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04-22 09:17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从汀江畔走来——汤家庆文博党史工作成果展》,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落下帷幕,展览分“创业奉献、探索求真、艺海泛舟、红色之旅、登山观海、别样情怀”6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一位红色文化守望者的丰硕成果和治学风范。
从闽西红土地上走出的汤家庆,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现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他先后出版了《博物馆美学》《中央苏区文化建设 史》《八闽开国将军》等10多部专著、合著,主持了《红色福建陈列》等30多个大中型陈列展览,参与拍摄了《毛泽东在福建》等6部电视专题片,获省部级优 秀奖12项,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
“纪念馆工作者是红色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汤家庆从事纪念馆工作35年,参加过多个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对红色文化有着更深的解读。他认为,从美学角度 考察,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照片,是人民群众革命实践的历史再现,是革命先烈崇高理想和精神的形象体现,纪念馆要研究和挖掘革命文物史料的社会美内 涵,在陈列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追求地方特色和时代美感,使观众得到思想启迪和美的熏陶。2012年12月他在全国红色文化论坛上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 目标,为红色文化研究和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纪念馆应该走在红色文化研究的前头,做到自觉、自信、自强。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增强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感,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多出创新成果,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使纪念馆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经典。
用文化的视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是推动纪念馆工作创新发展,迎接文化使命新挑战的关键。1989年开始,汤家庆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中央苏区文化史料的调 查、研究工作,走访了数十位老同志,参观了众多的革命旧址和博物馆,收集了100多万字的苏区文化史料,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专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 近年他又对福建抗战文化史料进行收集整理,撰文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经多年积累,又于去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福建红色文化》一书,他运用丰富翔实的 史料,从精神文化、理论成果、经验启示等方面,对福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加以概括和升华,浓墨重彩地反映福建红色文化的恢弘历史,使该书颇具新意和学术 价值。
汤家庆认为,用大文化的视野考察中共党史中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文化价值,可引申许多新课题。他的学术成果“古田会议与先进文化”、“中央苏区
‘红色小上海’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文化遗产”等,为传承红色文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他强调要用文化的新视角去研究中
共党史,推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历史借鉴和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纪念馆工作者义不容辞
的责任。
纪念馆工作者是严谨的,但汤家庆却有着诗人的浪漫,他出版了诗集《从汀江畔走来》,在一路吟唱中透出浓厚的红色文化历史信息。他结合工作考察,行走一处处
历史遗迹,从福建红土地到赣南老区,从中共一大会址、百色起义纪念地、卢沟桥抗战遗址,到革命圣地延安、列宁故乡俄罗斯,他一路触摸历史,见证沧桑,“卢
沟晓月闻啼声,梦回故园添义愤”、
“枣园窑洞读真理,南泥湾里品高尚”,他不仅回望历史,更是汲取与时代前行的力量。他的“阅尽人间几春色,登临险峰更风光”、“谁出污泥终不染,唯有君子
在荷塘”等诗篇,则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高洁的情怀。
评论 (0人参与)