
12月11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就歼灭敌三十五军、一○四军等部进行了进一步部署,致电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并告程子华、黄志勇:"(一)程、黄全部南下追歼一○四军,怀来、康庄线上空虚。(二)请令詹、朱、苏部速进占怀来、康庄线,一部向八达岭迫近,并沿途建立阻击阵地,以防九十四军西进。(三)你们三个纵队主力对三十五军,迅速完成诸层阻击阵地,确实围住该敌,抽出一部在沙城,土木构筑向东阻击阵地,以防九十四军的万一西进。(四)目前全力防敌突围,大约十天以后方能攻歼该敌,你们预作攻击准备是可以的,但不要实行攻击。"(《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第368页)
12月10日、11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康庄、怀来地区,歼灭向西策应敌第三十五军突围的第十六军、第一○四军主力。至此,人民解放军达成了对平津张之敌的分割包围。
12月13日2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复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并告程子华、黄志勇、林彪、罗荣恒、刘亚楼:"(一)南口之敌向北平逃跑,我们已令程黄主力开往北平、通县东南,切断平津、通津间联系,只留一个师控制南口、八达岭。你们应即派员去南口与该师联络,要他们巩固地控制南口、八达岭一带,向北平方向构筑坚强阻击阵地,如:于敌人进犯,则坚决阻击之。你们与该师应接通电台联系,并送密本去。(二)詹大南部应位于八达岭、怀来之间,同样构筑多层阻击阵地。詹部受你们指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集第387页)
詹大南、苏启胜部奉命构筑阵地阻敌。
这一时期,傅作义深恐平津间交通被切断,乃急忙收缩兵力,实行北平、津塘分区防守。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对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围而不打",对北平、天津、通县之敌"隔而不围",同时,致电华东野战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击,以免平津诸敌海运南逃。
12月22日夜,华北第二兵团总攻新保安,激战10小时,全歼傅作义集团精锐三十五军。
23日,张家口守敌仓惶向北突围。杨成武、李天焕率华北第三兵团与东北野战军吴克华、莫文骅率领的四纵部队,围追堵截,战至24日16时,全歼逃敌5.4万余人,收复张家口。
1949年1月14日10时,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挥师34万攻打天津,激战29小时,全歼13万守敌。
东北野战军一、二兵团、华北野战军二、三兵团紧紧包围北平。感于中共政策和迫于形势,傅作义终于接受了和平条款。北平守敌8个军25个师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苏启胜在解放战争时期,呕心沥血,驰骋疆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启胜任华北军区后勤直属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调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党史研究与宣传·人物春秋·苏启胜》记载了苏启胜的事迹:
1956年8月,舟山地区遭受特大台风袭击,舰艇受到损坏,他得知情况后,深夜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连夜赶赴舟山港了解实情,抗灾救舰,及时指挥部队战胜风灾,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1961年2月,调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在职期间,深入部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他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几十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生活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经常深入部队,始终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1955年,苏启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8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同年6月,被追认为烈士。
青山叠叠,大海扬波。苏启胜,这位八闽大地的优秀儿女,他的英名与勋业,永远铭刻在青山大海之间。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条:彭胜标-抗战胜利
下一条:苏启胜--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
评论 (
0
人参与
)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站编辑
红色古田
追寻伟人足迹,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执政能力
文章:5413
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597-3608160
人才招聘
传真:0597-3608162
主办单位: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备案号:
闽ICP备16015366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座机
0597-3608160
魏老师
19996873968
返回顶部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