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6-07 11:11
汪林兴,1908年出生于崇安县岩后村一户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从小随父亲种田,并跟一老中医学习3年,掌握了一套治病本领。五四运动以后,他受本县在外省读书的进步青年影响,意识到用医道除病不如变革社会能解除群众疾苦。1928年初,中共崇安县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受过进步思想熏陶的汪林兴很快接受了党的影响,弃医回村,投身于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秘密组织起贫农团。1929年初,党领导的上梅暴动成功,一个新的革命浪潮席卷整个东乡。同年2月,汪林兴当选为岩后村苏维埃主席,不久调上梅区负责宣传工作,6月光荣入党。
汪林兴入党后,一心扑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上。1930年初,他担任白水区委书记,在全县率先开展土地改革。不久他调任崇安赤卫营政委。年底,他又调任新开辟的大浑区任区委书记。
1931年4月,方志敏、周建屏率红十军挺进闽北,连克坑口、赤石等地,粉碎了敌人对苏区的“围剿”,革命形势好转。翌年7月,汪林兴任崇安县委书记。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再次入闽,协同闽北独立团作战,消灭了大批敌人,开辟了大片苏区,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年底,党派汪林兴带700多名赤卫队员和青年农民去中央根据地领回枪支。运枪团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胜利地取回枪支,队员也受到锻炼,成为闽北红军的一支生力军。在汪林兴的领导下,崇安县次年粮食增产了三成,还建立了兵工厂、农具厂、造纸厂等10多个小型工厂,财政收入好转,对外贸易也搞了起来。各乡各村办起了小学,大乡还成立了业余剧团。在这年召开的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汪林兴当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委员。
1933年6月,汪林兴调任建阳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他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土豪和民团。1934年3月,闽北地区的反动势力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纠集反动民团、大刀会1000余人,对建阳县委所在地洋林坑发动进攻。为了保卫苏区,汪林兴率领独立营和各区游击连,会同闽北独立团,连续主动出击,歼敌300余名,俘敌近百名。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集中10万兵力,围攻我闽北苏区。面临严重的形势,汪林兴机动灵活地指挥部队打游击。不久,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建阳县党组织和军队组成一体化的西南战区,汪林兴任书记,率队伍艰苦转战,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
在敌人重兵进攻下,闽北党组织和红军于1935年1月,开始了闽北党的历史上最艰苦、最险恶的游击战争。上山后的头8个月,部队生活非常困难,只能用脸盆、口杯煮野菜充饥。汪林兴吃苦在前,教育、鼓励同志们克服困难。他的两个大孩子,都在战争环境中夭折了。这时他爱人刚生第3个孩子,因为婴儿的哭声会暴露部队目标,他说服爱人忍痛将孩子丢弃了。这年8月,闽北分区委决定改变单纯防御和内线作战的被动方针,确立退却与进攻相结合、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和向敌后挺进、开辟新游击区的战略方针。汪林兴坚决果断地贯彻这一正确方针,从而迅速扭转了局势。
1936年4月,中共闽赣省委成立,下设4个分区委,汪林兴任一分区即闽北分区区委书记,下辖崇安等4个县委,他同时兼任崇安县委书记。
1937年秋,汪林兴担任闽北一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兼崇安县委书记。当时迫于压力,国民党与我党谈判合作抗日事宜,但同时又调集兵力,进行反革命“围剿”。“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闽北的国民党正规军相继撤离,形势好转。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他率部队狠狠教训了坚持反共的顽固派,一面主动致信国民党崇安县长,提出谈判合作抗日的建议。经过斗争,对方只好接受了谈判条件。汪林兴不失时机地扩大抗日宣传、壮大武装力量。在短短的3个月内,闽北游击队由300多人扩大到1000多人,为改编成新四军而预备了优秀的兵员。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后,闽北红军1200多人抵江西铅山石塘,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汪林兴任三支队副官。部队开赴皖南后,叶挺军长任命汪林兴为三支队崇安留守处副主任,不久又兼任闽浙赣特委组织部长。当时,留守处和特委机关都设在崇安县的坑口,这里成为领导全省抗日斗争的核心地区。汪林兴坚持与国民党当局违反国共合作协议、制造反共摩擦的行为作斗争;同时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反征壮丁”、“拖捐拖税”、“二五减租”的活动。他以坑口为中心,普遍开展抗日宣传,先后在各乡组织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救国会,并在城市积极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了这块抗日根据地。
同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后,汪林兴任省委常委、省委民运部长。次年7月,汪林兴兼任闽北特委书记。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成立“闽浙赣边区剿匪指挥部”,重点围攻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崇安和建阳松溪政和地区。汪林兴随省委机关转移到建阳。10月,省委在建阳牛栏前村召开会议,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汪林兴任民运部长。
国民党顽固派从1942年2月起向闽北发动了历时4个月的第二次进攻。省委派汪林兴率自卫武装转移到崇安,开展地方工作。6月间,汪林兴等在光泽铃龙村成立闽北游击队。1944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猖狂进攻闽北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时,闽北特委只留下汪林兴等少数同志,游击队也仅有30余人。他带领游击队转战于闽北山区,因队伍断粮,汪林兴决定去铅山的峨眉坂购粮。
8月的一个晚上,汪林兴只带一个班战士进村,来到甲长的住处,不想甲长背弃了双方合作的协议,使部队受到敌人的袭击,汪林兴胸口中弹,同志们尽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38岁。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